正定大佛寺的大佛(正定大佛寺百科)
正定大佛寺的大佛(正定大佛寺百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正定大佛寺的大佛(正定大佛寺百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石家庄正定县是一座国际级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文化遗存是名城构成的核心成份。清光绪年重修的《正定县志》中记有寺院46座,城内八大寺院尤为著名,尤其是隆兴寺,位列中国十大
石家庄正定县是一座国际级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文化遗存是名城构成的核心成份。清光绪年重修的《正定县志》中记有寺院46座,城内八大寺院尤为著名,尤其是隆兴寺,位列中国十大名寺之一。
正定隆兴寺,当地人习惯叫大佛寺,这里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在苑内改建寺院,时称龙藏寺,唐朝改为龙兴寺,清朝改为隆兴寺;是中国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寺内无论建筑还是佛像,国宝众多,有许多之最。
“正定大佛寺,寺大山门远。寺院在河北,山门在河南。”传说隆兴寺的山门建在河南大相国寺门口,其实是受地形限制,没有建山门用天王殿代替。隆兴寺前面仅有一座高大的琉璃照壁。绕过照壁,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迎面是寺院的第一座建筑天王殿,单檐歇山式,七檀中柱式建筑,中有圆拱形大门,门上部横嵌着康熙皇帝亲书的“敕建隆兴寺”金字匾额,兼有山门作用。
摩尼殿是该寺主要建筑之一,坐落在中轴线前部,始建于公元1052年(宋仁宗皇祐四年),总面积为1400平方米。大殿结构属抬梁式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殿内的粱架结构均与宋《营造法式》相符,大木八架椽屋,前后乳栿四柱结构形式。中国古建专家梁思成称宋代建筑摩尼殿为世界古建筑孤例。
与一般重檐建筑不同处是把外墙砌到副阶檐下,另在副阶四面正中各加一座山面向外的歇山顶抱厦,宋代称“龟头屋”。这种结构在宋画中屡见,但实物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孤例,为隆兴寺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最高的建筑,也是寺中一绝。摩尼殿曾在977年至1980年重修。
摩尼殿前有一石香炉,此石香炉为宋代雕制,由炉身、炉座两部分摞置而成,通高1.4米,炉身正面浮雕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四周侍立药师十二神将,手持宝杵、宝剑、宝棒等兵器,给人以威武勇猛、栩栩如生的感觉。寺庙中早期的香炉保存下来的并不多,此座以佛教题材为雕饰的宋代石香炉保存至今,更为罕见。
摩尼殿内各壁满绘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除内槽东西扇面墙内壁的《十二圆觉菩萨图》和《八大菩萨图》为清代补绘外,其余皆为明代遗存。壁画采用沥粉贴金的艺术处理,色彩艳丽,层次清晰,在现存明代寺观壁画中实属上乘之作。
摩尼殿内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观音像高3.4米,左足踏莲,右腿踞起,两手抱膝,身体稍向前倾斜,面容秀丽恬静,姿态优雅端庄。柳眉之下,那双智慧深邃的眼睛微微俯视,恰与礼佛者仰视时形成感情上的交流。
牌楼门,面阔一间,庑殿顶,曾被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珍品”。现存建筑为1986年依据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中的文字及照片复建。南面题额“妙庄严城”,即赞美佛门乃绝妙善美之境地。背面题额“通津宝筏”,比喻佛法为普度众生脱离生死苦海之宝船。
戒坛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为座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部分建于清康熙年间,石坛为明代遗存,面阔、进深皆为三间,戒坛是寺院用于举行授戒仪式的坛场。
戒坛内有座铜铸双面佛像,系明弘治六年(1493年)铸造。面南者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双手做禅定印。面北者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左手做禅定印,右手做慈悲印。在药师佛像下莲座正中阴刻铭文“大明弘治六年真定县滹沱河南古城村善女吕氏讳旺谨造”。此种形制的造像在汉传佛教寺院中极为少见。
慈氏阁建于北宋,是一座平面近似正方形的二层楼阁。慈氏是梵语弥勒的意译,故该建筑称慈氏阁。内部梁架结构采用减柱造,简洁明朗,檐墙内立柱为宋《营造法式》所记永定柱的唯一族物例证。元、明、清均有重修。阁内二米高的须弥座上,立有一木雕像,高七米,为弥勒佛形象,或称“慈氏菩萨”,是宋代遗物。
阁内所供木雕弥勒菩萨像,高7.4米,系北宋时期独木雕制。弥勒头戴天冠,着菩萨装,手做说法印,身后饰高8.8米的火焰纹背光,以示佛光普照,法力无边。1995年采用修残补缺、随旧着色的方法进行了复原性修复。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线后部。阁高33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为五重檐三层楼阁。旧名“佛香阁”、”天宁观音阁”。
大悲阁内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铜铸大菩萨,称“大悲菩萨”,高19.2米,立于2.2米高的须弥石台上,是中国保存最好、最高、最大的铜铸观音菩萨像。菩萨像奉宋太祖赵匡胤敕令而造,周身有42臂,又称“千手千眼观音”。
铜铸大菩萨下是一座石质须弥座,为北宋原物,高2.25米,由双层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组成。须弥座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的表现技法,雕刻出力士、飞天、共命鸟、伎乐等形象,造型生动,雕工精良,为不可多得的宋代石雕艺术珍品。
龙藏寺碑是我国著名古碑刻之一。刻立于隋开皇六年(586年)。碑文记述了恒州刺史王孝仙奉敕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建龙藏寺的情况。其书体方整有秩,字画挺劲有力,在南北朝至唐朝的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地位。被历代书法家所推崇,有“楷书之祖”“隋碑第一”之称,为隆兴寺六最之一。
毗卢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原为正定八大寺院之一崇因寺的主殿,1959年迁建于此。此殿面阔、进深皆为五间,重檐歇山顶、青瓦覆盖、绿琉璃瓦剪边。檐下悬挂清乾隆皇帝御书毗卢佛殿 匾额。
毗卢,为梵文“毗卢遮那”之略称,意思是“光明普照”。此铜铸毗卢佛像为明代万历皇帝与其生母慈圣皇太后御制,高6.42米,由三层四身相连、面向四方的坐式毗卢佛和三层共雕饰一千尊小佛的圆鼓型莲座摞置而成,通体共有佛像1072尊,形成“千佛绕毗卢”的格局。此尊造像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做工精良,为一件难得的明代艺术珍品,是隆兴寺六最之一。
隆兴寺是中国国内现存宋代建筑、塑像及石刻最多的寺院建筑之一。隆兴寺作为河朔名寺,历经千年,见证了唐宋至民国时期中国北方佛教文化的发展变化。图文原创,欢迎关注:路灯摄影。每天为您分享旅途好风景
更多正定大佛寺的大佛(正定大佛寺百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