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为什么孩子长大了就会和父母疏远呢(越长大越跟父母没话说),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为什么孩子长大了就会和父母疏远呢(越长大越跟父母没话说)。

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你知道吗?在你面前乖巧的孩子,最想做的事可能就是逃离你。

作者:半夕

前段时间在闲谈中,朋友突然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知道吗?我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逃离我的父母。

我很难想象,从小就是乖乖女,甚至连大学的选择都全权交给父母的乖乖女,竟然会有这样离经叛道的想法,可还没等我说话,她又接着说:

“我发现,孩子年龄越大,和父母越来越无话可说。每当你想做一件事,抬头却发现他们就像山一样横亘在你面前,心里一下子满是绝望。”

“我现在回家啊,就像是上班打卡,我们三个人的关系,还不如和各自的手机关系亲密。”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这种真实又残忍的事的确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早就已经变了质。

或许是在父母发现孩子越来越懂事,或许仅仅是一次当众的批评和责难。只是从孩子懂事和挨骂的时候开始,他就已经迫切地想要逃离父母了。

孩子的逃避其实源于父母的伤害

曾经在评论区看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他的亲生母亲想让他死。

他印象很深刻,在他小学的一次期末考试中,他并没有考到很好的成绩。回家后他的妈妈告诉他,等到吃完午饭就带着他让公路的汽车撞死。当时九岁的他感到很害怕,在他的心中,吃安眠药会比撞死更好一些,于是吃下了一整瓶的安眠药。

所幸,他被及时送到医院救治。只是他现在一看到妈妈总是会想到这个场景,内心总是会抽疼。

可能对这位母亲来说,对自己的孩子“发发狠”来教育并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但对于孩子的来说,父母的话更像是害人的毒药。

最可怕的是,对于那些不断伤害孩子的父母,仿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帝王”一般,统治着孩子的一切。

在这种统治下,逃避就成为了孩子长大后的主话题。

在腾讯颁布的《朋友圈亲情白皮书》中,有52%的人选择屏蔽父母。

父母所看到的孩子的冷漠和逃避,其实只是父母伤害的副产品而已。

别让情绪发泄代替了交流

父母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交流,错误地变成了单向的情绪发泄。

在高中的时候,身边发生过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

一位复读的学长在一次校方小测中成绩下降明显,当晚在和父母打电话的过程中,父亲毫不客气地责怪他不好好学习,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虽然他那时候已经连续熬夜学习了很久。

第二天,老师又将他叫出教室,想找他聊聊。可班主任刚说了一半,他转身从6楼跳下。

这位学长从一开始就有跳楼的打算吗?答案很显然不是。

父母没有了解前因后果对孩子的盲目指责会在孩子心中产生没人理解的委屈心理,这种心理会造成孩子内心的失落感,继而做出让人遗憾的事情。

如果父母用情绪发泄代替了交流,还可能刺痛孩子的自尊。

演员郭涛曾经在自传《父亲的力量》中指出,曾经因为父母的指责,自己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冲动。

在一次考试中,我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父亲指责我说:“你在家里吃我的穿我的,最后考成这样,你有啥脸面见我?”

郭涛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爬到天台上,想要将这一身的血肉还给父亲。

还好被人拉了下来。

父母很难意识到,在自己眼中轻飘飘的一句话可能就是压倒孩子的沉重砝码。从父母的砝码下侥幸逃出的孩子,又怎么能和父母无话不谈?

让沟通变成双向

父母总是没有耐心听自己的孩子把话说完,“你不行”“你不要”“听我的”几乎是所有父母都和孩子说的话。可是,和孩子说的这些话,真的是交流吗?

这并不是交流,这只不过是父母单向的情绪发泄,是专属于父母的语言暴力。

马歇尔在《非暴力沟通》中指出,大多数的暴力在于忽略了对方的需要,却将冲突的发生怪罪在对方的身上。

脱口秀演员呼兰在节目中分享经历时说:

别人关心我飞得高不高,我妈只关心我的翅膀硬不硬。

说来可笑,思来心酸。

相比较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一些父母更关注于自己的威信还在不在。何必呢?父母何必做一位暴戾的君主,逼着孩子远离自己?

父母需要明白,相比较于一位威严的君主,孩子更需要一位贴心的朋友。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

"为什么孩子长大后,和父母越来越无话可说?"

实际上,孩子的缄口不言并不是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只是受到伤害后的自我保护。,所以天下的父母啊,在和孩子交流之前,请学会好好说话,不要让暖心的话成为伤人的匕首。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为什么孩子长大了就会和父母疏远呢(越长大越跟父母没话说)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