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红色记忆(红色胶东文化),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胶东红色记忆(红色胶东文化)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这是去年同期写的一篇老文章。今天是郭永怀牺牲纪念日(51年)。是重印,只截取郭永怀那一段,纪念大师,缅怀先烈!

红色胶东的下一个故事

4.郭永怀事迹陈列馆

建国初期,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放弃了在美国的舒适生活,毅然回国,投身于“两弹一星”的艰巨事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身体保护了国家的机密信息。他是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

走进郭永怀事迹陈列馆,首先看到的是他的汉白玉半身像雕塑,神情坚定安详,眼神深邃。浮雕背景墙记录着郭永怀的一生,镌刻着那段辉煌的时光;柱子上的对联“永远萦绕山河堪称民族脊梁,壮志豪情无愧中华魂”,是他伟大光辉一生最生动的注脚。

展厅里有许多珍贵的展品,“纪念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50周年”和一些实验设备;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之初捐赠的部分实验仪器;长及长火箭模型;郭永怀南开大学作为学生的考试成绩;他亲自交换信件、睡袍等生活用品,讲述了这位伟大科学家奋斗而优雅的一生。

在展厅里,有很多郭永怀的照片。仔细看的话,无论是工作照还是生活照,每一张都很“剪裁”,多少有些“洋气”,尽显优雅与安全感。这种气质在钱学森等人身上也有,在她的妻子李沛身上也有,但在她的孩子郭芹身上,这种气质在童年时期就有,成年后几乎消失。应该说,高等教育和留学生活经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心是中国的心,在传统文化和优秀外来文化的浸润下,更具特色。

在这个博物馆里,我们体会到了郭永怀的爱国情怀。他在大学主修物理光学。后来战争爆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离开大学到走上讲台,他成为了一名教师,然后离开教室,去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继续学习物理。但是,他转了专业,成了武器相关领域。为了能够保卫国家。作为留学生,他曲折的出国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性格中坚强的一面,这也和爱国情怀有关。首先是因为二战爆发,英方无法提供相应的留学机会,后来改成了加拿大。去加拿大,第一次发现签证是日本大使馆发的,拒绝去。后来搬到香港去加拿大留学,后来又去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所,他也是该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在过去的十年里,他发表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论文,在打破音障和应用数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在海外享有盛誉。中国成立后,他积极筹划回国。1955年,美国解除了对中国学生出境的禁令。1956年10月,郭永怀带着妻子李沛和女儿郭芹,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

在这个博物馆里,因为我是老师,所以重点放在了“家国情怀,大师风范”的部分。郭永怀不仅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甘当“铺路石”,致力于培养人才。他一生无私,勤奋;实事求是、朴素正直;自律,轻逼名利,深得尊重。其中一件展品,郭永怀编著的《边界层理论讲义》号教材,见证了郭永怀与学生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师生关系。这张讲义是他的学生毛宏宇捐的。据毛宏宇回忆,《边界层理论讲义》是郭永怀彻夜编制,珍藏多年的。虽然不太情愿,但参观完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后,他深深地被t

这个展厅也描述了他的一些家庭生活。李沛夫人刚刚去世,有许多关于她的文章,但很少有人关注她的女儿郭芹。也看过几篇。总的来说,我们国家对待这个孩子很差。如果郭永怀一直生活在国外,郭芹将会有幸福的生活,并可能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回国后,教育环境变了,我看到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围着郭芹看她弹琴的照片。不过这种安静祥和的场景应该是人生难得,因为郭永怀去了“前线”。后来,文革开始后,郭芹不得不下乡锻炼,去了艰苦的内蒙古。有些文章也描述了当时的艰难生活,也谈到了郭永怀如何照顾女儿。然而,在当时这样的环境下,对于许多人来说有些人可能会从恶劣的环境中吸取营养并成长得更好,而另一些人可能会被恶劣的环境所毁灭。后来父亲去世,失去了父爱,母亲被关在牛棚里,失去了母爱。这对还年轻的他来说是残酷的。所以国家和家庭的变故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对李沛来说,她坚强的心可以承受,但对郭芹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我认为郭芹并没有完全走出她的心魔,所以她也崩溃了,她的家庭生活并不顺利,她的身体变红了,她死得很早。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国家欠郭永怀很多,欠李沛很多,欠郭芹很多,等等。

含泪的是他牺牲的部分。在坠毁的飞机上,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们分开后,这是一个绝密的导弹信息。这两个人是郭永怀和他的卫兵。那一刻,也许只需要几秒到几十秒。他做出的决定接近人类的本能,他的第一选择是保护这份机密文件。我觉得只有把事业和祖国放在心里的人,而不是嘴上说说的人。

从甲午战争的丁、邓世昌,到抗日天府英雄、余德水、再到现代的郭永怀。无数民族英雄书写了红色胶东史诗。

更多胶东红色记忆(红色胶东文化)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