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下一句是什么(召之即来 挥之即去)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下一句是什么(召之即来 挥之即去),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下一句是什么(召之即来 挥之即去)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既来之,则安之”。在《论语》中的原意是什么?我们现在理解是:既然来了,就安心地呆下来吧,但它的原意不是这样的,是“既然把人家招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心地呆下来吧”的意思。
如果按今天的理解,是适用于外出打拼的人的,劝人“随遇而安”,既然出去了,就要想办法扎下根,干出点名堂来;而按原意,是给招商引资的官员提个醒,既然辛辛苦苦的把客商招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心地经营、挣钱,不要光想着薅人家的羊毛,让客商穿着长袍进来,穿个短裤回家。
岁月更迭,许多的经典都失去你原有的意义,刚才提到的是一例,还有我们经常引用的陶渊明的名句“不为五斗米折腰”。
我过去就搞不懂,陶渊明从彭泽县令的位置上弃官为民,莫非是厌弃薪水微薄?晋朝虽乱,但县令的待遇是每月五斗米,似乎也太低了点吧?一斗米三十斤吧,一个月才一百五十斤大米,一家人都养不活呢。
现在知道了,这个“五斗米”不是待遇或薪水,而是当时盛极一时的“五斗米教”,据说五斗米教垄断了官场的晋升,如果要升官,要巴结、拉拢五斗米教的管事人,不愿意低声下气的陶渊明,才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一说。
有人说,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个迷,论官职,不过是区区七品芝麻官,放在今天似乎很厉害,别说县区级,就是副县级也是很多人终身难以触及的天花板,但无论如何还算不上大官吧?说文学吧,也不过就写了几篇短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啊之类;诗也没有几首,常给人背诵的不过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之类。当然田也种不好,经常吃不饱饭,想喝点酒还得等人家请,请去了也喝不了几口,少饮辄醉嘛。
这样一个五柳先生,却让后世的读书人很喜欢,很崇拜,我想了半天,认为他的魅力在于真正的贯彻了“恬淡”两个字,真正做到了“上善若水。”
他跟李白不同,李白还是想当官的,但他的性格不适合官场,戏耍了下高力士,看不惯安禄山,终于是受了冷遇,跑出京城,后来朝辞白帝彩云间,顺着长江一直跑到当涂境内,一路喝酒,一路留下大量的诗词,虽寄情山水,也不忘发发牢骚,因为太贪杯,终于在江上的船里失足落水,死了。
总体上说,他算不上恬淡,杜甫也不行,白居易等等都更不行。
长安的附近有座終南山,长安做都城的时候,常有读书人装神弄鬼躲到终南山里,说是避世,其实是梦想着哪一天,皇帝陛下良心发现把他延纳为大臣,做的还是读书做官论的美梦,满满的功利心。
现在生活好了,大家住着大房子,开着小轿车,经常可以呼朋唤友到饭馆子里喝酒、聚餐,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却总是有压力,感觉到不到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苦苦地追寻答案,后来就有人引用起某个高僧的语录,号召大家要“放下”。
这放下二字,其实质就是要做到陶渊明那样,像水一样,活的恬淡,豁达。
想想也是,这世界上的财富哪里追逐得尽?这世界上的权势要追到哪里才能罢休?这世界上声色犬马要怎样才能算极尽奢靡?只能说是无穷无尽。
可大多数的人并不是主动在追求这些,他们好像春节期间被挤在车站大厅出口的旅客,随着涌动的人流被动地往前走,不走的话,要么永远也出不去,要么就被人流所湮没。
心无所欲,被动为之,却力有不逮,这才是令人痛苦的原因。
但恬淡二字似乎不好学,要学好,就要做到舍得面子,陶渊明搞搞,大家夸他潇洒,我要想学学,大家恐怕要笑我是大傻,甭说别的,到年底一盘账,某某今年又搞了几百万,你搞了好多啊,这话就让我没法答。
田园生活只是私下里想想吧,时代不同了。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甭管愿不愿意,痛不痛苦。既来之,则安之。
更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下一句是什么(召之即来 挥之即去)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