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童年里的端午节阅读题(端午节的童年的回忆),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童年里的端午节阅读题(端午节的童年的回忆)。

雄黄水 童年的端午节

□ 王斌

“轻汗微微透碧执,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洒雄黄水,做香包,煮粽子,挂艾蒿。童年时代,在老家小镇,年年端午节,我们都是要跟着父母好好热闹一番的。

小时候,在端午节的前一两天,和巷子里的婶婶、嫂子们一样,母亲也早早地忙开了。包粽子的粽叶要提前洗晾出来。粽叶都是在自家自留地里割的,有虫眼的挑出来,剩下来的都新鲜又大张。粽叶割回了家,婶婶、嫂子们又都约好了似的,绾了裤脚,各人端一筲箕粽叶到巷尾的小河边去清洗。

洗好的粽叶扎成一小把一小把地挂在墙壁上晾干。吃过晌午饭,母亲和婶婶、嫂子们又聚拢到巷子里的老槐树下。婶婶、嫂子们每人面前一个小团笸。团笸里装着剪刀、剪好的绸布,还有各色丝线。她们又要做端午节的香包了。

做香包比的是手上的功夫。一块剪好的绸布先对折,用剪刀剪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再拼接起来,用针线缝上边缘,填入一小团棉花和香料,最后缠上丝线,一个香包就做好了。母亲和婶婶、嫂子们心灵手巧。缝香包、填香料、缠丝线,也就几分钟的时间,就做成了一个“红鸡心”香包或“大海椒”香包。站在一旁的我们看得心里痒痒的,也想伸手去团笸里抓绸布和丝线做香包。刚一伸手,手背上就挨了一下,“男子爱花,龟屎王八。”不知是哪个婶婶笑着骂了一句。

做好的香包白天挂在我们颈上,到夜里就挂到蚊帐上,长大后才知道,这样做,不仅仅是祈福求平安,也可以驱避蚊虫。

千盼万盼中,端午节终于来到了。年年端午节,我们都是在灶屋里煮粽子的香味和艾蒿的香味中醒过来的。端午节的早晨,母亲总是起得特别早。从街上买回来的两大把艾蒿分别挂在大门的两旁,满屋子都飘荡着艾蒿清苦的香味。灶屋的大铝锅里煮着粽子、咸蛋,还有大蒜。也许是和粽子同煮的缘故吧,端午节的大蒜吃起来有种特别的味道。而每次吃煮好的大蒜时,我总是会再一次想起那个谜语来:弟兄七八个,围到柱子坐。大家都长大,衣服就扯破。这应该是大蒜的更好的谜语了。

端午节早上起床后,我们还有一件事是必须做的——洒雄黄水。母亲把雄黄和切碎的大蒜泡在盆里,再倒进几个土碗,让我们端着沿屋檐坎边走边用笤帚洒水。同时口里还要念叨:“蛇见雄黄骨头缩,蛇见雄黄骨头缩……”这事我们做得特别认真。洒雄黄水时,连那些石板底下的小洞也要弯腰洒上水。似乎这样做了,毒虫蛇类就真的进不了家门了。

端午节煮的粽子有腊肉粽子,有白糯米粽子,但我们更爱吃冷粽子。出门时拿一个,上学时,书包里装上两个。这样,端午节的节气味更浓更长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 *** ,报料 *** :3386405712】

欢欢的童年端午节 童年的回忆端午节

更多童年里的端午节阅读题(端午节的童年的回忆)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