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梅瓶的年代特征(梅花瓷瓶图案)
瓷器梅瓶的年代特征(梅花瓷瓶图案),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瓷器梅瓶的年代特征(梅花瓷瓶图案)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北宋磁州窑明珠之地的“清隽”梅瓶
北宋磁州窑明珠之地的“清隽”梅瓶
北宋磁州窑明珠之地的“清隽”梅瓶
磁州窑白底黑花梅瓶
磁州窑白底黑花梅瓶
吉州窑黑釉雕梅瓶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唐代白釉梅瓶
辽代末年,河北宣化廖天庆六年(1116),张士卿墓壁画中有梅瓶。
丁松窑白釉雕花梅花瓶
故宫博物院藏品
北宋丁瑶紫金釉带盖梅瓶
珀西瓦尔大卫中国艺术收藏基金会
早期:多元化探索
五代至北宋初期,梅瓶装饰以“胎纹釉”为主。
五代花莲花瓣图案岳州窑蓝釉,高43厘米,广东省博物馆收藏。
北宋中期以来,“金范卓宇”与“蔡文相得益彰”的格局逐渐发展起来,纹饰布局有分层、分块、单折枝三种模式。口部和颈部永远不会有纹饰,胫部和足部有时会缺失,腹部或肩腹部成为纹饰的中心。
北宋末年,耀州窑青釉刻花枝,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高25厘米的大牡丹梅瓶。
北宋后期,当阳峪窑黑雕花枝梅瓶被美国旧金山美术馆收藏。
北宋末年,带黑色花朵和细枝的梅瓶高58厘米,由日本川谷山口健四郎收藏。
北宋中后期,丁瑶白瓷刻花折枝,牡丹纹梅瓶高36.7厘米。1086年,北宋元佑元年,江西永新县刘瑾墓出土。
辽美瓶饰,侧重腹部主题装饰线条,只能看到分层和单折枝两种格式。
辽代晚期,辽宁朝阳大庙乡邓杖子村辽墓出土一件赤峰岗洼窑雕白釉、黑釉填枝、高38.5厘米的梅瓶。
辽宁省建平县马场五家子辽墓出土一件辽宁赤峰一窑白釉黑彩断枝小盘口梅瓶,高30.3厘米。
子仁认为,这种装饰特征的背后有两个原因:宋代的生活方式和室内家具发生了变化,即从唐代的席地而坐变为桌椅等高家具,改变了梅瓶的摆放位置。梅瓶的肩部和腹部是主要的视觉接触面,因此成为装饰图案所在的区域。
另一方面,宋辽时期梅瓶的实用功能要求其配有盖、座等附件。梅瓶的瓶口和瓶颈不可避免地被瓶盖盖住了,所以不需要装饰。小腹、小腿和脚经常被帽子盖住,这使得装饰有些放松。
河南省三门峡市宋墓出土一件北宋白釉珍珠雕花梅花瓶,高29.4厘米。
金代梅瓶装饰多层次流行,北宋作为层次界限的串纹演变为带纹。最流行的植物图案还是缠绕枝,横向枝多,应该和多层格式造成的各装饰带高度的压缩有关。单折枝的格式比北宋更成熟,更倾向于绘画性。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些梅瓶的瓶口和颈部也有纹饰。
代表山西窑茶釉刻花大叶梅花瓶,高33.4厘米,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出土。
晋祠州官台窑白釉黑雕花缠枝大花牡丹纹梅瓶,高30.8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出土了一件高30.5厘米的金州窑青瓷牡丹纹梅花瓶
装饰纹样均为植物纹样,其中以牡丹、芍药最为常见,也有类似石榴、芙蓉等花卉的纹样。用常见的波纹、草卷、叶状图案、桃色图案等进行装饰。值得注意的是,肩部经“扣烧”工艺往往会留下一圈刮釉和轮胎暴露痕迹,起到装饰带的作用。
南宋梅瓶的装饰特点是:范金琢玉质的花纹与花纹、色彩相得益彰,主要装饰手段是雕花和黑彩彩绘,在越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吉州窑等名窑都有出色的表现。关于装饰布局,关注微信官方账号:磁字。还有分层、分块、单折等传统格式。分层格式也分三层,部分加了灯光,单折枝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吉州窑的黑釉剪纸花标器。此外,从北宋沿袭下来的满族装饰格式可分为三种:纠结枝状结构、单位方形连续结构、密肋状结构。
南宋景德镇窑青瓷和白瓷上印制的八面梅瓶(一对),高18厘米,安徽宿松县南宋墓出土。
南宋吉州窑白釉黑彩画花莲梅瓶,高29厘米,安徽巢湖市周莹村出土。
江西省九江财政会计学校基建工地出土了一件高32.7厘米的南宋吉州窑釉下褐花缠绕枝梅瓶。
元青花海水龙纹八角带盖梅花瓶
河北博物馆藏品
南宋中后期,江西南昌县南宋嘉定(1209)墓出土的吉州窑黑釉刻花断枝梅花瓶,高21.2厘米。
南宋早中期,龙泉窑青瓷刻花、刻枝,莲瓣梅瓶高35厘米。出土于浙江省松阳县固始镇。
袁:三层布局
元代梅瓶的装饰布局有层、块、单折枝,以层最为常见。最能体现元代梅瓶装饰布局特点的景德镇窑,说明三层布局更加成熟和稳定。景德镇青瓷和青花瓷纹饰不同。
龙泉窑青瓷印点褐色,八仙,八面梅花瓶,高23.6厘米,日本。
江西永新县合川镇东门元代窖藏出土的吉州窑釉圈圆点纹梅瓶,高20.1厘米。
青瓷的腹部往往标有海水龙纹和云纹。前者精致,后者邋遢。龙梅瓶的瓶肩均采用扭折草花,气皮均采用近长方形的壶门形变形莲花花瓣图案。多花梅瓶的瓶肩没有花纹,气皮是三角形变形的莲花瓣纹。
元末景德镇窑青釉雕白龙梅瓶,高43.5厘米,扬州博物馆藏。
元代景德镇风传花,江西高安元代窖藏出土三爪龙印墨梅瓶。
青花梅瓶的装饰更为灵活,富有时代特色和变体格式,盖与瓶体设计统一连贯:一是运用织云肩纹,巧妙地将肩分为相对独立的单元,拓展了图案单体格式运用的可能性;其次,肩部与腹部、腹部与gaskin之间的分层带加宽留白,腹部主题装饰高度压缩。空白带简洁干净,发挥了“无胜无有”的理念和形式法则。第三,介绍剧情画的形式。此外,云龙、风传花、扭牡丹也更倾向于绘画。青花梅瓶的带状花纹十分丰富,形成了形态多样、外观丰富的“织锦纹”。
在测试中
江西省大余县吉村公社游仙大队刘明节墓出土明代嘉靖景德镇窑青釉彩人物梅花瓶,高28厘米。
明代早中期景德镇民窑青花取酒寻香梅瓶,出土于广西桂林东郊嘉靖四年靖江安舒王朱景福合葬墓,收藏于桂林博物馆。
肩部变形常用莲花花瓣纹和云肩纹。宣时期的草书图案,颇为典雅,颇具新意。明中期以后的花圈、杂宝等。加入了云肩图案,变形的莲花花瓣图案和云状的花瓣尖加强了装饰效果。万历以后,借鉴了织锦图案,也流行海马图案。
加斯金装饰对应肩部是惯例。作为腹部的主题装饰区,也是一种常见的做法。绘画装饰图案成为最流行的形式,或借鉴文人画的意境,或利用吉祥图案的寓意。如文士游山、三友、兰草、状元、鱼藻、紫罗兰、婴秀等。龙凤纹是最突出的一类,与官窑的兴起和皇权的体现有关。
明中期景德镇窑红绿莲花纹梅瓶,高28.3厘米,被上海博物馆收藏。
明万历年间景德镇民窑仿葛釉斗彩雪松寒梅梅花瓶,高30厘米,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
巨龙纹常见于宣时期,明中期则趋于较小。在万嘉时期,它们常伴有卷曲的草纹,柔弱无力。从郑德到万历,凤纹各具特色。明初禁止使用龙凤纹,但到了明代中后期,龙凤纹成为民窑上的主题纹,是“官骑民烧”的产物。其他流行的动物图案还有明初的孔雀纹、中期的云鹤纹和明末的蝴蝶纹。
明代宣德景德镇御窑青花龙纹“梅瓶”,高55.3厘米,美国堪萨斯城Nelson Yajians博物馆收藏。
北京明定陵弓玄后堂出土明代万历青花云龙纹梅瓶。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双龙戏梅瓶盖珠,高约37.5厘米,出土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广西桂林瑶山靖江皇帝合葬墓(朱墓)
清代梅瓶在装饰上沿袭了三层风格,口颈部的装饰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口、唇全部留白,颈部装饰与肩、腹、胫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清代康熙彩蝶梅瓶,高36.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江苏扬州唐城遗址文物保护中心保存着一个高67cm的青龙青花吉祥梅瓶。
与明代相比,明显的区别在于山水画纹样的流行。这种格式源于单一的折叠图案,具有审美性,画面必须是有意的,寓意必须是吉祥的,内涵丰富,表达细腻,与绘画艺术融为一体。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初铜胎彩绘珐琅山水神仙梅瓶,高21.8厘米。
康熙纪红釉梅瓶,高2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瓶盖和瓶底的效应
子仁认为,在梅瓶装饰的研究中,没有研究者关注梅瓶的“形”对其自身装饰的决定性影响,使得对梅瓶装饰的研究成为一种单纯的概括,不可能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成果。比如唐宋时期,绝大多数梅瓶的口、颈、肩衬都没有装饰。为什么?梅子盖斯金装饰常用瓶身周围的莲花花瓣图案。除了宗教观念影响的社会意识,器物本身还有什么作用吗?
这两个问题都与普通交流电有关
让人疑惑的是,大口的梅瓶,瓶口很厚,口沿也很大。如果用有杯盖的盖子,盖子的直径肯定会超过梅瓶肩的宽度,这样比较松散,不容易固定和密封。子仁推测,当时大板口的梅瓶可能装有碟状盖子。虽然没有梅瓶例子证明,但这种盖形在唐代就有了。
另一个特殊的例子是龙泉窑青瓷梅瓶的肩、颈上的纹饰。子仁推断,以龙泉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梅瓶,很可能是只有塞子或小浅碟的盖子。只有露出嘴和脖子,才有装饰价值。
到了元代,景德镇梅瓶的瓶盖和瓶体设计得更加紧密连贯。瓶盖的顶部盖了一个球钮,就成了一种新型的带球钮的钟形瓶盖。瓶盖的装饰与瓶体的肩部、腹部和胫部的装饰线条相协调。
元初景德镇窑青瓷刻花水龙纹带盖梅瓶,高33厘米,1324年江西省万年县石镇公社泰鼎元年唐顺福墓出土。
元末景德镇窑青花海水龙带套八角梅瓶,高51.5厘米,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南路元代窖藏。
到了明代,大部分梅瓶还是有盖的,盖只有两种:首饰扣钟盖和帽盖盖。前者常见于第一、二、三、六、七类文体,后者常见于第二、七类文体。元代仍流行的罩杯帽,至今已消失。
明代中晚期景德镇民窑青花双龙纹盖梅瓶,高27.7厘米,出土于广西柳州明陵。
明初龙泉青瓷雕花桃竹梅瓶,高44.9厘米,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代官窑和民窑的梅瓶配盖是不同的。官窑梅瓶的瓶颈和挡肩内侧不会有装饰纹,要求严格。但在民窑梅瓶上,并无拘束,有些官窑梅瓶的颈部也有装饰。因此,明代梅瓶颈部是否有纹饰,不能作为判断梅瓶是否为陈设器的依据。
清代的梅瓶作为陈设品,很少被遮盖,口部和颈部一般都有装饰,能巧妙地与肩、腹、胫连成一个整体。即使有瓶盖,也是基于一定的审美趣味,纯粹从审美角度考虑瓶盖的造型和装饰。
带盖青龙珐琅梅瓶
早期梅花瓶盖封口时是否使用了塞子,有待进一步确认。虽然现在找不到物证,但是子仁猜测梅子瓶的瓶口应该有塞子。一方面,早期的梅瓶盖子上没有舌状物,如果盖子刚合上,白酒很容易溢出。另一方面,至少在元朝以前,已经出现了带有管状舌头的梅子瓶盖。而且为了保证紧密贴合,舌头上很可能包裹了柔软的材料,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早期的梅瓶应该是有塞子的。
凸起莲花纹的出现与瓶托的使用密切相关。宋代实用梅瓶又高又细,气皮小。瓶托成为实用梅瓶日常收纳的固定配件,单孔、双孔瓶托大行其道。廖美瓶大多插在瓶架上,关注微信官方账号:慈燕。或者直接趴在地上,或者半埋在土里。辽美瓶的瓶托没有单孔,但都是多孔的,容积大,三孔是最常见的。除矮台式外,还有斗式、方箱式和矮式等。斗式和方箱式瓶架的侧壁为雕花孔,多为木质。
康熙庆忌红釉梅瓶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斗彩绞梅瓶故宫博物院
青龙蓝迪粉彩九吉祥
这个网站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一键举报。
更多瓷器梅瓶的年代特征(梅花瓷瓶图案)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