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最后起义了嘛(傅作义集团起义部队的下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傅作义最后起义了嘛(傅作义集团起义部队的下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它的历史那叫一个厚重,它所经历的也是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到的,不仅如此,北京所留下来的文物古迹不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讲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虽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

它的历史那叫一个厚重,它所经历的也是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到的,不仅如此,北京所留下来的文物古迹不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讲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虽然在近代的时候因为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战争导致了一些建筑被损坏,

但北京所拥有的名胜古迹依然榜上有名。而这些文物能被成功保留下来的原因不单单是我国军人们负隅顽抗的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傅作义的大功劳。

为什么这么说呢? 傅作义虽然是历史上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但在当时解放军几乎全军出击,包围北平,

虽然在士兵数量以及质量上解放军相比较于国民军队是占有优势的,但 出于对北平城里文物古迹保护的考虑,解放军并没有选择直接攻城,

而是派遣了“使者”去见了傅作义,希望双方能和平谈判。

谈判内容无非就是希望傅作义能和解放军站在一条线上,助力他们收复解放北平。

而且单论傅作义手上那些士兵,如果双方真的打起来了,傅作义也并不会捞到什么好处,还会成为解放军的手下败将,得不偿失。解放军决定和傅作义谈判也不只是为了北平的文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尽管双方真的打起来解放军也能毫无悬念地赢下战争,但这多多少少会对军队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但是

谈判成功的话,不仅前面两个担心的问题会得到解决,他们也会得到傅作义这样人物的支持,直接一石三鸟。

傅作义对于解放军的谈判请求也并没有一票否决,而是 在仔细权衡了利弊之后,同意了解放军这边的安排,双方达成协议。

傅作义答应解放军,自己可以拱手将北平交托到他们手里,除此之外,傅作义还说出了一些内部消息。他说,

有两个国民党的兵团司令都没有跟随他,一个是李文,另一个是石觉。

(一)男儿当志在四方,为国效力

傅作义是何许人也?当时国共双方对抗,傅作义可是国民党那边的一大主力。

傅作义 1895年6月27日出生在山西省运城市荣河县安昌村 ,傅作义从小就十分刻苦努力,在家乡的学堂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

1910年,考入太原陆军小学,

而1910年那段时间我们的孙中山同志也一直在为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统治而努力。那时候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人们呐喊热血的模样,

小小的傅作义也很快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

同年10月,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 推翻清王朝的计划在一步步地实行着,随着武昌地区的爆发,山西太原也加入行列,而傅

作义担任了起义军学生排的排长, 之后跟随总司令姚以价转移阵地到娘子关合力抵御清兵。

1912年,傅作义因为在学校表现出色,直接被保送到北京清河镇第一陆军中学,

在中学除了学习主要的军事知识课程外,他还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了解历史上发生过的种种著名战役,比如如晋楚城濮之战、楚汉城皋之战、孙曹赤壁之战等,书上对这些战争的描写让他有些如痴如醉,

那是他第一次通过寥寥几笔的描写,就在脑海里筑建了一场盛大且激烈的战争, 让他对军事和历史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在学校刻苦努力的傅作义也在 1915年成功优秀地从学校毕业, 紧接着他就进入到保定军官学校,而且被分配到了第五期的步兵科。

1918年9月,傅作义从保定军官学校成功毕业。 回到山西的他,毅然决然参加了晋军。因为傅作义的经历、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

进入军队后很快就被调任做了山西陆军第1混成旅第1团的少尉见习官。 在这之后傅作义的官路是十分通畅。 1928年的涿州之战使得他一战成名,

他成了人们眼中能守善攻的好将领,自此傅作义的故事流传了起来。

但在这次涿州战役过后, 傅作义却被张学良软禁了,

后经好友侯少白、崔笑如等人的帮助才成功逃脱,北伐过后,国共双方的合作出现明显裂痕,民众很快分为两派,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对抗也在此之后重新开始,

傅作义自以为很正确地坚定站在了国民党的队伍中。 在同年1928年8月, 被任命担任国民革命军第5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

随后又接连升过几次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傅作义很快就反应过来立刻奔走相告:“呼吁全国各方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共同奋斗”。之后的傅作义就一心扑在了反抗战争中,

正是因为这次战争傅作义表现出来的态度,蒋介石对傅作义更是信任有加,

也正是如此,所以在爆发战争的同一年,傅作义就被国民政府提拔为绥远省政府主席等重要职位。

在战争期间,傅作义也清除了不少偷摸混入军队的伪军, 在杀鸡儆猴之后傅作义也在军队里明确规定:

任何人不可接受日军的贿赂,还说谁想要成为伪皇军,谁就是傅作义的敌人。

单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傅作义爱国的强烈决心。日军似乎知道傅作义的手段和能力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就想将傅作义这号人化为己用,但

傅作义并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而是立刻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坚决抵抗日军到最后一刻。

1937年之后,国共双方再次达成协议,将个人恩怨暂且搁置一旁,齐心协力将日本这个“外来者”给驱赶出去。

双方正式开始了全面抗战,傅作义的军队也很快加入到共产党这边,傅作义并没有因为双方立场不同而做出任何不妥的事情,相反,二者在抗战的这段时期内相处得十分融洽。

解放战争很快就迎来了全面胜利

,之后便是国共双方的对抗了。时间跳转到1949年,共产党解放军已经深入到国家的各个角落了,也就是说共产党很快就可以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胜利的一方。

全国人民的目光都随着共产党的步伐移动,这次,到了北平。 所以才会有开头傅作义和解放军达成协议让出北平的事情。

(二)认清现实,重新站队

傅作义答应了解放军的条件后,也开始着手准备起义。 毕竟国民党那样的形势在当时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大势已去,

而且国民党的政策在很多地方都是不如共产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傅作义会答应和共产党站在一线上的原因了。

但傅作义看出来了,不代表和傅作义一起共事的同志们也看出来了,李文和石觉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傅作义提出的和解放军和谈的决定,他们只感到了荒谬,

所以在傅作义问是否跟随的时候,他们两人果断选择了离开,而且李文还抽走了不少的军队和物资,重新去找到蒋介石投奔他。

李文和石觉在之前就一直是跟着蒋介石共事的,对于蒋介石一些不太正确的决策他们也总是保持着支持的态度,从未有关任何怨言。

所以蒋介石对二人也是不错的,也正是因为蒋介石对他们友好信任的态度, 二人也一直是忠心耿耿的,所以在傅作义提出和谈时,二人立刻就表示了反对的态度。

好在傅作义在提出和谈之前就对二人的态度做好了准备,二人虽然不是不想动手,但奈何傅作义将他们的手下都拿捏着,在知道两人的态度后,傅作义很快就请了士兵将二人请了出去。

李文和石觉大概也是知道自己当时的状态根本没有任何的反抗之力,所以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

(三)自以为可以力挽狂澜

李文离开后很快重新投靠了蒋介石, 因为李文带了不少的武器和物资,很快就被蒋介石重用了,

李文觉得国民党上次的失败不过只是一时的,只要蒋介石好好领导有足够的装备就一定可以很快地做到东山再起。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解放军的来势汹汹让他们根本就来不及应对,而国民党那点兵力和粮草储备在解放大军面前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况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早就失去了民众的心,只剩下一具空壳。尽管如此,李文还是在每次战争的时候都冲向前线,每次的战争都不一样,但

每次的战争结果都不出意料的是国民党失败。

在一次次战争中李文的队伍人数也越来越少,而他也在这一次次失败中终于知道了国民党大势已去的真相,

沦为败兵之军的李文也没有任何理由继续留在共产党无处不在的地方了,无奈之下的他只能跟着剩余的国民军队逃离。

到后来, 李文依然选择负隅顽抗 ,但很快就被俘虏,成为共产党手下俘虏的李文很快就认清了自己现在的处境

,他放下了曾经引以为傲的国民党身份和无数军队领袖的尊严,将自己的位置放得极其低。

共产党员见他如此服从管教也就没有多刁难他,给了他最大程度的宽松自由, 后来还觉得他有改过自新的潜质,所以将李文送去了学习班希望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四)偷逃出来,重新投靠蒋介石,却无奈遗憾终生

可谁知,李文之前的“乖巧”都是假装的, 进了学习班后 ,他有了比之前更大程度的自由, 很快他就通过自己打点下来的一切成功逃了出去。

出去之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 飞往香港重新投奔蒋介石 。李文这个人啊,说笨也笨,但他对蒋介石的确是一片忠心。但此时的李文已经让蒋介石失望透顶了,

蒋介石并不觉得这个叫李文的小伙子还能让他重新获权,所以就随便找了一个糖果厂工作的职位打发了李文。

这么小的职位怎么可能会让李文这种大胃口的人满足呢?虽然这份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但之前做过高位的人又怎么甘心屈居于此?

但无论他做什么,蒋介石也仍旧无动于衷, 所以尽管李文心里有极大的不满和憋屈,但他也依然无计可施,

一直到1977年,后半生“无所事事”的李文含着极大的遗憾就这么去世了。

李文的结局尚且如此,那另一个当时和李文一起反抗傅作义的那个叫石觉的人怎么样了呢?

(五)认不清自己的定位,总以为自己是“救世英雄”

当年石觉的选择和李文一样,在被傅作义放出来后, 两人都心照不宣地重新投靠了蒋介石,

当时的蒋介石看着身边数量不少的忠将还觉得自己依然可以东山再起,所以在石觉回来之后,蒋介石很快就给他安排了不小的职位,然后继续美滋滋地做着他那春秋大梦。

石觉被安排在了淞沪地区 ,虽然石觉几乎也是用尽了浑身解数想去保住自己守卫的地方,但解放军的速度又岂是闹着玩的?很快就带领军队攻到了上海。

在解放军大军压境的状况下,石觉很快就占据下风, 没多久,上海也被解放了。石觉灰溜溜地回到蒋介石身边,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什么用处。

毕竟他作为上海的负责人却没有对上海做到好好地保护,那不满自然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但石觉并不甘心自己就这样被遗弃了, 为了证明他的价值和能力,他背着蒋介石偷偷跑到了舟山群岛

,他觉得上海失守完全就是因为其他的各种外界因素,而并不是他的能力不足。他扬言说自己一定会阻挡住解放军的步伐,成功守住舟山群岛。

但大话终究只能是大话,共产党军队解放全国那是不可逆的事情, 谁也阻挡不了,更何况只是一个弱小的石觉。

所以很快石觉就被打脸了,解放军的步伐很快就走到了舟山群岛,石觉虽然很想将他们阻在门外, 但仅凭他的绵薄力量,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石觉根本就撑不了多久, 很快舟山群岛就又被解放。落荒而逃的石觉差点无处可归,他只好再次投靠蒋介石。

(六)冥顽不灵,日日思乡,夜夜念乡,却回不到家乡

虽然石觉接连失守了两个地方,但蒋介石并没有过多为难他。如果要说对比的话, 石觉在来到香港之后的生活待遇简直不要比李文好太多了,

可能蒋介石也觉得自己身边应该留一个知心知底的人,而且石觉虽然能力并不突出, 但他的确是忠心至极的, 就差将蒋介石供起来一日三拜了。

但生活再好, 身边没有一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或者和自己大笑畅谈的朋友,石觉很快就厌倦了这样枯燥无味的生活,

但他作为国民党余孽根本就没有什么可能重新回到大陆的家乡和自己的家人团聚。

他每天都望着家乡的方向唉声叹气,偶尔还会跟别人说如果自己这辈子有机会的话一定要重新回到家乡看一看。 可令人唏嘘的是,

直到1986年,石觉身染重病撒手人寰,他也没能完成自己这个愿望。

李文和石觉的结局都难免让人唏嘘,其实如果当年二人愿意跟随傅作义起义,投靠共产党,他们也不至于落得这样的结局,至少不会到死之前都落得一个国民党反派余孽的名声。而石觉也能实现他的遗愿,回到家乡,亲眼见证家乡的改变和发展。可惜啊,

现在说这些已经为时已晚,这样的结局虽然的确令人唏嘘,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只能说天意如此吧。

更多傅作义最后起义了嘛(傅作义集团起义部队的下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