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师范毕业论文选题(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历史师范毕业论文选题(历史教学论文范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历史师范毕业论文选题(历史教学论文范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历史老师就业论文范文 第一篇浅谈初中历史学科的兴趣教学
【关键词】心理发展 历史学科 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 研究学生
初中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注意力不稳定,学习持续时间短。历史学科处于“副科”地位,中考又得不到平等的重视,尽管现在已列入了中考科目,但考试不单独命题,与其它学科合卷,比分也不高,不少的地方还是开卷考试。对于历史学科,家长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面对这种状况,初中历史教师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只要我们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有如下几点浅见,供同仁参考。
一、用教师的热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教学,并积极影响和带动学生,使他们热爱学习。热心的教师上课一般都有角色意识,好的教师如演员一般,上了讲台就进入角色。他能通过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做到自己知道的理解的比说的课广得多,即“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样他就能一方面把书本知识娓娓道来,另一方面配上体态、手势语言,“手舞足蹈”吸引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
二、用形象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初中历史课,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是很难调动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的。相反,上课时如果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某些重大历史事件、过程中的情节或场面,某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外貌或行为事迹、某些典型的历史现象或地理环境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重现历史面貌,就能使学习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调动学生注意力,达到教学效果。
如教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金田起义”这节时,对起义动人的情景和壮观场面可以作这样的描述:1851年1月11日,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西边犀牛岭古营盘的斜坡上,一队队汉、壮、瑶等民族的太平军战士,分男行女行整齐排列,旌旗记野,刀枪耀目。正中的指挥台上,飘扬着一面黄绸士旗。洪秀全昂然屹立在旗下,庄严地宣布起义,国号“太平王国”四周响起了“杀妖”的呼声震得荆山峰鸣谷应,紫水拍岸有声。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规模宏伟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英雄史诗在金田村谱成了第一篇旋律昂扬的乐章。这样生动形象再现“金田起义”的历史情景和场面,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令人难忘的。
在讲解历史事件,分析原因时,也不妨用一些幽默语言来活跃调动课堂气氛。如讲一战后国际关系,法国与英国在处理德国问题由于立场不一致,而互相争吵。不妨引用巴黎和会上一句话:法国克里孟梭在指责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欧洲形势一窍不通时说:“我猜测这个人是会念书的,但是我怀疑他从来没有念过什么书。”
三、用共同的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学生的心理,对改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工作中不可容忽视的环节,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虽然来自不同家庭,有各自的生活习性,但由于基本上同一个年龄段,一般都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如好奇、喜新爱动等,因此,我利用学生这些特征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上北师大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西安事变”这节时,我是这样描述: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逮捕了_,如何处置_,蒋在1927年发动“四一二”__后,大肆屠杀_员和革命群众,到1933年共屠杀了上百万的人民群众,可谓死有余辜,在“西安事变”后,_会不会主张杀死_?用这样制造一个悬念,让学生想一想,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四、用“史时”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对时事政治还是比较感兴趣,一讲起时事,学生就来劲。这对上课不爱听的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同时又能使读书较好的同学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教师如果能恰当地将历史与时事结合起来,效果肯定不错。我在讲北师大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凡尔赛和约”时,学生对“15年后阿尔萨斯经公民表决归还给德国”这句话不理解,当时正值_大选,报纸、电视等宣传媒介都在介绍有关台湾问题,学生对此也相当关心,我就给他们讲有关台湾的历史,然后问他们为什么台湾人民会上街游行示威,反对“_”并支持统一。学生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以此类推也就会理解阿尔萨人民为什么选择德国。这样把书本上知识和现实即学生所关心的时事结合起来,不仅解决了他们对知识的疑惑,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五、用多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开历史故事会、猜历史谜语等。满堂灌的教学容易造成枯燥、单调、沉闷的气氛,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不断改变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历史故事会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形式之一,因为它生动、形象、故事性强,学生最感兴趣,也较容易接受。猜谜也是很好的形式。教学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以教学要点为谜底设计出谜语来。我讲二战日本投降原因时,就以此为谜语要求学生猜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结果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基本上能猜出来。谜底是苏武或屈原。为什么会有两个谜底呢?我就说抗日胜利后,_认为使日本投降的原因是苏联的武力,而_则认为是日本屈服美国的_(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_领导下全国人民的_)。这些轻松有趣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还能使学生觉得上历史课是一种享受。
兴趣是成功的导师。作为一名智慧的初中历史教师,不仅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责任就是要不断地使学生萌发“诧异的心情”,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强烈兴趣。
参考文献
[1]肖建华李毅.中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
[2]张道扬.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
[3]李成林.历史学科激发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J].商情
[4]_惠.激活初中历史素材创设学生“乐学”[J].科学咨询
历史老师就业论文范文 第二篇摘要: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出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化管理细则》,实行论文指导导师制——本科论文写作四年的论文指导模式。这一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论文选题不当、论文抄袭等,因此,学院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如,在论文选题、论文写作标准上加强规范,完善对毕业论文写作的监督等。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改进;规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40-03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大学生大学阶段学业的总结,又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思维活动的成果展示。因此,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质量,无论是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是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方案
针对大学生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各高校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些高校从本科一年级起,就要求学生练习写作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论文,每学期一篇,完成七篇后,始得申请撰写毕业论文,实为提高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一项有力措施[1]。作为内蒙古地区一所培养师范学生的本科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也摸索出了不少有效途径。以该校历史文化学院为例,要培养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外,还要求学生具备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即能够完成一篇高水平的毕业论文。200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出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化管理细则》,对历史学专业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实施过程化训练,具体做法就是实行论文指导导师制——本科论文写作四年的论文指导模式。这一模式的含义是指学生从入学后的第一篇学年论文到毕业时的学士学位论文都由同一位指导教师相对稳定地进行指导,实行四年不间断的指导模式。具体做法是:第一年学年论文:论文索引。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学生共同选定研究方向,确定论文题目,并指导学生做好论文资料搜集工作,写好索引。第二年学年论文:撰写研究综述。在做好索引的前提下,通过阅读材料撰写研究综述。内容包括该论文的研究现状、不足、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第三年学年论文:选定题目撰写专题论文。在研究综述的基础上,选定学年论文题目,撰写论文。第四年专业毕业论文:把三年级的专题论文深化成专业毕业论文。通过进一步地搜集资料充实内容,反复修改,深化成专业毕业论文。以2010届历史学汉班一名学生的论文写作为例,该生于一年级写了题目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雪灾对经济的影响》文献索引;二年级写了题目为《近二十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雪灾研究综述》;三年级写了《1947—198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雪灾及其对畜牧业经济的影响》;四年级的毕业论文为《浅析1947—2008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雪灾对畜牧业经济的影响》。从论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该生四年的论文基本围绕着同一课题撰写,很有连贯性。这些规定的出台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作风。因为,要做好一篇论文,学生们必须要有高深的专门知识。这就促使他们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专心地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根据论文研究的方向,有意识地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运用自己所学的本学科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研究训练,同时,也达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对于这一改革及其效果,历史文化学院教师的认识是肯定的。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的教师认为这项改革很有必要,效果很好。另外的教师认为这项改革是必要的,效果良好。[2]经过几年的实践,“本科生论文写作四年的论文指导模式”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一方案也相继被该校其他院系所采用。实践证明,论文写作过程化比学生在四年级一年仓促撰写毕业论文要好得多,既减轻了学生做毕业论文的困难,也降低了教师的指导难度,是循序渐进的模式。
二、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这一模式效果明显,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由于时间较短,许多问题并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不少学生在写作论文时仍旧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1.论文题目选择不当,造成论文写作的困难。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时,就要求一年级各班级学生报送自己的论文选题方向,不少学生由于专业知识不够充实,选题仓促,所选题目要么过大,要么空泛,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困难重重,不得不中途改换题目,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甚至无法完成论文写作,只得延期答辩。
2.导师对论文指导不够精细,一些论文仍存在抄袭现象。一般情况下,历史文化学院教师每人指导各年级学生的学年论文总共6~10篇(还不包括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论文),负担比较重。而且,每个教师的研究方向各不相同,无法同学生选择的论文研究方向完全一致,教师本人还有课业、科研负担,甚至,一些正高和副高职称的教师还有研究生的论文需要辅导,由于精力有限,不少老师无法精心辅导本科学生的论文,对一些学生的论文写作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不少学生论文出现问题时,教师却往往没有发现。
3.不少学生学习态度不够严谨,对毕业论文写作采取应付措施,论文粗制滥造。目前,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不少大学生在入校之初,就开始谋划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对于大学的课程学习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往往对计算机、英语,甚至驾驶等技能方面的学习投入了很大精力,本专业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专业知识浅薄,对于反映本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的毕业论文,采取东拼西凑甚至抄袭的方式来完成。学校为了毕业生就业率考虑,没有对学生严格要求,往往对于这些行为睁只眼闭只眼,使得一些粗制滥造的论文顺利过关。
三、毕业论文指导方案的改进措施
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历史文化学院也不断采取一些新举措,试图纠正这些不良倾向。为此,2011年11月,历史文化学院召开教师工作会议,商讨历史学专业论文写作的改革问题。不少教师提出了新的建议。笔者就此提出了一些对策。
历史老师就业论文范文 第三篇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历史老师就业论文范文 第四篇一、简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
全面革新高中历史教学理念。新课程要求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必须实现创新改革,该项工作的实施会对我国教育部分及相关教育工作人员造成巨大冲击,使其面临严峻挑战,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教学理念已经难以充分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为此有必要完成高中历史教育观念的全面革新,立足于素质教育构建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先进教育改革理念。唯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方能实现新型教育评价机制的真正构建,形成科学合理教学管理模式,则整个社会才能认可接受针对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改革工作,进而营造和谐历史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实施进程当中,教师作为直接参与者,其可谓是革新教学观念的关键要点,为此,需转变高中历史教师教育理念,强化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使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心理辅导教育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完善提高自身素养水平。
以新课程标准指导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高中历史课程教学需将课程资源作为主要对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社会,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使得历史课堂焕发生命力;高中历史教学进程需遵循感悟体验、和谐平等、开放互助的相关理念,教师应积极投入课程改革活动浪潮中,真正做到,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原有老旧教学模式,释放学生天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完成历史知识学习,养成创造性思维;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在于认真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及情感态度,使得课程教育目标内涵得以有效扩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够养成良好的品质,具备较强的民族使命感及社会责任心,民族精神得以弘扬,帮助学生树立可为人类和平献出自己力量的理想观念。
深化扩展高中历史教材内容。高中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完成教学内容的良性传递并紧密联系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该教授什么内容是历史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此刻的作用在于结合课程标准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详细确定下来。在课改背景下,教师制定相关教学内容的关键依据为《课程标准,突破传统意义上将教学大纲作为中心内容的教学形式。新课程标准针对教材跟课标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关系提出新要求,即高中历史教师需参考具体的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出发点,开展多样化课堂教学,将教学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譬如说在进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课程教授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的多幅图片将经济危机时期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的困境直接反映出来,并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二十世纪的历史。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采用有效教学措施。第一,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可谓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内容,要求由原来的将教师跟授课教材作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将学生主动学习作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开展,实现以教促学、以学定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兴趣,使其能够在过程方法以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良性发展。第二,为充分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施多样化教学评价可谓是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教学工作进行过程中运用的教学评价可获得良好的改善调节成效。传统意义上的以教论教的教学评价已经难以充分满足现今有效教学理念,为此,高中历史教师需优化完善有效教学,针对学生实施的教学评价必须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运用多样化教学评价模式。第三,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教师需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工作,确保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可实现持续发展。教学反思主要指的是教师针对自身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科学合理性进行评判,与此同时认真思考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策略强化提升教学活动科学合理性。
二、结语
综上可以知道,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的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革新教学理念,教师需运用教育学以及历史学、心理学等多方技能,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有效教学措施,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历史老师就业论文范文 第五篇高校历史学科研究性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注重和培养,是提高本科生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意义十分突出。通过开设研究性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史学研究和史学论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力,避免学生写作毕业论文出现盲目选题、写作不规范甚至全文抄袭的现象,能够做到选题有所依据、写作有适当的指导、答辩有一定的提高,从总体上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高校历史学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校积极推广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性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性课程的设置得以实施和体现。
研究性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获得和应用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体现知识的综合和能力的发展,注重体现专题性和综合性、开放性,加强实践性。课程理念表现为: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加强课程整合,充分发挥课程整体效益。着重在专题性和综合性的研究或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以及实现知识迁移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习主体应具备以创新精神进行探究、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能用批判的眼光进行学习与理解,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的能力。
高校历史学科研究性课程的设置可以搭建一个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能力的平台。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通过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给学生提供思考历史和探究历史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正确表述历史、对历史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历史的方法,加强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授课时间,既兼顾教材的系统性、全面性,还要适当介绍或探讨学科中比较深层次的或前沿性的问题。这种授课方式是学生比较欢迎的,能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共同探究,注重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和在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方法。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热烈地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开阔思路、集思广益,观点逐渐明晰,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疑问,实现课堂上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
其次,教师要布置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参考文献让学生课下阅读,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在阅读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对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切的体验和感受,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能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能熟练地使用信息工具和各种相关软件,能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能规范地撰写科研小报告,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总之,研究性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力求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研究性课程中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方法及意义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研究性课程有利于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和探究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扎实、牢固,并形成初步的研究、写作的能力,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了良好的科研基础。强化研究方法及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应贯穿大学教学的每一个阶段。一、二年级指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读书报告,写前沿性问题的学术研究综述、小论文;三年级,指导写学年论文;四年级,指导写毕业论文。
历史老师就业论文范文 第六篇浅析历史学科问题教学设计
一、历史学科问题教学的概念
历史学科的问题教学发展到今天,已不仅是一般地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问题进行教学的方法。它已是综合借鉴目标教学、结构教学、图示教学、程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模式、理论,运用投影、录音、录相、电影、电视和计算机CAI技术等最新的教学技术手段,通过问题的展示和学生的质疑问难,形成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这一教学方法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然后教师进行指导和释疑;二是教师运用教学技术设计创设新情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两种模式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交替使用。当然,具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则要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校的教学设施而定,不可强求一律,更不可为用而用,不计效果。
二、的理论依据
历史问题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问题的展示,对学生进行深刻思维、灵活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首先,必须确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观点。师与生、教与学构成课堂教学矛盾的辩证统一体。问题教学,正是解决这对矛盾,促使其达到辩证统一的良好手段。它通过教师对问题展示的外因,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思维的内因,恰当调节教学节奏,活跃教学气氛,丰富教学内容,生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其过程中,关键是“恰当”,“恰当”就是符合学生实际。教师的设计不管多么完美,愿望不管多么善良,但如果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就不能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原则。这是问题教学设计的教育学依据。
其次,要明确在问题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要让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解疑而心悦。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问题教学是激发学习动机,启迪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火花,追求真知灼识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疑为思之始”,有疑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才会有钻研,才会有对真理追求孜孜不倦的意志和毅力。这是问题教学设计的心理学依据。
再次,要懂得中学历史教学对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分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它要求学生在对基本历史事实、历史现象识记的基础上,形成历史基本概念,进而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设计历史学科问题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注重对历史基本事实的调查和了解,并能从启发思维的角度,对教材的史实知识重新归纳,具有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
第二个层次是基础知识的运用。在学生弄清、掌握历史基本事实和历史基本现象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运用目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概括思维认识各种事物的共同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内在规律;运用间接思维去比较、判断历史现象的本质;运用创造思维对历史事物形成新的认识,并对现实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也就是训练学生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的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分析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人物,阐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第三个层次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扩展。它包括历史问题的辩证思维,学术问题的争鸣商榷和学生的质疑问难三个方面。就是在设计历史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集中、求同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发散和求异思维,启发鼓励学生从静态历史时空到动态历史时空的历史时空结构体系方面;从历史的哲学思考,如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人的自身发展、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等方面深入思考,提出疑难问题和不同见解,使他们视野扩大,思路开阔,学得更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这是历史问题教学设计的历史思维能力要求的依据。
三、历史问题教学设计与信息系统的开放
从信息论的角度说,问题教学过程实质是师生信息交换、交流的过程。历史问题教学设计就是通过调控、反馈,控制教学结构,促使信息系统的开放,让学生获得有序信息。
第一是信息接收系统的开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问题设计,启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接收系统都处于积极状态,形成全方位的交叉感知,充分发挥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有效地接收、加工和贮存信息。如高三历史的单元复习课,要求在原有章、节教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系统,重建知识结构,深化知识层次,强化能力训练。教学中就可以复习线索为依托,采取顺藤摸瓜,引线串珠的方法,设计系列问题,形成问题系统,设置新的情景,引发学生通过概括、归纳、比较的思维活动,从宏观上对历史理论和历史发展规律的信息进行加工、贮存;又从微观上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细微区别的信息进行接收、整理。
第二是信息渠道系统的开放。信息渠道既指课堂信息渠道,也包括课外信息渠道;既有教师传输信息渠道,也有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议论后的质疑反馈渠道。双向的信息渠道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扩大、加深、巩固课堂上获得的信息。如复习《三个世界的形成和演变》这一章时,可结合现实,设计一些有关“波黑战争”、“_危机”、“巴以关系”的问题,既可向学生传输最新的信息,又可引起学生对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向多极发展的新思考,畅通双向的信息渠道系统。
历史老师就业论文范文 第七篇浅谈历史学科如何进行创新教学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要用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设疑;创造性学习;讨论话题
21世纪已经进入高速创新的时代,因此可以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原动力,是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在世界竞争中的力量源泉。
新世纪对人们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极其迫切的要求。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心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因此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把创新教育融入到历史学科教学之中,这也是适应时代需要,下面就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经验和看法。
一、用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是指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
它决定人们愿不愿创新、敢不敢创新的欲望与倾向性,是创新能力品质的基础和动力。
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历史是一门基础的社会科学学科,它包罗万象,涉及各个领域。
教师应该根据中学生感情丰富、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努力用生动诱人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历史课堂趣味横生,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轻松自如地汲取历史知识。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主动性的提问是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的标志,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含的创新素材,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换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巧妙设疑,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教师的讲解不过是学生思路的指引与开拓,对于学生的发言,切忌越俎代庖,以避免学生依赖教师,从而束缚学生思维的翅膀。
历史教材的书写是对历史事件的高度概括,很多吸引人的情节都被省略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巧妙设疑,使学生感到新奇,从而诱发他们的思维,这样带着疑问学习历史基础知识,效果更佳。
同时,要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
勇于质疑才能谈得上敢于创新,只有对现有资料的观点、结论善于怀疑才有可能创新。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不断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机会,促进学生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对书本、教师的迷信,培养学生善于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使学生懂得,学习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把知识作为创新的阶梯。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疑、质疑问难,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广开思路,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三、设置讨论话题,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
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
因此,师生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效途径,思维活动可以经过不断的评价和引导而螺旋上升,从而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较高水平。
讨论可以在课堂举行,也可以在课堂外。
首先,教师要做许多细致的准备工作,最重要的是准备可供讨论的题目。
让学生要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才能解决这些题目。
准备的讨论题目要精选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具有启迪他们对现实问题思考的内容,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善于引导。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言行,认真分析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视角的转变、能力的迁移,指导学生正确地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所想的问题,引导他们从“学会”到“会学”过渡。
对学生的创见要及时给予鼓励、支持,诱导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探索。
努力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因循守旧,能够敏锐地发现事物间可能存在的新关系,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具有超常、超群、超前判断力。
四、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从爱因斯坦的这段表述中,可以看出离开积极的丰富的想象,既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又难以有发展历史学科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要丰富学生的表象,奠定想象的基础。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用书、教学图片、历史遗址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当积累丰富的表象后,想象力就会得到提升。
五、打破思维定式,培养思维灵活性
思维定式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
因此,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并用。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以达到培养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将教材中的因果关系颠倒,变果为因,引导学生由果溯因,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根据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历史事件。
例如中国近代史有三条基本线索:一条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华史,一条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一条是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在复习时,引导学生同时探索这三条线索,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已经熟知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作一些假设,改变历史事件的某些条件,启发学生从反面进行分析推理,找出历史事件的正反面,训练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对同一历史事件进行思考,进一步弄清历史事件间的因果关系。
六、从生活实践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不能脱离生活和实践。
“鉴古而知今”,人类总是从过去了解今天,进而开拓未来。
历史老师就业论文范文 第八篇(一)更新教学观念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以往落后的教学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教学。同时,教师应进一步明确自身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角色与定位,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同时强化师生互动,变教师单向传输知识为师生双向互动交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探究性知识进行合作探究,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开发;转变教学评价理念,不再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拓展教学空间
历史知识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社会,可以说与社会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历史教师应正确认识历史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不再将历史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科学地走进生活,学会用理论知识解释社会现象。另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对社会热点话题的适当运用,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事物,培养其历史学科素养。
(三)创新教学模式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提升自身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历史知识相对枯燥,很容易在课堂上走神分心。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刻板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第一,通过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将教材知识转化为影音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用生动形象的动态资料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刺激,将历史事件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抽象的历史知识产生直观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有效性。第二,创设教学情境。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理解能力,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勾画出符合历史事件的年代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容易理解的历史情境,丰富其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第三,强化实践教学。历史教学知识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知识眼界的拓展,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深入了解历史知识,扩充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走访老战士家乡,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使其在感知历史文化的同时,提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热情。
历史老师就业论文范文 第九篇一、历史微课资源一般包含的要素
一是教学需求分析。
教学需求分析是可以单独的或嵌入视频的文本形式,用于帮助学生了解微课资源的历史背景与要解决的历史教学问题。
它包括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等等。
二是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是微课资源的核心。
根据具体的历史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视频教学内容一般有以下教学步骤:第一,学习导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疑问等方式导入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并带领学生回顾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阐述与解释,引入核心概念或新知识点,围绕新知识点进行讲解阐述或操作示范。
第三,归纳提升,注重对规律的总结和提升,侧重于历史学科思维的培养。
三是练习与测试。
练习与测试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微课资源中的知识点的重要环节。
一般是围绕微课资源知识点设置相关检测题,以单独的或嵌入视频的文本形式呈现。
四是相关学习资源。
历史老师就业论文范文 第十篇本人教龄已有15年了,中学一级教师,长期担任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对照《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及“五规范”、“十禁止”,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通过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和评议,自我剖析如下:
1、在依法执教方面,我能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能够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没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但同时也认识到,对新近颁布的政策还不能深入领会,需要进一步学习。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教师从严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
2、在爱岗敬业方面,我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但有时候我对待工作还不够尽职尽责;在批改作业、考试阅卷等方面,偶尔有敷衍现象。
3、在热爱学生方面,我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我尚待努力。
4、在严谨治学方面,我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我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优化校内育人环境的关键因素。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在团结协作方面,我基本上能够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志,能够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关心集体,积极维护学校荣誉,但对如何更好地共创文明校风,还缺乏智慧上的协作;我应当通过靠集体的力量,群体的智慧,合作创共赢。
6、尊重家长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我积极听取家长的合理建议。
7、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在廉洁从教方面,我坚守高尚情操,讲奉献,坚决不搞有偿家教。没有乱办班、乱补课的现象,更没有乱收费的行为,严格按照“五规范”和“十禁止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8、在为人师表方面,我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注意处理个人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作风正派。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自查反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一名无愧于教师称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历史老师就业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好快!又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个学期是在紧张、忙碌、充实、成长中度过的,坦率地说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成长最迅速的一段时间,不仅仅是在教学业务上,更多的是在教学经验上、在教育教学心理承受能力上……
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继续安排我教八年级的历史课并承担备课组长的工作。
学校对我的信任是我工作的动力,并时时刻刻激励着我,用心去克服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以不辜负学校领导对我的殷切期望。
八年级的历史组有耿老师、李老师和李红老师,加上我一共是四个人,她们是我工作中愉快的合作伙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们经常替我分担一些组里的工作,在这里真诚的向他们道一声:谢谢!
对于我而言,与其说是和她们在一起工作,还不如说是我在向她们学习,坦率而言,我从她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和她们相处如沐春风、和煦温婉而生机勃勃。
团结的团队是我成长的沃土,并且不断地给我信心和勇气,闯过一个个难关。
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并且注意调整以往我的教学方式,根据他们以前学习的习惯,一点一点地使历史课堂走进他们,让他们适应八年级的历史学习,同时也使我适应了同学们。
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困难都是我成长的催化剂,这催化剂往往也会生出快乐的小泡泡。
在与学生们的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地了解我、接受我的授课方式,进而了解怎样去学习历史,更学会了去懂得历史。
区质量检测考试中,我所任教的八年级十一班、十二班、十三班、十五班、十七班和十九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在区里各校评比中八年级考试成绩各项指标遥遥,这是八年级全体历史老师共同努力、团结合作取得的成果。
这个学期八年级历史组组织了“动手做历史”活动,不仅增添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使历史走进了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了历史,喜欢上历史课。
作为备课组长,不仅要积极组织各项活动,更要把日常的教学工作做好。每个周三的第二节课是我们的集体备课时间,每次集体备课我们都认真准备,做到有效备课。
备课是为了上好课,课堂我认真、严谨地完成授课任务,力求达到的教学效果。
我们给每一课都配上了随堂练习,在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的同时,每次我都认真准备随堂练习、单元测试题、综合测试题以及复习提纲;这样精心准备的习题,使学生精练、老师精批,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
在近四个月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历了太多以往我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使我在教育教学心智方面不断成熟,以上仅仅是教学工作中的一点点。其实,每一位老师的经历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相同或相似。
四个月来,有烦忧的时候,也有快乐的时候,或许教育工作就是这样吧,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我们,更多的是我们应该调整自己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对象。作为备课组长,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我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年轻的我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认真钻研,不断努力,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自己尽快成长。
历史老师就业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历史教学专题论文
摘要:
本人主持的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历史新课程德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通过对我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文科学生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对高中历史课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讨论和分析,参见拙文《管窥高中历史课德育现状》,发表于《新课程》杂志20xx年第四期。对历史课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旨在探讨应对的举措。
关键词:
高中历史;德育现状
德育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中学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当今中学德育和历史课程德育的现状和困难,笔者也思考如下。
一、提高学生的品质境界
在时代的影响下,当今学生“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与物的距离拉近了,与人的距离拉远了,在他们身上缺失中华美德。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知识在于教育”,对学生进行“境界”教育正是历史课和历史教师的责任。在高中历史课中穿插典型的历史人物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品质境界。爱是道德的'基础,仁爱是中华美德的象征,是普遍的道德标准,讲仁爱有利于家庭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孝悌是仁爱的表现,是做人做事的根本。诸子百家思想是国学精华,孔子讲“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言:“兼爱非攻”……古人认为“百善孝为先”,孝为首德,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仁爱孝悌品德的良好素材。我国向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而“重义轻利”则是传统精神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舍生取义”、“见得思义”、“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名言警语,几千年来一直被用以褒贬劝诫。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尚“礼”的传统,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建筑、科技……不论从哪一方面都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这种谦和礼让之气,翻开史书,此类的言论更是无处不在。《大学》中有句话叫“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春秋时孔子就提倡“周礼”,倡导“仁”,中国的这种“仁”和“让”就是中国特有的气质。六尺巷的故事等等,长时流传。“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讲究的是“退”、“让”二字,它告诫人们处世时要“宽”,要与人为善。所谓“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所谓“守信”,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诚实不欺”等等。“诚实守信”是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社会生活能够稳定、经济秩序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立人、立业、立国的基石。
二、拓宽学生的胸襟眼界
当今学生“对事不关心”,缺乏放眼天下,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对学生进行“眼界”教育同样是历史课和历史教师的责任。孟子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民教育的生动例子。以老一辈革命家为例,谭嗣同先烈为变法以死抗争;_先生为革命一生持之以恒;_先驱“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历史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胸怀天下,放眼未来,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唤回中国读书人的胸襟和眼界。
三、丰富学生的气质内涵
受时代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今学生的知识容量严重不足,言行举止很不得体。没有足够的知识充实自我,学生普遍缺乏内涵,看上去很肤浅。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浮躁的情绪和华而不实的外观。具体表现为缺乏同情心,心灵不纯洁,很多学生目无师长,也不关心他人和社会;在言谈举止上很轻浮,坐立没有最基本的规范姿势,缺乏传统文人追求的那种儒雅气质。儒家的理想人物以孔子、董仲舒、诸葛亮、韩愈、范仲淹、文天祥、程颢、程颐、朱熹等为代表,他们充满智慧,博学多才,文武兼备,运筹帷幄,挥洒自如……满身洋溢着儒雅风范,是教育学生的榜样。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古典小说等文字意境;中国书法作品、文人画的志趣意境;古代玉器、瓷器的审美情趣,也是对学生进行气质教育的素材。我们要培养学生必要的儒雅体态,文明的语言谈吐,雍容大度,落落大方。
四、锻炼学生的意志毅力
当代学生缺乏毅力,缺乏必要的意志品质,做事往往草率了事或半途而废。司马迁对远古传闻逐一做了实地采访考证,终成史家之绝唱《史记》;祖冲之经过繁琐枯燥的计算,凭着难以想象的毅力,终于精确计算出圆周率;李时珍历时27年,走遍大江南北不惧路途险恶,长途奔波,不畏艰险攀登绝壁,不畏严寒酷暑,不顾自己身体安危,亲自观察、辨别和尝食药材,著成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曹雪芹呕心沥血著《红楼梦》不下10年;马克思和_写《资本论》前后历时40年;贝尔发明电话从理论到实践几乎是从零开始从想象开始的……这些事例都说明成大事贵在坚持,我们历史课就是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在具体教学中要注重锻炼他们的毅力意志,为将来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历史课的德育功能不容忽视,它关系到学生的成才;关系着国家的振兴;关系着民族的兴旺。我们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肩负起一个历史教师的育人职责,培育好一点新人。
更多历史师范毕业论文选题(历史教学论文范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