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与燕王(如果你是建文帝,如何避免燕王篡位的风波)
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建文帝与燕王(如果你是建文帝,如何避免燕王篡位的风波),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建文帝与燕王(如果你是建文帝,如何避免燕王篡位的风波)。
网友提问:如果你是建文帝,如何避免燕王篡位?
优质回答:这是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因为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从历史的角度看建文帝朱允炆遭到朱棣“篡位”,都是无可根改的历史事实,任何人也改写不了。
首先,真要追溯朱棣“篡位”的根源,其实是与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死后,立“幼”不立“长”,立“孙”不立“子”有莫大关系的。正如朱元璋在晋王死后一个多月给朱棣一道敕谕所说:“朕诸子独汝才智,秦、晋已薨,系汝为长,攘外安内,非汝其谁?..尔其统率诸王,相机度势,防边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
随着太子朱标的死亡和皇位竞争者的相继离世,被明太祖朱元璋视作维护朱家皇朝支柱的朱棣,在征战和戍边过程中不断树了立自己的威望,聚集了为他所用的人才,形成了自己的势力,看到了坐上皇帝宝座的希望。但是,朱元璋不仅接受了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最后还将皇位传给了皇孙朱允炆。这不仅让燕王朱棣大失所望,而且必然地心存怨恨,为后来朱棣的“造反”留下了“祸”根。
其次,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即位,遗诏诸王只可停留在封国,不得到京师奔丧。燕王朱棣在从北平去南京奔丧的途中,因朱允炆诏令而停止,引起了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等的不满,给燕王朱棣留下上京(南京)清君侧之口。
再次,朱允炆即皇位之后采了用齐泰、黄子澄削藩建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削废了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等藩王,给予了燕王朱棣清君侧之实。于是,朱棣一边假称有病,表面上藏起锋芒;一边则在暗中活动,他挑选壮士充实自己的护卫军,并利用燕府崇深之便,赶制军器,以勾逃军为名,收罗异人术士,加紧练兵。
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革除建文年号,复称“洪武三十二年”,在用计(以装疯麻痹张昺、谢贵二人)擒杀张昺、谢贵的同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以北平为据。然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等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通过历时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将建文帝朱允炆赶下“台”,自己登基称帝,夺回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至少朱棣认为本该属于自己的皇位。
说点后话,有人说如果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采取更好的政策,同时不是那么急于削藩,就可以避免燕王朱棣篡位,丝语认为这些都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最多只能延缓被赶下台的时间,都不可能改变被燕王朱棣“夺去宝座”的历史。
其他网友观点要避免燕王篡位,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狠”
建文帝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的身边尽是一群腐儒,读书读傻了脑子的!总想着玩点阴谋诡计、权谋手腕,却始终没有认识到,对于皇位之争,只需要一个“狠”字就够了!
两千年来,能够当上皇帝的,哪个不是心狠手辣、杀戮无情的狠人?一味心慈手软、以德服人的,哪个不是下场悲惨?建文帝要想避免被篡位,就必狠心杀伐!
一、借朱元璋大丧之,藩王进京之际一网打尽朱允炆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他被立为继承人之后,问了朱元璋一个问题:“诸王不靖,孰御之?”
朱元璋愣了一下,问朱允炆说:“汝意何如?”朱允炆说:“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甚则举兵伐之。”
朱元璋点点头,表示同意。
这说明这对爷孙,已经意识到了藩王的危害,却始终没有能够提升到“战略”层面和“生死存亡”的危局来应对。
朱元璋一是没有时间了,二是藩王是他封的,要靠这些藩王镇守边关、拱卫京师!三是在他潜意识里,谁当皇帝都是自己的后代。
朱允炆既然有了消藩的打算,就得利用雷霆手段、不给藩王们以翻盘和准备的机会。朱元璋驾崩,诸王进京吊唁,不可能、也不允许带许多兵马,直接安排人手全部拿下。
至于怎么处置,是圈养起来,还是通通干掉,都能够断绝后患。什么天下非议、君臣议论?保住皇位才是真的。
亲叔叔又怎么了?皇位面前哪有什么亲情可言?
二、挑拨离间、制造矛盾朱棣造反,也是经过了长久的挣扎和准备才发起“靖难之役”的,藩王造反成功,历史上尚无先例。建文帝又占有正统的名义,大明帝国的绝大多数地区还是奉行中央集权的。
所以建文帝是有充分的时间来实施计划的,他却因为听信大臣的话,过于激进、过于酷烈,消了几个王爷的藩,还逼死了谷王一家,如此一来,朱棣不得不反了。
其实,建文帝可以效仿汉时的推恩令,将藩王的地盘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不断削弱朱棣的实力,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将朱棣慢慢玩死。
同时,挑拨诸藩王之间的关系,让他们相互提防、相互敌视、相互牵制,最终达到一劳永逸。
那么,如何具体操作呢?这些根本不用建文帝操心,只要大方向定了,自然会有人去执行!
三、朱元璋是”靖难之役“ 始作甬者之所以会发生”靖难之役“,居然还成功了,朱元璋要负主要责任。
当初,朱元璋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进攻,将朱棣等藩王封在北京一带,朱棣等长年和游牧民族作战,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借机培养了一批铁杆心腹,成为他日后起兵的班底。
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都分封为王,拱卫京师,原本想着大家都是兄弟亲戚,却没有想到在皇位面前,亲情算什么?
李世民连兄弟都能下手,汉文帝为了当皇帝把老婆和四个儿子都杀了,权力的诱惑面前,什么惨绝人寰的事都有可能发生。
朱元璋起于布衣,他是真的没有看透这一点!
结语:如何避免朱棣篡位,其实招数就那么几招,用好就行。但是,一个从小养在深宫中的小皇帝,如何敌得过经历了边塞风霜、杀气充盈的亲叔叔?再加上他心慈手软,命令耿炳文去打仗,居然说不要伤害他的亲叔叔。
如果站在历史的时间尺度来看,建文帝可能是一个仁厚的好皇帝,却未必有永乐皇帝那样开天地之先的大胸怀、大格局、大气魄!
修永乐大典、迁都北京、打击游牧民族、派郑和西洋,疏通大运河,功德大焉!正因为朱棣的功绩,也让人们对于他的篡位,不是那么过于苛刻地指责!
李世民不也是如此吗!
历史上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只有胜利者,才有发言权!
其他网友观点其实我觉得朱棣做燕王的时候压根就没想篡位,朱棣起兵完全都是被建文帝逼出来的。
朱棣又不是文盲,只要稍微看看历史就知道了,历朝历代大一统王朝里面藩王起兵造反成功的有几个?一个都没有。就算把明清两代也加上去,除了朱棣之外一个成功的也没有。
要是能做个富家翁闲散王爷鬼才起兵造反?
建文帝搞的那套根本就不能被称为削蕃,那叫削王。所谓藩王,那是有兵权、税权和人事权的那才叫藩王,把这三个权利收回那叫削藩。来看看建文帝的削藩是怎么干的。齐王贬为庶人,周王贬为庶人,坐监的坐监流放的流放,湘王性情刚烈不愿受辱自*焚而亡。这摆明了是不给人留退路,连个闲散王爷都不愿意让他们做。把权利收回来让叔叔们当个闲散王爷,他们吃饱了撑得才去造反?
而且建文帝削藩还跟那帮智囊搞出了一个先易后难的战略,为了不打草惊蛇,先把实力不强的藩王给灭了,最后把皇帝要夺叔叔们家产这事搞的天下尽人皆知,不但让最能打的四叔下定决心要造反,还给他留下了充分的起兵准备时间。
就算朱棣不反,凭建文帝和他那帮智囊的本事,说不定大明也要闹个二世而亡。
更多建文帝与燕王(如果你是建文帝,如何避免燕王篡位的风波)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