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曲式技巧(元曲长调)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八曲式技巧,以及元曲长调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元曲长调
元曲,要包括戏剧(杂剧、南戏)和散曲
(套数、小令)。小令是元曲中的一个类别。
在元曲的几个类别中,小令是篇幅最短的。或者可以说,其他形式都是由若干个
小令构成的。至于字数,并没有确切的限定。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
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乐曲的侵入并与中原正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能在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可以说散曲的兴起和词的衰退几乎是同时的。金元时在北方起源,故散曲又称北曲。
它包括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主要形式。
散曲从结构上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散曲之所以称为“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如果作家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情节无关的话,就是“散”他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
其特性有三点:一是他在语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
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
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他比近体诗和词更多的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三是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压,句中还可以衬字。北曲衬字可多
可少,南曲有“衬不过三”的说法。衬字,明显的具有口语化,俚语化,并使曲
意明朗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
杂剧①就其音乐风格来说,前代曲家一致认为它具有浓郁的刚健雄浑的风格色彩。
这种音乐风格的形成又与以下所举曲调构成诸因素密切相关。用七声音阶,多四度
以上的上下跳进,并有其常用的特性音调,形成高下跌宕的旋律特点。这和北方
语言的声调、语调有关。剧词用韵以北方语音为准,分平、上、去三声(入声分
别并入这三声),每折为一套曲,其所用曲牌均用一韵。它的节奏质朴紧促,具
有“促处见筋”的效果。句间灵活自由地加用衬字;句尾常使用底板,以增强唱
腔的动势。此外,字多腔少的词曲结合形式易于突出词情。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运用,形成它闪赚顿挫的唱腔特点。它的板式比较自由,板数无定,下板的位置也不固定。节拍有散板、一眼一板、三眼一板
3种其速度相对较南曲为快。
②曲式结构——曲牌和曲牌联套(套数)。元杂剧一般由4折1楔构成,每折用
1套曲,一剧有4大套曲,以体现音乐结构与戏剧结构的一致性。其曲式结构复杂严谨,主体部分的曲牌基本上有3种形式:
即不同曲牌相联接的缠令形式;两种曲牌交互联接的缠达形式和同一曲牌变化反复的么篇形式。这些形式在具体
按腔时容许有所变通。
③宫调运用。元燕南芝庵的《唱论》有十七宫调之说。稍后的周德清则说宫
调“一十有二”。
而今存元杂剧本中标明曲牌所属宫调,只有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等9种宫调。元杂剧一戏4折、每折各用一宫调(楔子同于其前、后折)。根据现存北曲曲谱来看,宫调分类的意义并不在调高和调式方面。套数的类别确实是称做宫调。这种“宫调”分类,仍具有规范同类曲谱相近的调域和大致的音域,或表示有同类曲谱存在着共有的某些特性音调的性质,因此能为创造新腔或利用原有曲牌并为实际演唱提供方便。借宫和犯调等突破宫调规范的新的手法,使曲牌的表现力得到丰富、扩展。
④演唱形式和演唱艺术。元杂剧受诸宫调的影响,其全剧或1折,由主要角色主唱,有比较集中的大段唱腔,以刻画主要人物或叙述事件。除主唱者外,其他角色一般只有宾白。其结果,一方面固然可以充分发挥歌唱艺术在戏曲中的作用,提高主唱者的演唱水平;但另一方面,次要角色在演唱上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也限制了同主要角色的情感交流。因此,后来的剧本也为次要角色安排一些唱腔。
关于杂剧的演唱艺术,如歌唱方法、格调、节奏、歌声、声韵等方面,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在元燕南芝庵著《唱论》一书中有比较简赅的记述。
⑤器乐伴奏。
不少人认为北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为弦索,
但从现在遗存的典箱、壁画、砖雕中所见却只有笛(或有筚篥)、鼓、板,大致同于唐之鼓架部及宋教坊四部中的鼓笛部。因此,有人认为戏曲唱腔伴奏加用筝、琵琶、三弦等弦乐器是较后的事。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套曲
戏曲音乐名词。
乐曲结构名。
若干乐曲成套的组合。
中西音乐均有套曲形式,
但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
在我国传统音乐中,
套曲是大型曲式的主要形式。
连曲
体的套曲被称为套数。
即由同一宫调或同一笛式的若干曲牌相连成套,
有起有讫。
借用其它宫调的称为借宫或犯调。
南北曲分别组套,
但也另有南北合套形式。
散
曲的套数又称散套。
板腔体的套数则被称为成套唱腔,
一般均为同一腔系的各种
板式联缀组成。
传统套曲的显著特点,
是遵循节拍,
速度上的散——慢——中——
快——散,构成渐层发展的结构模式。
小令
一、寻常小令: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与诗一首、词一阕相当。如黄
钟节节高、贺圣朝。
二、摘调小令:指从套曲中摘出之曲调,有如词中之摘遍,所摘之调必是套
中精粹者。如中原音韵作词十法所附定格四十首中之「雁儿落带得胜令」,题下
注一「摘」字即是。
三、带过曲:即作者填一调毕,意犹未尽,再续拈一他调或二他调,而其间
音律又适能衔接。
北带北如正官脱布衫带小梁州,
南吕骂玉郎带感皇恩、
采茶歌,
南带南如双调朝元歌带朝元令,南北兼带如南中吕红绣鞋带北红绣鞋。
四、集曲:即集合数调之美声而腔板可以衔接者次为一新曲,此南曲为盛。如仙吕九回肠乃集解三酲首至七、三学士首至合、急三枪四至末而成。另一种集曲乃以一曲保留百尾而犯以他调,此亦南曲为盛,如仙吕二犯桂枝香乃合桂枝香首至四、四季花四至合、皂罗袍五至八、桂枝香九至末而成。(曾永义)
卡农这首曲子是谁写的
今天我们最熟悉的卡农作品乃是帕赫贝尔(Johann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CanoninDMajor),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Canon)。
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从头到尾也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这段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旋律之美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
影响此曲由于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配乐而广为人知。
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采用了此曲的改编版—乔治·温斯顿(GeorgeWinston)的音乐专辑《December》中的《帕赫贝尔的卡农变奏曲》(VariationsontheCanonbyPachelbel),更使之风靡一时。
此曲还作为代表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剧场版,亦用上此曲的弦乐版作为配乐。
动画Kanon京都版的第14话亦有使用此曲,并在第24话用此曲解释标题
因为聆听卡农;当年年轻的帕赫贝尔,忍受着爱妻孩子死于鼠疫的巨大痛苦,创作出一组不朽的音乐,以纪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变奏曲,就是后人所称呼的D大调卡农(CanoninDMajor)。准确地说,作为一种曲式名称,卡农并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为“规则”,“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一如人世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相爱的两人生死相随,缠绵至极。
在帕赫贝尔的卡农诞生后约三百年,好莱坞将其改编成电影《凡夫俗子》的配乐,首次进入流行文化和大众视野,至今魅力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作品,却也因此被美国作家保罗o福塞尔在其名作《恶俗》中列为恶俗音乐。尽管如此,人们丝毫不减对卡农的热爱,在生命的某个幸福或不幸福时刻,仔细聆听卡农,体会其中包含的无穷音乐元素,一种淡淡的忧伤油然而生,却又携带着一丝甜蜜和安静。《诗经》里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此般安宁的追求,地老天荒的爱情,又何尝不是卡农所要表达的呢?
钢琴曲卡农作者
作者是JohannPachelbel帕赫贝尔。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
八音会是什么
八音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八音会是民间组织的音乐班子,主要使用鼓、锣、钹、旋、笙、箫、笛、管等八种乐器。故名八音会。曲牌有粗犷激越的"火雷炮"、"十大反"等,有细腻悠扬的"节节高"、"戏牡丹"等。已经收集到的曲式有百余种。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八音会大致萌生于战国秦汉时期,脱胎于唐代乐舞和宋代队戏,形成发展与元明之际,成熟兴盛于明末清初。建国初期晋城所辖境内八音会组织较为普及,特别兴盛。"文革"时期几乎衰亡,80年代后,又复苏兴旺。
贝多芬第一交响曲全曲
1、C大调第一交响曲-作品第21号
2、D长调第二交响曲-作品第36号
3、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第55号
4、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作品第60号
5、G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第67号
6、F大调第六交响曲-作品第68号
7、A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第92号
8、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第93号
9、D小调第九交响曲-作品第125号
八曲式技巧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元曲长调、八曲式技巧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