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答案(会计第五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分录答案),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第五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答案(会计第五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分录答案)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第六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6.1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由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组成。企业的营运资金在具体运用中表现出不同的占用形式,一般可分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成品资金等。随着生产经营过程的不断进行,这些资金形式不断转化,形成经营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资本运动过程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包括:

(一)集资业务。

(2)材料采购和仓储业务;

(3)商品生产过程的业务;

(4)商品销售过程的业务;

(五)其他业务收支和营业外收支;

(六)结算业务。

6.2筹资的会计核算一、所有者权益筹资业务的会计核算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股本)和资本公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或减少、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留存收益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实现的利润中留在企业的部分,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为了核算和监督所有者权益资金筹集和进入企业后资金占用的情况,应设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账户。

“实收资本”是所有者权益科目,用于核算所有者对企业的投资金额。为了全面反映企业收到的投入资本的增减和投资者实际投入资本的数额,一般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应单独设置“实收资本”科目进行核算,属于所有者权益科目。该账户按投资主体划分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增加企业实收资本有两种方式:一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二是现有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经企业批准增加注册资本。

资本公积是投资者或其他人投入企业的、所有权属于投资者且金额超过法定资本的资本,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公积和实收资本(或股本)是有一定区别的。实收资本(或股本)是公司所有者(股东)为增加公司价值而进行的原始投资。从法律上讲,属于公司法定资本,而资本公积可以来自投资者的额外收益,也可以来自投资者之外的其他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可以说,企业资本公积金的主要来源可以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超过法定股本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资本公积金的各种利得和损失。

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使用的长期资产,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车辆、工具器具等。055-79000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应按成本计量。固定资产购置的实际成本,是指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费用,反映固定资产处于可使用状态时的实际成本。

“固定资产”账户的结构如下:

“在建工程”是一个资产账户,用于核算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的基本建设、安装、技术改造和大修理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设备安装支出),核算和确定各项工程的成本。

对于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需要安装的部分必须在交付使用前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时,收到A公司按合同投入的货币资金16000元,存入银行;从B公司收到的原材料不含增值税20万元,增值税3.4万元;从丙公司收到全新固定资产评估值40万元,工业产权评估值10万元,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会计分录如下:

二。债务资金筹集业务债务资金的核算是指企业依法筹集,按合同约定使用并按期偿还的资金。银行贷款是债务资金的主体。为了检查和监督借入资金的情况,应设置“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账户。

短期贷款是指企业为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临时需要,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各类贷款。

由于短期贷款利息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时间不同,核算方法也不同。如果银行对企业的短期借款按月收到利息,或者贷款到期收回本金时虽然收回了利息,但利息金额不大,企业可以在收到银行的利息通知后或实际支付利息时,将发生的利息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如果银行对企业的短期贷款按季度或半年等较长期限计收利息,或到期收回贷款本金时,利息金额较大,为了正确计算各期损益,保持各期损益平衡,企业通常采用预提法按月计提贷款利息, 其中计入应计期损益(财务费用),然后在季度或半年等结息期结束或利息到期时核销。

“短期贷款”账户的结构如下:

“财务费用”为损益类科目,用于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种融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佣金、汇兑损失(减去汇兑收益)及相关手续费、企业发生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财务费用”账户的结构如下:

长期贷款是指企业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还款期限超过一年的各类贷款。在会计核算中,应区分长期借款的性质,按照申请借款时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按照规定的利率和使用年限定期计算利息,确认为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利息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要求计提,计入购建资产成本(即资本化)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具体来说,长期借款的长期项目完工前发生的利息,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项目成本;项目完成并可使用后发生的利息费用应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予以费用化。利息费用发生的当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长期贷款”账户的结构如下:

长期贷款是指企业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还款期限超过一年的各类贷款。在会计核算中,应区分长期借款的性质,按照申请借款时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按照规定的利率和使用年限定期计算利息,确认为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利息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要求计提,计入购建资产成本(即资本化)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具体而言,长期借款的长期项目完成前发生的利息应予以资本化

计量:材料价格=采购数量单价

结算业务类型:

1.现金交易,第一手钱,第一手商品

2.欠款交易,先收材料,后付款。

1)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付款。

2)开出承兑汇票,持票人在到期时兑现。

3.先付款,再收货。

(2)采购费用的结算

材料采购成本构成,包括运杂费、保险费、整理费、检验费、税金等。

(3)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

采购成本应针对同一批次采购的每种材料单独计算;

1.材料采购总成本=采购价格应承担的采购成本。

其中包括:

某物料的采购成本=该物料直接发生的采购成本,以及应分摊的共同采购成本。

同批材料的共同采购费,可以同批采购材料的重量(体积、价格)作为分配标准。

2.入库材料的单位采购成本=总采购成本入库数量。

材料可以按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计价。采用哪种方式,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二。按实际成本核算材料。当企业经营规模较小,材料种类较少,收发材料业务不是很频繁时,企业可以按照实际成本计价方法组织收发材料的核算。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所有材料从收发凭证到材料明细账、总账都是按照实际成本计价。

采购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实际采购价格+采购成本。

(1)为核算材料采购和仓储业务而设置的账户

为了核算和监督材料的采购和储存,企业应设置在途材料、原材料、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应付票据和应交税费等账户。

(二)材料采购和仓储业务的会计处理

(1)单项材料同时到达

比如A企业是一般纳税人(下同)。某日,其购入一批原材料,取得的增值税发票注明原材料价格为5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增值税金额为850。发票等结算凭证已收到,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5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850

信用:银行5850元。

(2)材料未到货单。

5月5日,A企业收到开户银行的收款凭证、A公司的发料单、B料提单等。估价2万元,增值税进项税3400元,预付运费1000元。以上款项已支付。会计处理如下:

5月5日付款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途商品2093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3470

信用:银行24400元。

5月10日收到材料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20930元

贷款:在途商品20930元

(3)预计订单还没到。这意味着材料已经到货,已经验收入库,但是没有收到发票和票据,货款已经支付。

对于这种采购业务,一般结算凭证和发票单据可以在材料到货后几天内到货。因此,为了简化会计工作,可以暂不进行会计处理。结算手续完成后,同时根据该单物料进行账务处理。

对于月末未付款的收款凭证,应按计划成本进行暂估和入账。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账款-预计应付账款(计划成本)

下个月1号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账款-预计应付账款(计划成本)

下个月付款时,单料同时到账进行账务处理。

6.4商品生产过程的核算一、商品生产过程概述商品生产过程是从材料投入到商品完成的过程,是商品生产的中心环节

工资、职工福利费等所有人工成本。

除材料和人工以外的其他费用,如折旧和货币费用。

(2)产品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客观化

1.意义

收集某个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就是对象化)就形成了该产品的生产成本。所以,成本就是生产一定类型和数量的产品的生产成本。

2.生产成本的对象化过程

(1)直接成本的客观化

当它发生时,它能直接决定成本应归属于哪一种产品。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和其他直接费用。当它发生时,就直接对象化为产品的生产成本。

(2)间接成本的客观化

发生时无法确定其成本归属,需要先以制造费用的名义归集,期末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如车间几个产品相关的共同费用、车间管理费用等。

(3)跨期费用的客观化。

实际支付时间和成本归属期间不在同一会计期间。它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预付,费用归在后面(即预付或待摊费用)。

已经支付,但应根据受益原则分期摊销的费用。比如一次归集或支付、分期摊销的低值易耗品、租金、财产保险费等待摊费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效益,不能一次计入成本。

成本属于前者,以后支付(即预提或预提费用)。

按照受益原则,应由当期承担,但并未实际支付。这只是一笔预付费用。如代扣房租、财产保险费、贷款利息等。

预扣费用实际上是一种负债。如果租金被扣留,未付的租金是应付的。相反,预付费用是一种资产。

二。商品生产过程的会计科目为了核算和监督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发生、归集和分配,企业应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管理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科目。

三。商品生产过程中业务的会计处理见教材P106。

6.5商品销售过程的核算一、商品销售过程概述商品销售过程是从商品完工、验收、入库,到将商品销售给购货方,并收回款项的过程。它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

(1)销售收入

1.意义

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

2.销售收入实现的条件

(1)产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让渡或转移。

(2)不再保留对已售出商品的继续管理权和控制权。

(3)价款已经收到或者索取价款的凭证,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3.销售收入的衡量

销售收入=售出数量销售单价

(1)发生销售折扣或退货时,应相应扣除销售收入;

(2)现金贴现的,贴现后的现金应当作为当期财务费用处理。

(二)销售费用

1.意义

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2.内容

应由产品销售承担的运输、装卸、包装、保险、展览、广告、差旅费和特约销售机构经费。

(3)销售成本和销售税

1.销售成本(货物)

售出产品所承担的成本=销售量单位生产成本

实际上,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将一种资产(如材料、货币资产)转化为另一种资产(产品)的成本,并不形成真正的成本。只有卖出去了,才能作为收入的价格。

2.营业税

根据税法规定,销售过程中应承担的税费,如营业税、产品税、增值税等。按期末规定计算,冲减销售收入。

二。企业在商品销售过程中应设置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账户

6.6其他业务收支和非经营性收支的核算一、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在经营过程中,除了主营业务以外,还会发生一些非经常性的、兼营的其他业务。其他业务(也称辅助业务)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业务,包括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商品、非货币性交换材料或债务重组等。

(1)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收入,如销售材料、代购代销、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固定资产、出租出售包装物等。

(2)其他业务成本的核算

企业在实现其他业务收入时,往往会发生一些其他业务费用,即与其他业务有关的成本和费用,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租入固定资产的折旧、租入无形资产的摊销、租入包装材料的成本或摊销等。

二。营业外收支的核算企业的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和支出,包括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营业收入是指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直接相关的各种收入。这种收入不是企业经营资金成本产生的,一般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因此无法与相关费用匹配。营业费用是指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直接相关的各种支出。这类支出不属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费用。

虽然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但考虑到企业的主体,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也可以增加或减少企业的利润,对企业的盈亏总额甚至净利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一般根据营业外收入和支出具体项目的发生时间,按照其实际发生额,作为当期利润的加减额进行确认和计量。

(1)“营业外收入”

营业收入包括处置流动资产利润、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润、债务重组利润、政府补助、出售利润、捐赠利润等。

(2)“营业外支出”

营业费用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6.7结算业务的核算一、利润的构成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实现的经营成果。包括净收益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在利润表中,利润分为三个层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营业利润

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净额+投资损益净额。

其中,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2.总利润

指企业一定时期的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的总和,即所得税前利润总额。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

指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即: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企业在为结算业务设置的账户中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应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为了核算和监督利润的形成和分配,企业应设置诸如“本年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总额加上或减去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5%

三。结算业务的会计处理见教材《P120》。

这个网站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一键举报。

更多第五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答案(会计第五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分录答案)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