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提出什么问题(通过不懂就要问这篇文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读了这篇文章你想提出什么问题(通过不懂就要问这篇文章明白了什么道理)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意识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个问题!

“很多博士生说,写完论文后,经常被导师骂‘没有问题意识’。

但是,被骂的同学还是很委屈:老师,告诉我什么是问题意识?难道不是说,研究一个问题就要有问题意识吗?3354真的不是!

说到“问题意识”,我先给大家讲个笑话。

一个帖子要求医生“用一句话概括你的博士论文”。结果大部分的概括结果听起来都像是智障。比如“让熊海子的父母和不熊的孩子的父母交朋友,可以有效防止熊海子变得更熊”。再比如,“研究一种动物的捕食习惯,发现它们想抓什么猎物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情”。再比如“某某药对心梗有用吗?研究结果表明没用。”

然而,不要忙着嘲笑这些问题。在生活中,你可以试着抓一个博士生,让他给你总结博士论文。

那么,你大概会得到这样一句话:“我想研究海洋石油污染的法律问题。”"我想学习国际法院的证据规则."也就是你根本无法从他们口中得到“一句话总结”。你只能知道他想研究“什么问题”,而不能知道“怎么回事”。

3354,看到了吗?这里的区别就是本帖要讨论的中心内容:论文的“问题意识”。

有些人可能会误解这个词,以为所谓的“问题意识”就是“我要研究什么问题”,比如“我要堆雪人”。

但是,真正的“问题意识”并不停留在“研究什么”的阶段,而是要仔细解剖这个“什么”,最终得出“它怎么了”的结论。

比如“我要堆雪人”就是“怎么办”,“研究表明一个雪人最多只能堆到10米高,不然会塌”就是研究的最终结果,也是整个堆雪人行为中体现出来的“问题意识”。

再比如,“近海石油污染”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也是研究的出发点。博士论文最终体现的“问题意识”应该是“世界范围的海洋石油污染难以根治,因为法律规避现象无法根治”。这就是“怎么回事”,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论文就会有“问题意识”。

那么,论文为什么要有问题意识呢?

简单来说,一篇有问题意识的论文,就像一个软体动物突然长出了脊梁,就像一串山楂突然被串成了冰糖葫芦。

整个布局建议自然会脱离——“定义-特征-海洋石油污染法律问题-各国立法-中国立法-利弊比较-立法建议”的传统教科书式写法。而是会围绕3354“法律规避”的一个中心点设计一个三段式的论证结构:“提出问题:海洋石油污染全球监管困境概述;分析:分析法治困境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法律规避);解决问题:国家间的条约谈判和加强国内法的责任”。各位,哪个论点结构看着顺眼?

需要说明的是,当然问题意识只能在研究结束时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研究最终都会产生这样一句话的结论。如果你真的发现自己研究的出发点是“提出一个可以研究的对象”,而你研究的终点却变成了对这个对象各方面的介绍,那么这篇论文就是一篇完全没有问题意识的“说明文”,俗称“散文诗”。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急着写。你宁愿像老和尚一样日日夜夜打坐。你必须提出一条“线”,得出唯一的结论,才能动笔。与这个“线程”无关的,就应该删掉扔掉。不然整个10万字的博士论文可能都要重新架构,真的会死人!

Ps:文中的海上油污问题是作者杜撰的。学生永远不要沿着这种思路写作。

图文|女教授与生命的死亡

编辑|鸭血粉丝满嘴蒜味

这个网站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一键举报。

更多读了这篇文章你想提出什么问题(通过不懂就要问这篇文章明白了什么道理)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