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为什么被称为龟城(成都叫蓉城,其他城市呢),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成都为什么被称为龟城(成都叫蓉城,其他城市呢)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成都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的中部,是我国著名的古城之一,有两干多年的历史。在公元前四世纪以前,成都就成为蜀国的都城,取名成都,据《太平寰宇记》记载:

“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一、成都“龟城”雅号之来历

相传在战国时期成都修建城池的时候,城墙屡建屡崩,始终建不起来。忽然有一天从江中爬出一只大神龟,绕着成都爬了一周。巫卜说沿着神龟爬行的路线修建城池,城池才能建立。于是负责修建城池的人,就沿着神龟的足迹开始修建城墙,最后城墙果然顺利完工,但是从外形看像一只缩头的鸟龟,所以人们就将成都称为“龟城”。成都还以盛产锦绣(即蜀锦)闻名于世。城南的检江,由于用它的江水洗濯锦帛,并且用它的江水洗出的锦帛,要比用其它地方的水洗出的锦帛颜色更加鲜艳,后来人们慢慢的就将检江改称为锦江。因锦江之南为主管丝织业的锦官城,所以成都又称为锦城。在五代后蜀孟昶下令在城上尽种芙蓉,九月树花盛开,繁花似锦。因此成都后来又被人们称为芙蓉城或蓉城。成都简称“蓉”是由此而来的。

古代成都古城示意图

二、各朝都曾在成都修建城池,修缮增补

成都城是蜀王开明修建的,是否有城垣,史书缺记载。公元前311年(秦惠王二十七年)秦张仪、张若在蜀旧城的基础上,按照秦都咸阳形制修建。城周围十二里,墙高七丈,分太城(大城)和少城(小城、子城)两部分。太城在东,方圆有七里,少城在西,方圆不过五里,两城相连,少城之东墙即太城之西墙。太城主要是官府,少城主要是商贾,专设盐、铁、市官。因建城取土于城北十里处,积水而成万岁池。

至宋代,“万岁池广袤十里,溉三乡稻田。”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元年),蜀郡太守李冰凿离堆,开两江,成都始有郫江(相当今柏条河)和检江(相当今走马河)。这两条河经过城南,江宽水深,可通航船。两江之间有七桥,其中最著名的是万里桥(今南门大桥),是水路交通的起点,从这里乘船而下可直到今江苏的南京和扬州。

西汉时,成都有十八个城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少城西门——宣明门。相传张仪筑城时沿龟迹而建,城势稍偏,故作门楼以定南北,高百尺,称为张仪楼,又称白菟楼。这个门楼,直至唐代巍然屹立,唐代诗人岑参《登张仪楼》诗描绘道:

“传是秦时楼,巍魏至今在。楼南两江水,千古长不改。”

东汉末,在城南建有锦官城(主管丝织业的官署)和车官城(主管车器的官署)。西晋时,益州刺史住太城,蜀郡太守住少城。李特在少城北三里许,建有赤涂城。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桓温灭李氏“成汉”,焚毁少城。至隋文帝时,蜀王杨秀在秦少城的基础上建王府,向西、南两面扩展,“通广十里”。

因建城取土而成摩诃池,前蜀改为龙跃池,后蜀改为宣华池,至明成为陆地。唐太宗时,分成都县置蜀县,成都县在西北城,蜀县在东南城,肃宗时改为华阳县。这时的成都城,虽经历代修缮增补,但基本上与秦城差距不大。唐末,因秦城垣颓溃,西川节度使高骈进行扩建,城周二十五里,墙高二丈六尺,有十个城门,称为罗城,又称为太玄城。从此,罗城代替秦城,称为唐城。

公元927年(后唐天成二年),孟知祥在唐城外建新城,周四十二里,墙高一丈七尺,开九个城门,称为羊马城。宋代多次修葺的是唐城。明洪武时,在宋元旧城的基础上,用砖石砌墙,城周二十多里,墙高三丈四尺,有五个城门。清康熙时重修成都城,周二十二里,墙高三丈,有四个城门,东门为迎晖,南门为江桥,西门为清远,北门为大安。并在城西南隅建驻八旗兵的满城,周四里多,五个门(民国时称满城为少城)。

三、成都历来都是经济、文化、军事之重镇

成都位处富饶美丽的成都平原,又是西南通往中原和东南水陆交通的枢纽,因而从公元前四世纪以来,一直成为四川或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代皆为郡、州、路、省等一级政区的治所和军事重镇。

在汉代,成都有户“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仅次于首都长安,为全国著名的大都会之一,设盐、铁、工官及市官,盛产蜀锦、蜀布、蜀刀、漆器、金银器等手工业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三国时为蜀都城,与魏都洛阳、吴都建业并驾齐驱,称为名都。唐代,玄宗和禧宗均逃难于成都,改称为南京。五代为割据政权前蜀、后蜀的首都。至宋代,成都为“四民州处,万商成渊”的大城市。明清时代,为西南地区一大都会,明末张献忠起义军在此建立过大西政权,号称西京。

四、成都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古城

从西汉蜀守文翁建立学府以来,成都一直成为西南文化教育的中心,造就了一大批闻名于世的伟大学者,从西汉时的司马相如起到现代的郭沫若,都曾在成都陶治深造。著名的诗人杜甫、薛涛(女)、陆游曾长期寓居成都,写下了不少歌颂成都的诗篇。

成都这个四季常绿的古城,还有不少绮丽如画的公园和名胜古迹,城内的人民公园(又称少城公园,有辛亥革命烈土纪念碑),南部的南郊公园和武侯祠(诸葛亮庙),西郊的青羊宫和杜甫草堂,东郊的望江楼公园和北郊的昭觉寺都是成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劳动人民喜爱的游息胜地。

五、四川“天府之国”之由来

公元1001年(北宋咸平四年),四川因分其境为“川峡四路”而得名。四川位于长江上游,西部为川西高原,东部为四川盆地。盆地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平,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鸟江等流贯东西南北。土壤黄色而肥沃,雨量充沛,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一千毫米以上。

气候冬暖、春早、夏热,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可达摄氏三至八度左右,最热月(七月)一般为摄氏二十五至二十八度左右。最高气温可超过四十度。无霜期南部长达十一个月,盆地边缘也有九个月左右,自古以来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区,物产极为丰富。早在公元前的秦代,劳动人民就在成都平原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后来历代又进行了增修,河渠密如蛛网,四通八达。两千多年来,一直灌溉着广大的农田沃土,其面积曾经达到三百多万亩。根据文献记载:西汉时,四川已经

“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民食稻鱼,亡(无)凶年忧。”三国蜀汉诸葛亮说:“益州(四川)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华阳国志》中记载:“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都江堰水利图

由于四川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得天独厚,又有勤劳勇敢的人民,善于改造和利用这里的大自然为社会服务,所以使四川一直享有“天府之国”的美名。

标签:

更多成都为什么被称为龟城(成都叫蓉城,其他城市呢)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