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 赵云(日本人 赵云)
日本人 赵云(日本人 赵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日本人 赵云(日本人 赵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和平。日本宣布投降结束之后,按照当时的国际公约,日寇应该尽快向就近的盟军缴械,上交手中的武器。但是在这个时候,蒋介石却想独自霸占抗战胜利的果实,试图为接下来的内战做准备。
于是在侵华日军总司令签订投降仪式的时候,曾经向何应钦提出一个请求,在华中长江和黄河流域尚且有三十万的日军,建议不投降,可以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为其继续战斗。虽然蒋介石表面上并没有同意冈村宁次的要求,但实际上却赦免了冈村宁次所犯下的种种罪行,并且规定华中等地的日寇只能向国民党军队进行投降。蒋介石也趁此机会大举向着华中进军。
当时新四军已经收复了华中的大部分土地,但是高邮地区的日寇因为蒋介石的命令,始终不向新四军投降,甚至是联合扬州地区的日伪军,利用工事奋力抵抗。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保护新四军在华中地区的抗击日寇的果实,新四军只能进行还击。于是,粟裕便带领着新四军和日寇进行了最后一战。这次战役战况如何?今天馆长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日本投降后,部分日军仍霸占不肯走高邮地区,是两淮地区的门户,是运河线上东北兵家重地,有着重要的战略位置。1938年日寇占领高邮之后,便在这里建筑了错综复杂的防御工事,利用当地的地形设立了一层层的防御军事体系。当时位于高邮城内的日寇将近有1100余人,再加上当地的伪军和警察5000余人。
为了消灭这些日伪军,解放高邮城内的百姓,由时任华中军区副司令的粟裕担任了这个任务。为了及时粉碎国民党的阴谋,粟裕先是采用了和平谈判的形式进行解放,但是日寇不仅冥顽不化,更是惨无人道的将信使杀害了。高邮地区的日寇俨然不顾日本天皇已经无条件投降的事实,倔强地进行抵抗。
当时我军派遣了人员到城中晓之以理,试图将双方的伤害降到最低,也为了不让高邮人民再次饱受战争的侵扰。当时新四军选择了赵云祥担任信使。赵云祥曾经是在攻打盐城时,投诚新四军的一位军官。本来是盐城的一名伪军,有着这样的经历,因此赵云祥更能抓住伪军的心理,将其劝降。
但是不曾想,日军油盐不进,甚至将赵云祥杀害了。这一下彻底将粟裕激怒了。于是,粟裕向中央军委等多次申请要求武力攻打高邮,之后便得到了批准。但是就在计划让第七、第八纵队担任攻城任务的时候,新四军军部下令调遣华中军区的主力部队向北,返回到津浦线方向进行破击战。这样一来,高邮战役也就没有了兵力。
粟裕见状,更是向新四军军部详细分析了高邮之战的利害关系,表示了进行高邮战役的必要性。在粟裕的恳切言辞之下,新四军军部最终决定要打高邮之战。但是怎么打成为了面临的难题。
高邮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日寇在这里修建了无数的防御工事,各种机枪工事和大型碉堡,还有城外的七米多宽的护城河,因此,想要拿下高邮城也不是一件易事。再加上驻扎在城内的日寇十分嚣张。
纵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是碍于形势,粟裕必须要将高邮城拿下,况且这也难不倒号称是战神的粟裕。得到中央的明确回电之后,粟裕立刻召开了会议,经过商讨决定战役分两个阶段来进行,首先是要收复邵伯,将高邮外围的敌人先清楚完毕,对高邮地区实行包围。然后再进一步围攻高邮,使得敌人缴械投降。
按照战略部署,由姬鹏飞率领第七纵队执行攻打高邮南部邵伯的计划,然后由陶勇率领第八纵队担任后续任务,进攻高邮,粟裕亲自坐镇第八纵队进行指挥。在1945年12月19日,高邮战役正式打响了。
对敌人内外兼攻,军事心理双层防线均被攻破
第七纵队经过一夜的激烈战斗,很快挺近了邵伯地区,将驻扎在此的十几个日伪军的据点全部都清除了,共计歼灭了100多日军,4000多伪军,将增援高邮的敌军兵力全部缴清。到了12月20日,高邮被第七纵队和第八纵队完全包围,城内已经失去援助的日伪军得知消息之后,开始加固工事。
面对敌人的严防死守,粟裕通过对敌人兵力部署的观察,还是找到了突破口。城内的日寇将日军司令部设置在了靠近东城门的地方,并且在东门外围地势较为平坦,很方便部署火力。因此,东门是日寇进行防御的一个重点。
于是,粟裕就将计就计,营造了一个会调集大量兵力攻打东门的假象,来牵制住日伪军的主要火力。然后在此同时,再声东击西,重点对北门和南门进行进攻。除此之外,在西北军粟裕安排的也有一支部队,四个方位的火力同时进攻,互相呼应。
因为高邮城的城墙有着九米高,强攻势必会给我方带来大量不必要的伤亡,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粟裕想到了一个妙招。在战斗开启的前几天晚上,粟裕已经安排部队的士兵们趁着夜色,去到城墙边连夜挖建交通壕,一直通到了城墙的前几十米。然后用麻袋一袋一袋地垒起了同样九米的土墙,几乎和高邮城墙齐平。
为了很好地起到掩护作用,这座土墙呈现半月的形状,战士们爬到土墙上设好机关枪,这样一来我军的士兵就和日寇处在了同一水平线上,不再受到日寇地理位置上的压制。在城外的新四军加紧为攻城做准备的时候,城内的百姓也是纷纷响应。
他们不辞辛苦地给士兵们运送物资补给,甚至还有人报名参加此次战斗,共计有三千多名民兵参与。百姓们还将自家的房子腾出来,让新四军的战士们居住、使用,拿出自家的桌椅、家具用来给部队攻城用,所有的这些援助,百姓都是无偿给予。也正是有着人民群众的支持,新四军的战士们更加是信心百倍,决心一定要还高邮百姓一个和平的生活。
在军事准备正在紧张进行的时候,粟裕也没有放松人心的攻势。正所谓是攻城先攻心。政治攻势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邮城目前已经被我军团团围住,没有增援,俨然是一头困兽,在这种情况之下,相信日寇的士兵们心里无疑是难受的。
每到傍晚,新四军的士兵会在城外播放《思乡曲》,在思乡氛围的浓烈渲染下,很多日军士兵更是崩溃大哭,心理防线一度坍塌。这些都是新四军敌工部战士们的主意,不仅如此,他们在播放日本音乐的同时,还拿着大喇叭不断的对城内的士兵喊话,向他们宣读日本天皇写下的投降书,告知他们如今外面日寇的真实处境。
甚至位于新四军的日籍战士亲自喊话、动员城内的士兵,更有“无人机”带着无数的传单来到了高邮城内的上空,传单上写着攻克人心的话,在这种种攻势之下,城内的日本士兵早就没有了战斗的心思,只想着赶紧回到自己的家乡,不想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去。
拿下最后一战,高邮成功获得解放正是日寇战士们的转变让粟裕明白,攻城的好时机来了。于是在12月25日晚上,虽然天空还下着磅礴大雨,但是在粟裕看来,这个时候正是敌人防备最为松懈的时候,随着粟裕的一声令下,部队的炮兵团开始从三个方向对高邮城发动火力进攻。提前到位的第八纵队的各个支队,也在南门、北门、东门方向做好配合,发起了进攻。
在队伍的炮火掩护下,战士们扛着云梯来到了城墙的脚下,冒着敌人的炮火向着城墙爬去。虽然不断的有战士们被敌人的子弹打中,掉落下来,但是随即就有下一位战士顶了上去,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朝着敌人的城墙突进。
最为艰难的就是东门的攻克。因为敌人的部署兵力大多都在东门,面对强劲的火力,战士们久攻不下。就在双方陷入僵持的时候,西北角的局面出现了转机。战士们在火力的掩护下,趁敌人没有防备,乘着云梯悄悄的爬上了城墙,紧接着拿着刺刀和敌人展开了近身搏斗,无数的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在敌人的城墙防线上打开了一条突破口。
正是有了士兵们冒死撕开的这个缺口,我军的主力部队才得以登上了城墙,使得敌人不得不从东门调转兵力来到西北角进行支援,从而也缓解了东门战士们面临的胶着局面,在敌人兵力进行转移的期间,东门的士兵们取得了突破,成功的攻进了东门。
到了12月26日凌晨,整个高邮城都已经被新四军突破,我军的士兵成功的来到了城内,控制了整个高邮城。到了26日下午的时候,大量城内的日伪军自知已经无力抵抗,纷纷缴械投降,举起了白旗。当时在高邮城内的日军的最高指挥官岩奇也是明白大势已去,无奈只好率领部队向新四军投降。并在当天举行了迟来的受降仪式。
因为在高邮城内的日军最高掌管的级别仅仅是一个大佐,粟裕也就没有参加这次的受降仪式,而是安排第八纵队的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代为参加,接受日军的投降。1945年12月26日,新四军代表韩念龙来到了日军的指挥部,也标志着受降仪式的正式开始。
紧接着,日军纷纷缴械投降,被日寇统治了六年之久的高邮城终于解放了。受降仪式上,韩念龙和其他的新四军代表一同坐在一条长方形的谈判桌上,两边坐着的都是韩念龙的助理和秘书,身后则是新四军战士们。
长桌的另一侧是日军的最高指挥官官岩奇,在来到桌子前的时候,先是向着韩念龙深深地敬了一个军礼,然后将一本“花名册”交到了我军的手上,上面详细记录了高邮日军所有士兵的名字、枪支军械等等,然后就退下了。
紧接着,韩念龙宣读了投降日军所有遵循的规则和命令,之后受降仪式便结束了。粟裕亲自坐镇领导战士们取得了这最后一场战役的胜利,当然内心也是十分渴望亲眼见证这一场面。虽然名义上粟裕没有出席这场受降仪式,实际上他化作了一名普通的战士,坐在了旁边全程旁观了受降仪式,结束之后才悄悄的回到了军营。
三天之后,粟裕在高邮城内接见了受降的日军军官,官岩奇在得知面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常胜将军粟裕的时候,将自己的佩刀举过头顶,并且向着粟裕深深鞠了一躬,以此来表达对粟裕的钦佩之情。至此,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才算是终于结束了。
高邮之战很大程度上粉碎了国民党和日寇的阴谋,保护了我军在华中地区的胜利果实和战斗成果,同时也给了日寇一个狠狠的教训。高邮解放之后,苏北、淮南、淮北等解放地区连成一片,摆脱了各个地区孤军奋战的局面,为之后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更多日本人 赵云(日本人 赵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