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迎合别人迎合社会(为什么要去迎合别人呢-自己活着快乐不好吗-)
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为什么要迎合别人迎合社会(为什么要去迎合别人呢?自己活着快乐不好吗?),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为什么要迎合别人迎合社会(为什么要去迎合别人呢?自己活着快乐不好吗?)。
做自己,还是迎合别人,这也是近日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曾经,我非常支持“一定要做自己”。
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敏感、焦虑的人来说,平时更需要刻意去训练自己的“钝感”力,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就是要坚持:做自己。
但是,现在我的答案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做自己,也要在原则底线范围内适度“迎合”。这才是更加圆融的选择。在同样的“雪糕”里,你必须找得到哪个是自己。
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康德
具体请看以下几点简单解读:
首先,做自己,毫无疑问最基本的选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但也正是这一切,才使你真正成为了你自己。你才是你,而不是别人。
正如我经常提到的,我们每个人的出身不同,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不同的阅历、一切一切都是如此地不同,所以,你与其他人没有任何“可比性”。
要充分地去观察自己、觉察自己,找到自己的特长并加以发扬,尽力去做到自己能够做到的“最好”。不要在乎别人怎样、别人是否比你做得更好、别人是否对你认同、别人对你如何评价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举个比较接地气的例子吧,这段时间我也在考虑“做自己”和“迎合”的问题。近日我注册了头条号,打算在空闲时间,在头条号上写写文章。既能打发时间,又能增长认知和见解,一个很不错的创作者开放平台。
但是,我正式开通了以后才发现,想要获得平台认可,需要进行悟空问答认证。我也看到平台上,有各种传授问答技巧和经验的个人付费课程,看了一些介绍以后,我感觉并不适合我,就没再多做研究。
同时,我也看到有好多人说,有人都一年了也没有拿到认证,去参加那些迎合平台机制的技巧学习,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他们建议我去报名参加,还说可以给我优惠。
但是难在我的业余时间有限。当时我想,尽管,不去迎合那些技巧,自己做会很难,但是我可以试一下再说啊,我不想轻信别人的经验,因为适合别人的,并不一定适合我。
仅靠技巧,能够取代和覆盖多年累积的“知识存量”吗 ?既来之则安之。
没有更多时间去研习,那我就坚持“做自己”,要相信自己的专业性。于是,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回答问题,努力做到“真诚、用心、尽力”,就可以了。
结果12天就顺利通过了认证、和升级认证,还获得了头条号的最高荣誉:青云奖。我非常感谢平台对我的认可。我想,这也是我坚持“做自己”的结果吧。
失去自己的个性,去迎合别人那千篇一律的“模式和套路”,就丢掉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特长和特点。这种迎合,往往也容易走偏,最后,你既不像你自己,你也做不到全然地“迎合”。让自己左右为难。
以上就是:在你明确“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当你拥有全然自信的时候,在你不是必须要“融入”某些东西的时候,就勇敢去“做自己”,不盲目迎合别人。
这种情况下,做任何事情都一样,不要人云亦云,要信任自己的眼光和自己的专业性。要学会把自己的“内核”锁起来,轻易不让它被“破坏”。这不是固执,是有主见。
接下来,我们再说一下“迎合”。
其次,当你需要融入一个“必须融入”的环境时,要学会,坚守底线的“迎合”。还是拿这几天,我在头条号写东西的例证,来举例说明,我们也常常会遇到那些:必须要融入的环境。
我这些天工作比较忙,同时还要忙着悟空问答的考核,所以,我还没来得及写微头条和写文章。于是,我随便写了一篇“微头条”发出去。想看看头条号的文字“生态”究竟如何。
那阅读量,简直是惨淡啊……
我信任自己的文字水准、舆论导向以及传播内涵,毕竟也曾是“资深业内人士”。但是,在自媒体平台,你就会遇到这种矛盾和冲突:到底是迎合大众文化,还是坚守创作基准,并做足其内涵和外延 ?
毕竟,个人自媒体的属性决定了,你没有官方的渠道和身份去做表达,所以,你不能直接以舆论新闻事件去解读社会热点,那些都是违反平台规则、蹭流量的行为。
这是其一。
仅从“微头条”来说,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爆款流量文,不夸张地说,很多都是一些没有什么营养的“狗血故事”(非贬义,意即:越离奇越好)。他们主要是靠那些东西去博眼球、吸引更多关注和流量。这也是头条号平台上“微头条”部分,目前的“基本生态”。( 我也看到,现在头条号正在对这些抄袭行为和劣质内容进行整顿。但是这种趋势基本不会逆转,受二八定律所支配。)
这是其二。
所以,在这种状况下,那些依然能够做得非常好的创作者们,才是真正的“高手”。他们就能够做到:在有所坚守的前提下,同时利用自己编写的优质小故事,去引爆热点,从而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并引导“舆论走向”的焦点。
毕竟,受众也是遵循二八定律的,自媒体时代,流量为王。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们自己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所以,也要学会适时放下自己握笔的“姿态”,去体会市井中的悲欢离合。在坚守自己价值观的前提下,适当地去融入和融合。
这其实很难。对我个人来说,有些东西,我还是下不了笔,因为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道“坎儿”…… 所以,那些能够两面兼顾,做得非常好的老师,他们才是真正的“大神”,令我由衷地欣赏和敬佩。
延伸到其它领域、其它问题,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我们既不能违心地盲目迎合,又要适度地去积极适应和融合。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如水人生,随缘就处。
最后:俗世浮华中,我们常常思考,怎样才能找到更好的处世方向、做事底线;到底应该做自己,还是迎合别人呢 ?答案就是:做自己,是始终如一的;迎合别人,是需要带着底线的、是“适度的”。最关键是要懂得:适时而动。如此,甚好。
-END-
权衡之下一定是做自己多一些。
二者绝非对立的存在,过多的强化某一个方面或者一定要有定论,只会让思维钝化,陷入时刻提醒自己,最终走进偏激的结局。
做自己,不是一味强调个性,特立独行、不问世事,而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良好的习惯培养,虽不至于说到修身养性,但一定是张弛有度,谨言慎行。无论日常生活还是工作等等场景,在言谈举止、行为处事等方面遵从自身的原则,不越底线,这是为做自己。
迎合别人,可贬义、可褒义。不论工作还是生活,不论面对任何人,上级领导、至亲至爱之人,刻意的迎合也大可不必,言语得当或许会讨的欢喜,稍有不慎便会让人徒添反感、虚情假意。与其如此胆战心惊,不如用以平常之心,长幼谦卑、平心静气。不迎合不代表可以不尊重,无论任何场景,尊重他人是礼仪不忘记。
所以做自己和迎合别人绝非对立,不过激、不刻意,做好自己、谦卑有序。尊原则、重立场、生活工作有底气。
更多为什么要迎合别人迎合社会(为什么要去迎合别人呢?自己活着快乐不好吗?)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