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为什么发展好(唐山为什么建不了地铁)
很多小伙伴都关心唐山为什么发展好(唐山为什么建不了地铁)相关问题,本文通过数据整理出唐山为什么发展好(唐山为什么建不了地铁),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高铁对城市发展是否有利 议论文2,大批高铁新城的涌现和建设的好处3,唐山30年来的变化 主要是城市建设方面的1,高铁对城市发展是否有利 议论文
有利就有弊的,就大城市而言,建设高铁新城既能分流老城区的人口,又能集聚各类产能、商贸和物流等,成为新的增长极,优势非常明显;但对于中小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而言,就不能作如是观。受制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不高,加上科技研发能力不强和地方财力紧张,建设高铁新城有利有弊,甚至弊大于利。对的,你买坐票,一般站票是有空位去坐,那个家属出发前应该买坐票!不是公交车,站会可以啊,都是长途。列车员应该帮助老人。2,大批高铁新城的涌现和建设的好处
高铁新城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高铁带来的交通便利条件,充分利用土地,有利于促进高铁站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土地开发3,唐山30年来的变化 主要是城市建设方面的
. 唐山 从废墟上崛起的新城 时间:2008-7-23 唐山,曾是中国冀东重要的沿海工业城市,却被大地震毁于一旦。 1976年7月28日,唐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一场空前的地震灾害,让24.2万人丧生,16.4万多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震亡,4202人成为孤儿,城市功能全面瘫痪,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 曾有外国人预言:“唐山将从地球上消失!”但是,遭遇了毁灭性打击后,唐山从废墟上重新站了起来。 沧桑巨变。如今的唐山又重新成为一座功能分区明确、布局比较合理、市政建设配套比较完善、抗震性较强、生产生活方便、环境比较优美的新型城市。 唐山是如何从废墟上崛起的?重获新生的唐山为了城市的安全,采取了哪些举措?为人类积累了哪些经验和教训?经历了从毁灭到新生、到崛起,未来唐山振兴和腾飞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篇章1 震后重建10年速度 地震灾后安置和灾区重建,不仅仅是在一片废墟上再现高楼与道路、商铺与物流,更是要建立一个安居乐业的人间。 几世经营的繁华之地,并不可能在短期内重现。在世界地震史上,大地震后要建一座功能齐全的城市,一般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重建用了30年,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重建用了20年,而唐山仅用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恢复建设。 唐山是如何在废墟上崛起的?震后重建给了人们怎样的启示? “就地重建”方案出炉始末 现在的唐山是在地震之后的原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为此,唐山也被称为“废墟上崛起的新城”。 媒体曾报道,当年重建唐山的方案主要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主张将原有的城市放弃,异地进行建设。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避开市区底下的活动断裂带,减少地震的威胁;解放出市区地下的数亿吨压煤;节省原地重建所需的清理废墟的费用。 第二种是以唐山原址为基础,立足于原有城市,原地进行建设。原地重建可以保留唐山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的产业体系以及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特色;减少征地和搬迁的巨额费用,节约土地资源;有利于城市原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此外,原地重建还能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感觉,即唐山真正地重新屹立起来了。 后来的重建方案选取的是第二种。据说,当时的指导思想是,唐山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冀东的工业重镇已为世人所知。“立足唐山,就地建设”,对保持唐山的历史特色和对唐山今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震后3个多月,来自原国家建委和全国各地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就编制出《唐山市恢复建设总体规划》。这就是:保留唐山市原有的厂矿、企业事业单位,清运废墟,统一规划,就地重建唐山。1977年5月14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原则批准。 1978年,国家领导人视察唐山,希望唐山重建能够先进一点,能体现70年代建筑的先进水平,要规划出一个“先进”的唐山。后来,有关部门又组织专家学者于1978年3月和1979年9月对该规划两度进行修订。 按照这个时期的重建规划,震中所在的路南区由于破坏严重和地下大量压煤,将把原有的工厂和居民全部搬迁出来,将采煤塌陷区改为绿化风景区,只保留部分有代表性的地震遗迹;市区则在路北区的基础上建设;在丰润县城附近建设新区,将原来位于路南区的大部分工厂迁过去,并建立若干新工厂。在调整城市区划的同时,重建规划还包括搬迁大多数原来在市区内有污染的企业。 1982年1月的《唐山市恢复建设贯彻收缩方针的调整方案》确定了重建的基本原则:控制中心区、缩小新区、利用路南区。原计划从路南区迁出的企业由92个减少到9个,并且规划了13个住宅小区。 废墟上的建设 由于新唐山是在一片废墟上进行建设,不同于别的城市在一片空地或荒原上进行新建,大量的废墟需要清运掉,而且废墟上建有成片、住有大量居民的简易房。清运废墟、搬迁倒面,是新唐山建设的大难题。 全部清墟工作分为几大部分进行:市统建部分,主要是为市统建房屋清理场地;市城建部分,主要是为修筑道路、桥梁、自来水、煤气、热力等基础设施清理场地;此外还有开滦、钢厂、机车车辆厂等大型的中央和省属企业,以及铁路、电厂等单位的清墟工作。1979年3月,唐山市成立了机械化施工公司,承担市内清墟工作。清墟的次序是依据施工的需要来安排的。清出的废墟,或运往市郊和附近县区的大坑,或由施工单位用来填充某地。对清运力量的组织、运输线路、倾倒地点、所需费用等,都要统筹安排。 搬迁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先在市区边缘地带或市内新规划出的空地上,建造第一批住宅,这批住宅建起来后,将应搬迁的居民迁进去,以腾出场地进行清墟和施工。市建设指挥部内成立了搬迁办公室,加强宣传教育,要求各单位广大职工和市民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个人和集体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制定正确政策,健全合理制度,以保证搬迁和分配任务顺利进行。搬迁进展顺利,使建设场地得到及时清整,基本满足了施工进度的要求。 为重建新唐山,国家拨款43亿元,还有大量钢材、水泥等建筑物资,并从全国调集了3000多名专家学者、7万建筑大军和省内20万建筑工人,展开了一场空前未有的重建新唐山的大会战。 在时间上,最初的重建计划提出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即“一年准备初步开展,三年大干,一年扫尾,到1982年全部建成”。当时,唐山市1年的财政收入5个亿,原计划想花5年时间25亿元资金就建成,但重建的过程要比预计的漫长,这个想法最终没有实现。后来实际上花了50亿元,重建期从5年变为10年。 1986年7月28日,唐山抗震10周年纪念大会,正式宣告唐山重建基本结束。 在一片瓦砾堆上,唐山的建设者仅用十年时间就完成了重建家园的任务,一个新唐山又拔地而起,重新屹立在冀东大地上。这一建设速度令一些外国人士惊叹不已。 重建后的新唐山 经过“十年重建”,到1986年底,唐山共建成了楼房和少量平房在内的住宅共32万多套,累计建筑面积1045万多平方米。目前,这些震后重建的房屋仍是唐山人居住环境的主体。在住宅以外,唐山的重建还完成了工业建筑200多万平方米,办公用房94万左右平方米,商业、文教卫生等建筑面积和水平也都大大超过了震前的水平,加上纵横交错的道路和城市绿化等工程,一并组成了一个新的唐山。 各种荣誉也随之而来,1990年11月,联合国向唐山市颁发了“人居荣誉奖”,唐山成为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唐山市政府自此载入联合国“为人类居住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史册。 2003年,唐山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4年,唐山南部采沉区绿化项目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5年,唐山第三次荣获创建全国文明生态城市先进市称号,第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如今的唐山已经崛起为河北省经济第一强市,进入全国城市50强,创造了世界上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 市委书记盘点震后重建得与失 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唐山人民积累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经验。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对此进行了总结。 经验一: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地震救灾刻不容缓,为使救灾工作有序进行,首先要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大地震发生后,中央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河北省、唐山市也建立了组织领导系统,发挥了强大的动员力量,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经验二:全国军民的无私支援。唐山大地震后,解放军赶到灾区抗震救灾,全国各地向灾区捐赠了大批物资,唐山4000多名地震孤儿分散到8个省份抚养,16万名伤员分散到17个省份救治,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万建设大军投入震后重建,每年建设250万平方米的建筑。 经验三:灾后重建注重科学规划。地震前唐山城建集中在一条走廊,空间逼仄。震后新唐山的恢复建设分为4个组团,这种规划模式和美国洛杉矶组团式城市布局相类似。这样安排,考虑到了未来城市发展的人口需求,交通路网、基础设施都具有较高水准。 经验四:遵循抗震救灾的客观规律。大灾之后极易发生大疫。唐山抗震救灾过程中,对卫生防疫工作高度重视,各项防疫灭病措施及时到位,灾区没有出现大的疫情。在重建过程中,遵循城市建设规律,充分听取方方面面专家意见,重建工作组织井然有序,进展顺利。 经验五:严格重建工作的管理。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所有救灾财物的管理都井然有序。大地震后,中央财政拨款高达40亿元,没有出现一起使用不规范的行为和贪污现象。近日,唐山市档案局的工作人员查阅当年档案发现,32年前的灾后重建就实行了统一采购、多家建设,令人赞叹。 赵勇也谈到,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唐山的灾后重建工作也存在一些遗憾,当然,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 第一个遗憾是,受当时的认识能力和科技水平所限,灾后选择了原地重建,有些地区没有完全避开地震断裂带。 第二个遗憾是,没有对地震遗址实施完整保护。唐山大地震遗址对于后人研究地震规律有重要价值,而且是一笔带血的人类文化遗产。目前唐山也正在规划建设一个地震遗址公园。 第三个遗憾是,城市规划设计总体水平不高。因为当时急于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唐山震后恢复建设的规划水平还不够高,建筑样式雷同,地标性建筑不多。目前,唐山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提升城市建设的档次和品味。 篇章2 “抗震型城市”从何入手? 在废墟上崛起的唐山,如今已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城。不过,很多人仍旧会关心并问到一个问题:地震后的唐山还安全吗? 32年前的大地震使唐山以积极的心态防震减灾,在进行震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全过程中,唐山市对抗震防灾对策问题始终给以高度注意并认真对待。从用地选择、建筑设计、建筑布局以及施工组织、监测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抗震措施。 用地选择:回避地质不安全地区 大地震之后,负责唐山城市规划的相关部门在市区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地震地质安全性评价,划分了四类地区:适宜建设的地区、基本适宜建设的地区、基本不适合建设的地区和不适合建设的地区。如今,这四类地区被分别标以不同的颜色,在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图上显得一目了然。 唐山市在建设抗震性城市方面注意选择有利抗震的地段进行建设,对建成的城区进行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综合性勘察,在做住宅、办公用房、楼房等建设时避开危险地段,把处于地震活动断裂带附近的大型工厂迁出。 与此同时,与抗震设防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这些都与唐山大地震有较大的关系。根据国家有关建设抗震性城市的法律,震后重建中的唐山市配套出台了《唐山市建筑工程抗震标准》等一系列建设抗震性城市的地方性法规,健全了地面各种建筑、地下管网建设等抗震标准,还投资开展了唐山市城区地质构造研究,摸清了地质活动规律,使震后整个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抗震发展的新阶段。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地回避地质不安全地区,从而增强抗震设防的可靠性。 唐山大地震之后不久,中国地震局制定颁布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现在更名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根据各地的地质构造、场地条件、历史统计等多种因素,首次明确了各地抗震设防的标准和要求,这使得全国整体上的抗震设防能力有所提高。根据这个区划图,全国地区抗震设防标准设定在烈度6至9度之间。其中,9度(不超过7级地震)要求的比较少,而要求达到8度的地区不在少数,例如,唐山的设防标准就从先前的6度提高到了8度。 建筑设计:最低要求为“8度设防” 震时的唐山是个不设防的城市,建筑物没有经过抗震设计,特别是医院、水厂、通讯、供电、消防等重要生命线工程,因为缺乏防震措施,在地震中全部破坏,失去功能。这是唐山大地震留给后人的最大教训。 对建筑抗震设防的重视始于唐山地震。经历了恐怖的地震之后,建设安全的唐山,一直是唐山市政府坚定不移的发展理念和目标。经过大地震后,唐山被国家划定为8度基本烈度区。震后的唐山立足于“有利于环境保护、发展生产、方便生活,有利于抗震”的原则,对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均按8度设防进行设计,对城市生命线工程设防标准适应提高到9度。 对震后唐山的关注,使很多人明白了什么叫做“8度设防”。这里的“8度设防”,指的是对建筑进行设计能够抵御烈度为8度的地震,也就是相当于大致6级地震,这在全国城市中并不多见。唐山市的建筑设计如果达不到这一抗震设防的最低要求,实行一票否决制。这成了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建筑布局:提高抗震设防能力 为了提高抗震设防的能力,唐山市在城市布局方面尽量减少高楼,大多以五、六层的楼房为主。如今,唐山街道整齐,楼层不高,而住房则被老百姓俗称为“火柴盒”式。从高处俯瞰,唐山的建筑群给人留下方方正正、结结实实的印象。 在建筑材料上,绝不允许建设抗震能力极差的青砖瓦房,而是以钢筋混凝土框架式建筑为主。目前唐山市住宅建筑以内浇外挂、内浇外砌的剪力墙为主,4层以下采用砖混加构造柱,大型公建及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结合日照加大房屋间距,由原檐高1.6倍改为1.7至1.8倍,以利于震时人员躲避和疏散,减少损失。 几年来,与大面积的商品住宅建设同步,唐山市还推出了采用新型建材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钢结构住宅等新型抗震隔震房屋体系。 如今,唐山所有办公用房均具备了防六级地震的能力,400多个居民小区全部按照六级抗震标准进行建设。唐山市还在半壁店村推行了地震安全民居示范工程。 设防举措:双“管”齐下 唐山防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上下结合的办法,城市建筑实行双“管”齐下:建设局管地面以上,地震局管地面以下。 为把设防标准落到实处,重建工作认真注意了工程质量,办法是:加强对施工队伍管理,严格施工程序,严把工程标准;加强对建筑材料市场整顿,严防不合格建筑材料进场;认真进行工程验收,对豆腐渣工程绝不手软,坚决推倒重来。 2002年唐山市政府发文规定,将抗震设防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建设工程必须要有地震部门确认的抗震设防标准意见书。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关乎人民群众生活的高层住宅、大型公共工程等,建设前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否则建设管理部门不予核准立项。目前唐山市的建筑按地震烈度八度来设防,市民在买房前可以先查看地震部门确定的设防要求意见书。 多项保障:考虑城市安全 为了考虑城市社区安全,唐山市建立了各处紧急避难场所。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大量增加绿地或室外空地的范围,从而使得地震一旦发生,有更多的临时避难疏散的场所。 在市区、中心区、社区中预留绿地,作为地震避险场所。比如,建设中心公园、区域公园、中心广场、区域广场、社区广场等。 此外,城市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建筑结构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防灾能力的提高。如:增加城市出口;采取多水源环形供水方式;采用多电源环形供电方式;有线、无线通讯相结合,机房分建;采用内浇外砌、砖混加构造柱、柜架轻板的建筑结构等等。 现在唐山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应急体系建设很周密,建立了各类紧急预案,甚至救援物资储备都一直没有空缺过。 为此,有人如是评价,“在同类地震地质条件的地区,唐山是中国最安全的城市。” 篇章3 再造新唐山:蓝色思路改写煤都历史 地震前,唐山具备所有重工业城市的弊病:污染重,工厂住宅交错混杂,城市基础设施落后。 而一场毁灭性的地震灾难让它率先尝试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成果:唐山从城市功能分区、完善配套的生活区域,到市政公用设施、城市绿化系统,都力求改变传统重工业城市的混乱局面。 唐山人正在“用蓝色思路改写煤都历史”,依海强市、以港兴市,全力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中再造一个新唐山。 城市新目标:海洋经济强市 唐山是中国知名的煤都,1877年开平矿务局成立,奠定了唐山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的城市工业的基础。“因煤而生”的唐山,也是“因煤而发展”。 为了显示出未来发展的无穷潜力,如今,唐山市把发展的理念转移到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上,从传统的“黑色产业”(煤炭钢铁等)向“蓝色产业”(海洋经济)转移,并确立了以市区和曹妃甸生态城为双核,北部山前城市带、南部临海城市带协调发展的“双核两带”城市空间新布局。 唐山位于渤海湾的北岸,是中国首批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周边有190多公里的海岸线。在这种情况下,唐山市提出了“面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战略转型思路。唐山的新目标是成为港口城市,建成一个海洋经济强市。 为了在打造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中发挥带头作用,唐山市积极推进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 2003年,唐山市在南部沿海正式开工兴建曹妃甸工业区,这意味着唐山市经济转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该工业区拥有天然的深水港,2005年底,两个25万吨的矿石码头已实现国际通航,其它几个国际航运码头正在洽谈之中。唐山市政府给曹妃甸工业区定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打造“中国北方的鹿特丹(世界最大的港口城市)”,这已写入中国未来五年的重要发展规划。 唐山港京唐港区成为渤海湾迅速崛起的一颗璀璨的港口新星。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出海口,唐山港京唐港区已与国内外12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200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3300万吨,跻身全国港口20强。 战略布局:沿海“四点一带” 唐山市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打破行政区划束缚。这个城市未来发展最重大战略布局是:以港口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发展临港产业为特色,实施“四点一带”战略,统筹沿海一线开发建设。“四点”即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带”即贯穿“四点”形成的沿海经济隆起带。 曹妃甸新区是“四点一带”的核心和龙头,将建成能源和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中国北方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北方商务休闲之都和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和海洋化工产业,同时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 乐亭新区建成精品钢材生产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滨海旅游胜地和市区产业转移承载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煤化工、装备制造、生态旅游等产业。 丰南沿海工业区建成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市区产业转移的承载区、曹妃甸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对接与配套基地,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新型建材产业。 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唐津两市区域合作的“桥头堡”,曹妃甸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辐射的承接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自行车配件与五金制品产业。 据了解,今年年内“四点一带”区域规划正式启动实施,将完成投入655亿元,力争用5至10年的时间,使其创造的GDP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再造一个新唐山。 新型城镇化建设 唐山市围绕建设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2007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5%。 目前,唐山市以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构筑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从唐山市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唐山正全面实施“14421”工程,努力打造魅力唐山、宜居唐山。“14421”工程具体如下。 一号工程:加快震后危旧平房改造和经适房、廉租房建设。 四大主体功能区:曹妃甸生态城功能区,抓紧启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争取3-5年形成基础框架;凤凰新城功能区,抓紧启动总部基地一期、规划展馆、青少年宫等项目,规划建设一批体量大、造型新、功能全的标志性建筑,尽快形成大规模开发建设热潮;南湖生态城功能区,启动拓展湖面、环城水系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地震遗址公园、国家矿山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空港城功能区,开辟唐山通向世界的空中通道。 http://www.zxcsjs.org/hyxx/hyxx_nr.asp?id=4448 http://www.zxcsjs.org/hyxx/hyxx_nr.asp?id=4448更多唐山为什么发展好(唐山为什么建不了地铁)相关问题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