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挑灯笼的来历和寓意(元宵节挑灯笼的来历是什么)
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元宵节挑灯笼的来历和寓意(元宵节挑灯笼的来历是什么),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元宵节挑灯笼的来历和寓意(元宵节挑灯笼的来历是什么)。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
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民间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史记·乐书》:“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
元宵节挑灯笼的来历
关中农村孩子挑的灯笼,一般都不是自己购买的,而是由其舅舅送的,且一直要送到12岁。舅舅为何要给外甥送灯笼呢乡村人是这样解释的:人出生后前面的路是黑的,不知道应该向哪里走,舅舅给外甥送了灯笼,外甥的前程就会一片光明,而不会走歪门邪道了。由此不难看出,送灯笼寄托着多美好的希冀和祝愿。在关中农村,除了舅舅给外甥送灯笼之外,刚出嫁姑娘的娘家也要给自己的姑娘送灯笼,这种送灯笼的用意不仅是让自己的姑娘前途光明,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有一层意思是希望姑娘能够为夫家不断添丁。因为“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连绵不绝。可见,灯笼的涵义是不断丰富起来的。
更多元宵节挑灯笼的来历和寓意(元宵节挑灯笼的来历是什么)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