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医药集采(最新医药采集)
新一轮医药集采(最新医药采集)、本站经过数据分析整理出新一轮医药集采(最新医药采集)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来源:证券日报
12月22日,有投资者向上市公司通化东宝询问,公司在集中收购后是否重新评估了两年盈利预期。参与第六批国家药品集采-胰岛素专场的通化东宝回复称,有信心公司收入在集采后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这是医药行业面对面支付的一个缩影。2021年,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逐步从试点转向常态化运行,重塑整个市场格局:第四、第五、第六批药品的密集集中采购,加速挤出虚高的药价。同时,集中采购加速了我国医药行业的结构调整,提高了仿制药的集中度,增加了创新药的比重。集中采购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合规性、推广模式、资金投入、估值判断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随着集体采购的不断鼓励,我国医药行业正在进一步加快创新转型的进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考验着药企的智慧。“生活是艰难的!”一位药企负责人曾对记者说,“不转型就死了,转型可能还有希望。”
集中生产进入常态化。
集体采购可以理解为大宗药品的“团购”,限定采购数量,通过企业间的市场化招标,以量换价,降低采购药品价格。如果说2018年、2019年、2020年的征集是小试牛刀,那么2021年的征集将常态化,“灵魂讨价还价”将一次又一次上演。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再次明确药品集中采购是推进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加快形成我国统一开放的药品集中采购市场的重要举措。
政策发布进一步支持集中开采常态化。2021年,多个领域将逐步进行集中开采。
2月,第四批集中开采启动,入选产品平均降价52%,最高降幅达到96%。此轮集中开采首次纳入注入;6月,第五批集中采购启动,采购规模创历史新高。打针的竞争尤其激烈。最终成功采购61种药品,平均降价56%。11月,第六批集中采购启动。这是针对胰岛素的专项采购,也是集中采购首次扩展到生物医药领域。本次集中采购中,有42个产品入选,入选产品平均降价幅度为48%,最高降幅达70%。
随着2021年第六次征集和2022年第七次征集的结束,业界预计注射将再次成为“重头戏”。目前,齐鲁制药、科伦制药、杨紫茳制药、中国生物制药、恒瑞制药等本土药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注射剂数量最多。这些企业已经在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千亿规模的注射剂市场的重新洗牌。
除了药品收集,高价值消耗品的采购继续推进。2021年9月14日,继首次采购冠状动脉支架后,国家组织的人工关节集中采购开标在天津举行,中选人工关节价格由平均3万元降至1万元以内。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采购模式、制度、规则的不断完善,集体采购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资本市场对这一点最为敏感,a股医药指数的变化明显反映了集中挖掘对医药板块影响的边际递减。
2018年首个“47”试点开征结果公布时,药品价格最高降幅达到96%,一度引发资本市场相关板块的震荡调整。2021年,第六次特别s的结果
8月20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将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列入违规名单的公告》称,第三批布洛芬缓释胶囊华北制药未能按约定供应山东省的约定采购数量。经多次约谈协商仍未能改善,决定将其列入违规名单,取消其2022年5月10日前申报国家集中采购资格。
9月18日,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报称,来自北京鳌拜制药公司的恩替卡韦片作为国家集中集采试点中的入选品种,在河南省存在配送率低等诸多供应问题。2021年5-6月出现停产、供应中断等问题。根据相关文件,鳌拜医药公司在药品价格和信用方面在河南省被评为“严重”。
11月8日,湖北省医疗保障局宣布,山德士(中国)制药有限公司中标的产品氯沙坦钾片(50mg)无法正常供货,将改由华海药业供货。
停产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生产线的改造,原材料成本的上涨。背后是产能不足还是利润有限?这引发了业内的热议。
随着集中采购的不断推进,集中采购的药品和高值耗材种类不断增加,药企竞争加剧,行业加速进入微利时代。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药企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仿制药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利润空间已经大大压缩。不参与集中开采意味着失去市场,参与集中开采意味着降低毛利率。是薄利的大势所趋。”
在几家入选药企停产的背后,也有业内人士对“低价药”的担忧。“带量采购以前也有过,但由此产生的现象是部分药品降价后从市场上消失。”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集体购买的趋势来看,降价已经趋于温和,政策也在调整。
2021年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国家医疗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采购国家和省级药品500种以上;集中采购的医用耗材超过5类。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国家集采仍将是医药行业面临的“大考”。
创新药物发展的总趋势
在集中开采的大背景下,药企利润下滑。
恒瑞医药发布三季报显示,三季度营业收入69亿元,同比下降14.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下降3.57%。
虽然三季报中并未披露业绩下滑的原因,但恒瑞医药此前在2021年半年报中表示,2020年11月开始的第三批药品集采涉及6个药品,导致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下降57%。
8月30日,香港上市公司微创医疗宣布,2021年上半年,公司亏损约1.15亿美元。原因之一是冠状动脉支架国家集中采购政策带来了心血管介入产品销量的大增,但并没有完全弥补收入和毛利的下降。
国家通过集中采购挤出仿制药和高值耗材价格,鼓励药企投入巨资研发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今年前三季度,a股医药板块研发投入超十亿元的企业有六家,研发投入超亿元的企业数量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随着集中采购的深入,药企将精力转向创新药是必然趋势。于子龙,KPM的管理合伙人
面对集中采购的常态化,医药板块的投资逻辑较以往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对板块估值的重新调整和重新认知。
医药板块的市场热度和投资者的关注点正在向医药创新和产业升级转移。以药养医、销售驱动的旧时代已经过去,技术创新能力正在成为衡量药企价值和成长性的重要标准。
深圳金钟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告诉记者,集中采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国内药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给研发能力较弱的药企带来巨大的价格压力,促使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药企转型。
从创新型医药公司上市情况来看,2018年以来,已有77家生物医药公司登陆港股融资。截至2021年12月22日,已有75家生物医药企业登陆科创板。12月15日,持续投入研发、仍处于亏损阶段的百济神州正式登陆科技创新板,成为首家在三地(纳斯达克、HKEx和上交所)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
从产品布局来看,药企不断加大创新品种的投入,逐步形成自己的产品组合优势。于子龙认为,未来医药板块的主要投资机会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在特定治疗领域具有一定规模和成本优势的医药公司,新型医药零售和数字化推广服务平台,具有学术推广能力的销售外包服务医药公司,以及真正创新的生物制药公司。
同时,依赖仿制药和专利过期的原研药的药企也会逐渐衰落。
聚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越来越多的药企通过从事医药研发和医疗服务,减少了对仿制药的依赖,医药领域的投资趋势更加多元化。除了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受市场追捧的龙头公司还出现在院外药房、互联网医疗、第三方实验室、疫苗等生物医药细分领域。
经过几轮洗礼,中国医药行业正在走出创新发展的“加速度”。(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张敏见习记者郭济川
更多关于新一轮医药集采(最新医药采集)的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