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是哪位数学家发明的(3.1415926圆周率是谁发明的),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圆周率是哪位数学家发明的(3.1415926圆周率是谁发明的)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圆周率是谁发明的的一些知识点,和31415926圆周率是谁发明的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圆周率是谁发明的?谢谢了,大神帮忙啊2、圆周率谁发明的3、圆周率是谁发明的?4、圆周率是谁发明的5、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历史上圆周率的发明人是谁6、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圆周率是谁发明的?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呵呵,圆周率不是谁发明的,而是本身就存在的。 圓周率就是圓周長與直徑的比率,通常以希臘字母π來表示此符號,由數學家歐拉(Euler)首倡。研究圓周率π的歷史說來源遠流長,甚至於可追溯至古埃及文明時代,通常可分為四個時期 (一)實驗時期: 很久以前(阿基米德之前),π值之測定常憑直觀推測或實物度量而得。賴因德紙草書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數學書(約產生於公元前1650年),其中記載圓面積的算法為直徑減去它的 1/9,然後加以平方,按照這個方式計算,則圓周率大約是3.16049。舊約聖經中也有圓周率為 3的記述。在中國也使用 3粗率之值,中國古書「九章算術」之一章方田引題:「今有圓田,周三十步,徑十步,為田幾何?」就認定π為3。有人推測在公元前若干個世紀,就已經使用π= 3的圓周率了,在古印度時期,使用的π值,常常引用複雜的式子表示, 約略為3。 (二)幾何法時期: 阿基米德用幾何的 *** ,證明了圓周率是介於 3又1/ 7與 3又10/ 71之間,現在人們常利用 22/ 7來計算π的近似值。公元150年左右,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Ptolemy),製作一個弦表(正弦函數表的雛形)來計算圓周率,其值為 377/ 120= 3.1416,比阿基米德更為進步。九章算術之一章方田的第32題有提到計算圓面積的法則:「術曰:半周半徑相乘得積步。」,若圓面積為 A、圓周長為 C、半徑為 r,則 A= (C× r) / 2;如果我們用現在已經知道的圓周公式 C=2πr代入,則 A=πr2就是圓面積的公式,可見這個敘述是正確的,劉徽在九章註解上便給了詳盡的證明,並且順便也算出比較精確的圓周率為 157/50(此亦稱為徽率),劉徽所用的 *** 是「割圓術」,劉徽曾說:「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也就是利用圓內接正 n邊形,然後讓 n越來越大以求圓周長的近似值,不過當年還未能引進極限的觀念,所以不管圓內接正 n邊形的 n有多大,始終只是近似值。 劉徽之後二百年,約在南北朝時期,天文學家祖沖之(西元429~500年),在圓周率上的計算有更大的突破,他已經算出:3.1415926<π<3.1415927;也就是算出π的近似值到小數點後第七位,這是相當精密的圓周率。在1424年,中亞細亞伊朗地區有一位天文數學家卡西,曾經算出π= 3.141,592,653,589,793,25精確度達到小數點後第16位。 利用幾何 *** 求π值,必須做很大的計算量,像數學家盧多爾夫,為了要算出小數點後35位,就幾乎窮其一生,不過在計算機還未發明以前,這已經是人類的極限了。所以17世紀才出現了數學分析,利用這個工具使得π的歷史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三)分析法時期: 這一時期人們開始擺脫利用多邊形周長的繁雜計算,而利用無窮級數或無窮連乘積來計算π,其中有幾種形式表示. S.Ramanujan 印度數學家(1887—1920): 1913年,十月某天,英國劍橋大學數學教授 G.H.Hardy 接到一封來自印度 25歲青年人的來信,此人未受過大學教育完全自修而成,信中十頁紙中列了差不多 50個公式,大部份是積分和無窮級數,他請求 Handy 檢視是否有價值。 起初,Hardy 不以為意,他以為有人惡作劇,不久他與他的同事發覺到他們所看到的是一位數學天才的經典之作。次年1914年 4月,這位年輕的印度青年被 Hardy 邀請到英國一同研究,1917年得肺炎病逝,他的遺作仍為二十世紀許多傑出數學家所稱道。 此位印度數學家身後留下無數的筆記,筆記中所記錄為其生平時對數學的一些觀察,其中有許多很奇怪極美妙的公式 。 圓周率之求法分為兩種:一為幾何法;一為解析法。所謂幾何法者乃將圓內接外切多邊形割之又割,求其極限之值而已,故邊愈多則值愈精密,中國古代劉徽與齊祖沖之求率法均為幾何求法,有言:方為數之始,圓為數之終,圓始於方,方終於圓西方所發展的圓周率求法多屬解析法,大概利用收斂級數法的法則 (四)計算機時期: 1946年,世界之一台電子計算機EMAC製造成功,人類歷史正式邁進了資訊時代,1949年EMAC根據梅欽公式計算π值到小數點後第 2035位,時間花了 70小時,當計算機的發展不斷更新,計算π值的記錄也紛紛被打破,1960年尚克斯和倫奇(Wrench,英人),算到小數點後第 100,265位,1967年吉尤(Guilloud,法人)算到小數點後第500,000位,1987年已有人算到第 2936萬位以上,進入90年代後紀錄已經超過10億位了

圆周率谁发明的

古今中外,许多人致力于圆周率的研究与计算。为了计算出圆周率的越来越好的近似值,一代代的数学家为这个神秘的数贡献了无数的时间与心血。十九世纪前,圆周率的计算进展相当缓慢,十九世纪后,计算圆周率的世界纪录频频创新。整个十九世纪,可以说是圆周率的手工计算量更大的世纪。进入二十世纪,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圆周率的计算有了突飞猛进。借助于超级计算机,人们已经得到了圆周率的2061亿位精度。历史上最马拉松式的计算,其一是德国的Ludolph

Van

Ceulen,他几乎耗尽了一生的时间,计算到圆的内接正262边形,于1609年得到了圆周率的35位精度值,以至于圆周率在德国被称为Ludolph

数;其二是英国的William

Shanks,他耗费了15年的光阴,在1874年算出了圆周率的小数点后707位。可惜,后人发现,他从第528位开始就算错了。把圆周率的数值算得这么精确,实际意义并不大。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如果用Ludolph

Van

Ceulen算出的35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一个能把太阳系包起来的一个圆的周长,误差还不到质子直径的百万分之一。以前的人计算圆周率,是要探究圆周率是否循环小数。自从1761年Lambert证明了圆周率是无理数,1882年Lindemann证明了圆周率是超越数后,圆周率的神秘面纱就被揭开了。现在的人计算圆周率,

多数是为了验证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还有,就是为了兴趣。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就已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之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比欧洲的数学家要早1000年左右。现在世界上更大的环形山,就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 编辑摘要摘要 发明人:祖冲之。 简介: 祖冲之(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 圆周率,一般以π来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它定义为圆形之周长与直径之比。它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 在分析学上,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x) = 0的最小正实数x,这里的sin是正弦函数(采用分析学的定义来说)。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历史上圆周率的发明人是谁

圆周率是一个概念,一个定义,不存在由谁发明的问题。 而对于圆周率精确计算,在各个时期达到如何的精度是有记录的。数学家祖冲之为圆周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约公元前2世纪)的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意即取π=3。汉朝时,张衡得出π2除以16约等于8分之5,即π约等于根号十(约为3.162)。这个值不太准确,但它简单易理解。

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他先从圆内接正六边形,逐次分割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刘徽给出π=3.141024的圆周率近似值,刘徽在得圆周率=3.14之后,继续割圆到1536边形,求出3072边形的面积,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圆周率3927除以1250约等于3.1416。

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密率是个很好的分数近似值,要取到52163除以16604才能得出比355除以113略准确的近似,在之后的800年里祖冲之计算出的π值都是最准确的。

扩展资料:

2011年,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宣布,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来源则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圆周率。

1965年,英国数学家约翰·沃利斯(John Wallis)出版了一本数学专著,其中他推导出一个公式,发现圆周率等于无穷个分数相乘的积。2015年,罗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氢原子能级的量子力学计算中发现了圆周率相同的公式 。

2019年3月14日,谷歌宣布圆周率现已到小数点后31.4万亿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周率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而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不同的数学家经过无数次的演算得出的。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理论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先河。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

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读作pài)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3),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而用十位小数3.141592653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

扩展资料:

把圆周率的数值算得这么精确,实际意义并不大。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如果以39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可观测宇宙的大小,误差还不到一个原子的体积。

以前的人计算圆周率,是要探究圆周率是否循环小数。自从1761年兰伯特证明了圆周率是无理数,1882年林德曼证明了圆周率是超越数后,圆周率的神秘面纱就被揭开了。

π在许多数学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了,关于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和31415926圆周率是谁发明的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更多圆周率是哪位数学家发明的(3.1415926圆周率是谁发明的)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