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pop是什么意思啊(电商pop模式)
电商pop是什么意思啊(电商pop模式),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电商pop是什么意思啊(电商pop模式)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最近各大独立站都纷纷开始做起了开放平台,好像说“自营+POP”是必然的趋势。首先,我们来盘点下POP(开放平台)这种模式有什么好处:
1.拥有丰富的SKU。商家自主入驻,意味着平台有更多商品可以选择售卖。通过这种方式,新款式、新品得到快速补充,为销售额的增长提供强而有力的贡献。可以说在现在电商流量的特殊性质下,商品种类就“等于”销售额。
2. 降低库存风险。纵观各大自营平台卖家的财报,库存问题动不动就是几个亿,十几个亿 ,而POP这种先进模式的诞生则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库存的问题。用一个简单的公式理解:随着POP商家销售额的贡献比重越大,库存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小。
3. 供应商“部门化”。产品开发、拍图、编辑、上架、质检、包装、发货、售后等等问题对于一个自营平台来说,这些都是必做的事情。随着我们的平台扩大化,每个动作都需要一个团队来做。但是POP模式,可以将上述大部分的工作让供应商来完成,平台只需要配置相应的商家服务团队即可。可以说,这种模式之下,一个供应商相当于一个“部门”,而平台的职责就是指导、管理各个“部门”。
4. 能充分利用供应商自主研发或开款能力。开放平台模式可以让供应商更加主动,更多发挥自身在新品上的调研开发能力。专人行专事,很多供应商本身扎根于一个行业,对于该行业的热点、需求嗅觉灵敏,因此能发挥出更好的新品开发能力,并且最终将效果转化为平台的力量,完成更大的销售额。
像疫情期间,这种特殊时期,POP优点貌似又格外地凸显,那么“自营+POP”这种模式又有什么问题呢,这里让我一一给大家道来。
我想优先讲的是团队的协作问题。一直以来,自营平台依托团队在营销、产品、供应链方面的努力,已经建立一套非常成熟的流程体系。在不引入POP模式的情况下,团队自身就可以确保基本的销售额以及销售额增长。那么将POP引入自营体系,首当其冲的问题是什么?是大量的SKU。
拿销售来说,新品、款式肯定是自营团队最迫切需要的。其中需要考虑的事情比如:1.需要用产品充分运营自有流量2.推广需要用爆款引流。于是乎我们的问题就凸显而出:当大量的SKU通过POP端接入平台,运营和推广如何在海量的产品中选出 “心仪”的产品?对于供应商来说,我费劲上传的这些SKU究竟有没有得到的“回报”?
这时候大家就会想出各种各样方法调整组织架构。这中间会诞生一个人,他干什么:挑---挑产品、挑供应商。简单来说,供应商上的产品先不直接对接自营体系,而是让一个深耕自营体系理解玩法的人先挑一遍,再推给自营体系。这个人就显得异常关键了。个人认为他需要具备素质有:十分了解产品、是各行业专家;理解流量规则,能告诉推广这个是爆款;对平台用户群了解,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是不是感觉像个全才?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OK,假设这个口子卡好了,我们再继续往两边推,讲讲招商团队。他们做什么---负责POP商品最初的来源。假如这个团队能够和上文中的“中间人”素质差不多,是不是就很完美了。我总是希望供应商和平台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哪怕供应商少,但大家都可以赚到钱,那么什么交期、账期、深度合作之类的都好谈。
一些开放平台早期因为快速扩张,招商团队的标准和自营体系存在一些偏差,其实也是一种隐患,未来可能导致的问题就是很多商品选不过来,供应商得不到充分的考核,更多细节上的标准无法建立完善……结局就是供应商不陪玩,潜力产品流失,深度合作方面的机会也逐渐流失等,总之良性循环无法形成,团队总是在补救,非常被动。
既然是开放平台,就要有个开放的价值观---大家都能得益,这样才是个生态。严格控制商家质量以及产品的质量,使得在管理过程中流量端能够被充分利用,商家也能够充分得到考核。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况的设想,放诸实际我觉得这并不是易事。
说到这里,来看看供应商管理和商品管理的一部分。供应商考核,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前端销售额。那么对于供应商来说,把握前端的市场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前端市场掌握在哪里?其实最清楚的是市场部负责运营的同事们。首先他们直接面对客户;其次他们有数据:广告数据,网站数据等;第三他们直接对接各种营销渠道。反观供应商自己,最多是放出来一些非常有限经营数据,除此之外就只能逼自己利用有限的资源,疯狂盲目开发新款上架。当然这个过程也会形成,我们叫“手感”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一定客户群体,定位清晰的平台,这种手感可能比较容易形成。但是很多品类丰富,比较杂的平台,个人感觉,渠道流量才是一个风向标,这样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无论对于市场部还是供应商,似乎及时有效交流沟通是明智之举,但你懂得,这两个环节如果交集,问题就又大了。因此这里是有一定“代沟”的。
供应商准入标准,这是最开始的环节。这个环节如果太严,商品就少,太松,商品就乱。这块的制定需要平台管理层多下功夫了,因为他们更能理解自身平台调性,从全盘出发去设计,这只是开放平台的起点……后面还有很多环节会因为这个起点的疏忽而产生很多麻烦。文中很多地方都有解释。
考核商品,我觉得只靠人不一定可行。从供应商层面,我们严格考核了供应商,讲道理按照供应商维度我们确定他是合格的,并且还不错,我们应该给他的所有上新产品一个机会。但是从产品层面切入,供应商上的产品,我们却需要先选一遍。那么按之前说的由人来挑,没有数据又肯定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也只能设想有这么一种理想情况:既然我们严格审核邀请了供应商入驻平台,任何产品都应该给一定的表现机会,通过数据,比如一定曝光的程度下,点击率、转化率等指标来考核,这样给供应商、给平台的都是准确公正的依据,大家依此也能井然有序的发展……然而,这是理想。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这些是我做开放平台项目时候的一些想法,一直没有时间好好整理自己的思绪,借此文既是帮助自己复盘想法,又帮助大家拓展知识。这个领域其实还有很多可以详细展开的,因篇幅有限,先分享这么多,未完待续。
(来源:Ada跨境营销圈)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网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
上雨果网搜索“跨境资料库”,领取欧美/东南亚各国市场商机、各大平台热销品报告、跨境电商营销白皮书!
更多电商pop是什么意思啊(电商pop模式)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