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读后感600字读书心得(物种起源读后感500字(关于生命感悟))
物种起源读后感600字读书心得(物种起源读后感500字(关于生命感悟)),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物种起源读后感600字读书心得(物种起源读后感500字(关于生命感悟))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人还读书吗?
在这个经常上热搜的问题背后,藏着我们对于求知的深深焦虑。虽然各种大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醉生梦死的生活里沉沦,但是从对“4·23世界读书日”的关注度就可以知道,大家对阅读的热情没减,最多就是忙到没时间读书。
好了,借口就找到这里。我们在世界读书日不仅要强调书所承载的重要性,更要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从这一点来说,读多少好书都不为过,那些因为忙碌没时间读书的人也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该适当地掌控人生的主动权。
文津图书奖之所以设在今天颁奖,也是借着这个日子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本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并整理了往期中信获奖和推荐图书。在世界读书日读书,让我们从这些书开始阅读吧!
第十四届文津获奖图书
《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陈平原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10月
【大变革时代的图像叙事】这是一部史料宏博、具有学术开创意义的厚重著作,又以其图文并茂的版式、简洁晓畅的书写风格、时代背景和史脉的清晰呈现,以及顺带对于专业技术性语词的绎解,为更广大人群的阅读开辟了通道。而作为一个涉猎面甚广的著名学者,陈平原教授能在二十余年间始终关注晚清画报,孜孜矻矻,由点到面,由个案研究到全领域覆盖,亦令人钦敬。
《美丽之问》
弗兰克·维尔切克 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年10月
【美丽的宇宙万物】“美是宇宙的唯一答案!”伊萨克·牛顿说:“一个人甚至一代人要理解整个自然都太难了,最好先确切地解决一些问题,然后把其他问题留给后人,最忌试图通过建立一堆假设来一下子理解所有问题。”本书作者正是本着牛顿的理念,将深奥的宇宙问题,通过简明扼要的物理学、量子学原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给以注释,即使没有学过天体物理和量子力学这类较高深学识的读者,也能产生兴趣,学到知识。
《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
豪尔赫·陈 丹尼尔·怀特森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年12月
点击封面购买
【一本“另类”的科普书】跟绝大多数以传播正确的科普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书籍不同,这本由两位科学家作者写出来的科普书,给读者带来了非常不同的阅读体验。从“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出发,一直到“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独”,作者用18章的篇幅详细讨论了天文领域里一系列的热点问题。有点儿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像别的科普图书那样在每一章的结尾处一个一个的给出每个问题的答案,而是真的留下了一个一个还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
《别让太阳掉下来》
郭振媛 文 朱成梁 图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18年5月
【用民间艺术来呈现的童真世界】这是第一眼就能让读者感受到强烈视觉冲击的图画书,大块的红色、黑色、金色——非常典型的中国颜色和中国动物:熊猫、花牛、金丝猴、小花猫、小黑雀、红松鼠。当然啦,还有来自澳洲的袋鼠,不过所有动物都是那种典型的、造型朴拙的中国民间玩具。它们加在一起,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非常的“中国”!
《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
王宁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4月
【破译中华文化的密码】但是,我们果真懂汉字吗?果真能够准确自如地运用汉字吗?果真理解汉字中隐藏着的文化密码吗?果真体会汉字与我们的生命和精神之间血脉相通的关联吗?如果要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如果要洞悉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与当今时代的联系,那就读一读《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吧。这本书带我们进入“国图公开课”的讲堂,让我们置身于其乐融融的知识殿堂中,聆听王宁先生渊博生动、娓娓动听的讲述。
《我的世界观》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著
中信出版集团
【作为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的爱因斯坦】本书是方在庆选编和翻译的一个爱因斯坦文集。收入本书的大部分文章,在以前出版的若干爱因斯坦文集的中译本里出现过,编译者本人也参与了相关的工作。本书的特点是全部文章从德语原文翻译,并且认真考订了每篇文章的原始出处和档案编号,具有学术上的严谨性。
《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
林凤生 著
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8年8月
【科学地欣赏 艺术地生活】林凤生先生所著《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就是在众多绘画赏析的图书中另辟蹊径而别具匠心的一本。作者以重要的画家、画派以及重要的画作为切入点,以问题为统摄,用科学的视角对读者最关切的问题进行了解读。比如在对马奈、雷诺阿、莫奈等印象派重要画家的解读时,谈到他们对于室外阳光的捕捉,这一点是印象画派与古典画派不同的地方,然而,若没有作者的分析,我们还是会停留在简单的“印象”中。
《国家相册》
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组 著
商务印书馆
2018年11月
【你我共同的家国记忆】人们常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为纪念这一特殊的年份,全国各出版社推出大量书籍,各个领域的人士也都在回顾、总结自己所属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这类图书中,《国家相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图文兼胜,用直观的照片和生动具体的语言全方位地呈现了这段时期的沧海巨变,令人刮目相看。
《大国重器》
贲德 主编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8年11月
【走近国之重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教授主编的《大国重器:图说当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一书,生动地向读者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里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内容涉及基础研究、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材料装备、交通运输、生命科学等六个方面,提及空间站、量子卫星、暗物质探测卫星、深海潜水器、射电望远镜等等“国之重器”;以及绘制人类脑图谱、解读细胞“感受器”和发现剪接体密码等生物学领域的原创性突破。本书使用画卷式的呈现手段,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科学技术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鄂温克的驼鹿》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著
接力出版社
2018年5月
【万物生长之力与人性温暖之光】《鄂温克的驼鹿》以北方的大森林为背景,讲述了老猎人格力什克抚养驼鹿小犴而后双方相依相伴的动人故事。作为一本在动物小说基础上创作的图画书,作品兼具文学和视觉艺术综合的表现力,图文合一地实现了作家与画家共同的创作宗旨——优美诗意地展现鄂温克人“使鹿一族”所特有的狩猎生活方式,记录留存他们消逝中的民族文化,传递其文化中人与动物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自然生态观。作品因此具有了厚重的人文色彩、深刻的思想底蕴及丰富的人生况味。
中信往届文津获奖图书
《论中国》
亨利·基辛格 著
中信出版社
2012年10月
亲历了中国很多大事的美国人基辛格,懂中国更懂美国,一本书看完两国历史,重点当然是作者擅长的中美关系。从战略层面能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目的,从八卦层面可以了解领导人的个性。唯一的建议是不要睡前看,真的会睡不着。
《自然笔记》
芮东莉 著
中信出版社
2013年5月
万物生在在属于它们的季节里,也生长在热爱它们的人的心里。从一支笔,一张纸和一颗心里生长出来的万物并不比窗外的精彩逊色多少。发霉的刺蛾的茧,可以扎手那么多天;用植物的花径涂抹出的彩虹许下的愿很灵……从这里,读懂一座城市的植物,昆虫,和一个人的灵魂。
《人类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 著
中信出版社
2014年11月
请珍惜会讲故事的人。人类从故事中发迹,故事讲完了就会死去。往常,我们总相信人类的优势在于使用工具,学会用火,但是相比虚构的能力,这些技能只能让你到青铜。等到人类讲故事的能力被破解,会有更高级的物种把人类拉下马。
《我们人类的基因》
亚当·卢瑟福 著
中信出版社
2017年10月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试图从基因里寻找人类的各种行为的解释:为什么有人肥胖有人瘦,为什么欲望是五花八门的,为什么我们会问那么多为什么……似乎基因是一把能万能钥匙,它可以打开性格、寿命、疾病等问题的大门,但是门背后藏着的那个世界却需要我们谨慎对待。
中信历届文津推荐图书
《重读八十年代》
朱伟 著
中信出版社
2018年5月
80年代,中国文坛诞生了一大批优秀作家。这些“千里马”的横空出世跟他们的伯乐——朱伟密不可分。朱伟作为“80年代文学的重要掘金者”,特意出书记录与那些大作家们交往的日子,来纪念那段光辉岁月。
《希腊人的故事》
盐野七生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11月
盐野七生的封笔之作,写的是一个叫希腊的创业公司的成败史。从起步到慢慢迭代,再到资本注入,疯狂成长,最终希腊辉煌于CEO亚历山大,也作死于亚历山大。结合我们的生活再看历史,我们总能发现,当我们感觉到自己亚历山大的时候,一定有些东西不正常。
《基因传》
悉达多?穆克吉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1月
基因的研究解决了很多人类的难题,但是未来的走向却变得扑朔迷离。一方面,揭开基因的秘密无疑会解决很多医疗问题,另一方面,基因带来了严重的伦理问题,尤其当永生这个选项出现的时候,到底谁有资格?
《规模》
杰弗里·韦斯特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6月
为什么大家都使劲儿往大城市挤?嘴上说着北上广我也不想来,身体却死待着不走?那是因为在你没注意的地方,自有规律在发挥它的作用。这个规律就是“规模”——一个城市越大,它的损耗就越小,于我们自己而言,就是越便利。规模同样适用于动物,体积越大的动物,寿命越长……当然,一切也都还是有个极限在的。
《有呀有呀书店》
吉竹伸介 著
中信出版社
2018年8月
治愈系,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走进这家书店,只要你告诉店长你的烦恼,他一定能找到一本书来解答你的困惑。日本超人气作者的“幻想书店”,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小烦恼都解决了。是不是怎么也没想到,能在有生之年,在一本书里实现自己开书店的梦想?
《21世纪资本论》
托马斯·皮凯蒂 著
2014年9月
论如何心安理得的贫穷。21世纪,大家都在变富。有人会比之前富128倍,而有人只涨了300块的工资。贫富差距的拉开不是因为你不努力,而是因为你缺一个好爸爸。谁来保证穷人的生存?谁来给格子间里的人一点生活的希望?反正别指望富人。
《激荡三十年》
吴晓波 著
2008年7月
惊心动魄的三十年,有历史,有故事,也有人。中国的市场经济,表面上已经建立起秩序,而本质上仍然是一堆疯草。学会跟这个大时代斡旋,你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分享一个书中的故事。记者访问造假的村干部:“你们知道这种行为是犯法和不道德的吗?”村干部指着建造中的新房,说:“天底下最大的道德,就是让我贫困的家乡富裕起来。”
《改革的逻辑》
周其仁 著
2013年8月
“一个国家有希望,一定是一代比一代对自己社会的期望更好。不能动不动就讲改革前怎么样,更不能讲解放前怎么样,老靠忆苦思甜来维系人们的满意度。”本书围绕两个问题讲,中国做对了什么?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
《灰色收入与发展陷阱》
王小鲁 著
2012年4月
打开天窗说亮话。作为一个月需要纳税几百块的人,你纳的税去哪里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相比于收入差距带来的可怕后果,更可怕的是财富差距。本书的结论是,中国特殊利益群体的总收入大大超过普通人,已经跟经济失败的拉美和非洲国家没什么区别了。
《亲历历史》
张贤亮等 著
2008年9月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艰苦年代的生存指南。私人生活和那段历史的碰撞,没有教科书式的粉墨,而是真实细节的再现。难以理解的荒诞,一退再退的底线,都是这个大事件的烙印。有无奈的隐忍者,有逃避的懦夫,更有向死而生勇士。所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处寻”,大概也就是这样吧 。
《吾国教育病理》
郑也夫 著
2013年9月
不懂吐槽的社会学家不是好的知识分子。素质教育是逻辑不通的昏话、高校扩招是通吃社会各阶层的障眼法、独子政策是高考热无法降温的根源、令全社会马首是瞻的官员高学历、过度复习是摧毁创造力的利器……说了许多惊世骇俗的道理,在克制的叙述中,读到了作者的深刻的愤怒和悲哀。
《文明是副产品》
郑也夫 著
2016年1月
为什么说文明是副产品?因为人类文化宝库里的大多数东西,都没用。本文从婚姻制度、农业起源、文字起源等角度来思考人类文明的产生。千万别以为文明是人类计划的产物,当我们回首往事,总能发现最伟大的收获都在预期之外。可以配合《枪炮·病菌与钢铁》来看,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甲午海战》
陈悦 著
2014年6月
一场战争惊醒千秋大梦,原来我们早已不在世界中心。清政府的腐朽堕落,注定了这场战斗的有来无回。本书像纪录片一样,开平劣质煤的糟味儿、对阵双方操炮新手的笨拙、方伯谦临阵的战栗、还有百姓对朝政的议论与谩骂……都在其中。最让人觉得难过的,是海军官兵的大义,不过在这大义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希望。
《世界秩序》
亨利·基辛格 著
2015年8月
世界就是一个江湖,所有的秩序都得靠实力说话。美国想当武林盟主,因为武林盟主想灭谁就灭谁。俄罗斯就像是隐居在活死人墓里的杨过小龙女,传说中的那些大招,已经许久不放了。只要是江湖,当然少不了捣乱的,做梦的……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中国能做成那个男主吗?
《美丽与哀愁》
皮特·恩格伦 著
2017年11月
战争,总是能把天堂拖入地狱。那些不幸出生在战争时代的人们,他们绝大多数跟我们一样,没有踏平世界的雄心,只有对生命最基本的留恋和渴望。在皮特·恩格伦笔下,这些普通人的故事,构成了一个与枪林弹雨的电影大片并不相同的战争叙事。
《昨日之前的世界》
贾雷德·戴蒙德 著
2014年7月
跟原始人学育儿,两招教你培养出天才。本书讲的不是这个,但是跟这个有关——在现在所剩无几的原始部落里,隐藏着能解决我们现代人所有困局的方法。当我们的困难实在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的时候,不妨回过头去看看以前的人有没有答案。羡慕作者可以在原始社会跑。
《第三次工业革命》
杰里米·里夫金 著
2012年5月
死宅的诞生,论从出生到死亡只发生在一间屋子里的可行性。第一次工业革命翻天覆地,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创了新世界,第三次革命不是人变成窜天猴,而是可再生能源和互联网。这会改变社会的基础性结构,也可能加速社会崩溃。工业革命带来好的,但也别忘了坏的。
《新工业革命》
彼得·马什 著
2013年4月
同一个世界,不同的生产方式。穷人活在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世界里,而富人生活在个性化定制的世界里。而人类的制造业大致已经进入了个性化量产的阶段,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开发出新产品,决定了生死存亡。
《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
胡迪·利普森 著
2013年4月
“快给我3D打印一个志玲姐姐……”这是对3D打印的想象。“快给我打印一个锤子我要锤死楼上要志玲姐姐的那个人。”这是3D打印的现实。3D打印把数字信息转化为实体物品,对世界的改变将是空前的……对吃货而言,这是个福利,想吃什么打印就好了。
《智能时代》
吴军 著
2016年8月
智能时代好,智能时代人们光着屁股跑不思考。你吃着算法给你推荐的食物,看着看算给你推荐的视频,干着算法推荐给你的工作……智能化带来好处,但是也带来问题。有多少人会失业?智人最终会不会被抛弃?在智能时代思考幸福是不是一种矫情的体现?好与不好,反正我们已经迎来了这个时代。
《数据之巅》
涂子沛 著
2014年5月
大数据好玩。唐代2625个诗人里,哪个星座的人最多?中国这么多省份里,哪个省的杜蕾斯销量最好?这些都在大数据里。但大数据不止好玩,还好用。数据可以作为改进社会的工具,它中立,不会被干扰。
《史蒂夫·乔布斯传》
沃尔特·艾萨克森 著
2011年10月
乔布斯唯一授权。在完美主义者看来,这个世界丑陋不堪。但是完美主义者本人也绝非完人,恰恰相反他渣的不行。不过,一个人能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一直能活在当下,即便在死前最后的日子,这样的人生真的好,比绝大多数的人生都值。要渣也要渣的伟大。
《最后的炼金术士:牛顿传》
迈克尔·怀特 著
2004年5月
给你一个仰望巨人的剧本。像牛顿这样牛X到看不起任何人的人,活该他单身一辈子。本书把牛顿从那个被苹果砸坏脑袋的倒霉蛋中解放出来,还给了他那些他应得的title——权术爱好者、名誉热衷分子、炼金术研习者、还可能是个爱钻牛角尖的心胸狭隘者和同性恋……看完想给他推荐一本《情商》,他的情商大概只有6分,不过,他可能也不需要吧!
《众病之王:癌症传》
悉达多·穆克吉 著
2013年2月
永生意味着死亡,癌症就是最好的证明。癌症是什么?癌症是癌细胞的永生,而人类所有的战斗是为了让永生停止生长。围绕着癌症的,有病人的痛苦,家人的泪水,还有医生和科学家的战斗……在这场没有尽头的战争里战斗,也许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
《思考,快与慢》
丹尼尔·卡尼曼 著
2012年7月
不想获诺贝尔的经济学家不是好的心理学家。承认吧,你根本就不理性。你深思熟虑一晚上做的决定,比你眼珠子一转计算中午吃啥的决定高明在哪里?也许根本就不高明。在你的大脑中,有两个思考系统,但是其中一个经常懒癌发作,另一个随意做决定。你必须好好学着管理他们,才能避免陷入麻烦。
《自私的基因》
理查德·道金斯 著
2012年9月
人之初,性本恶。自私是天性,而无私是人类在违背天性、忤逆本能的情况下,强迫自己进化出来的。所以,每当自私的时候我们会很舒服,但是无私的时候内心都在滴血。但是,来一场人间,最大的意义可能就是学会对那些不舒服的忍受。
《当下的力量》
埃克哈特·托利 著
2007年10月
解药,可以解市场上大部分焦虑带来的不适感。如果你在低潮期,你有焦虑的感觉,你求而不得,爱而不能,实在痛苦,又或者你想要更长更久的幸福……这本书会给你朴实无华,真诚精确的答案。弱者治病,强者健体,当然,都是灵魂上的。
《洛伦茨科普经典系列》
康拉德?洛伦茨 著
2012年11月
诺贝尔获奖者康拉德·洛伦茨的经典科普著作。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诗人所能描摹的要美上千倍百倍。就比如灰雁,它们真挚热烈的相爱,就比如狗,它们对人类保持着复杂的心理。而人类,却屡次犯下罪孽,威胁到自身的发展。人类的未来,不止应该建立在奋斗的基础上,更应该建立在良知的基础上。
《你是怎么来的》
尼尔·舒宾 著
2009年8月
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之铁证,否则你怎么会这么平凡。别误会,我指的是在座的各位。人的身体就是一座动物园,身上存留着动物祖先进化的痕迹,但是有些地方进化的实在太随便,比如男人的睾丸……到处都是精彩的意想不到,其实你是一条鱼。
《大自然笔记》
任众 著
2014年7月
身在城市,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从一个格子到另一个格子,四周跟天一样,永远是灰蒙蒙的。打交道最多的动物是厕所和书房的蟑螂,偶尔撸一下楼下那家养的猫就算是心满意足了。忙碌的人,你还记不记得,大自然是彩色的?
《舌尖上的历史》
汤姆·斯坦迪奇 著
2014年7月
论吃货如何改变世界。除了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食物还为我们的生活、文明、战争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任何一个吃货,都不可能想到自己人畜无害的小欲望竟然有这样的功力。本书同样为食材做传,谁能想到低眉顺眼的番茄曾经也有着风华绝代、贵不可言的茄生呢?
《小顾聊绘画》
顾爷 著
2014年3月
千万不要以为艺术家是什么正经人,他们不正经起来能吓死人。顾爷用现代视角看艺术家,跨越时空给了他们新的身份,伦勃朗是新东方艺术学校创始人,雷阿诺没有乳房就不会画画,梵高则是命苦如中药命硬如钻石……有趣的艺术科普,最适合入门看,不适合掌门人看。
《海错图笔记(贰)》
张辰亮 著
2017年10月
海鲜类食物菜谱大全,记录了好几百种奇怪生物的吃法。在科普美食的同事,作者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广黄段子,真真儿是“食色,性也”。中国人写生物科普,活生生吓死一帮动物,差不多也可以命名为“如何让动物很香的灭绝”。
《缤纷的生命》
爱德华·威尔逊 著
2016年5月
《物种起源》的续篇之物种起来后去哪儿了。从基因到物种,再到生态系统,物种的起源、进化、分化与死亡,是博物学家对地球缤纷生命的热情赞歌。《寂静的春天》之后最重要的环保作品,推动了“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的普及。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阿曼达·里普利 著
2015年6月
献给小时候的你。为什么小时候大家都自我感觉良好?因为小时候的世界很小。那真正的聪明孩子要怎么培养呢?关于这个问题,每过几年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尝试,本书介绍的是是芬兰、韩国、波兰最受欢迎的教育方法。
《给孩子的动物寓言》
黄永玉 著
2016年4月
以“给孩子”的名义来扎大人的心。孩子看得入迷,大人看得沉默。一幅国画手法的漫画,一句短语,一篇短文,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是黄永玉先生对生命、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举几个例子。老鼠——“我丑,但我妈喜欢”;吹牛——“慢慢地,连自己也信以为真”;珍珠蚌——“一个小麻烦,带来一个大麻烦”。
《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
陈赛 著
2017年3月
日本作家柳田邦男说:“人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童年,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对衰落死亡的时候。”阅读童书,是一种人生重聚的方式,隔着二三十年的时光,跟10多岁的自己相遇,重新找回自己对世界最初的好奇。
《我从新疆来》
库尔班江·赛买提 著
新疆是个好地方,值得我们都去走一走看一看。关于新疆,李娟跟我们已经讲了很多故事。本书讲的是另外100个故事。在作者的镜头下,这100个故事各有它们的生命力。
更多物种起源读后感600字读书心得(物种起源读后感500字(关于生命感悟))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