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言秋日胜春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哪一首诗)
我言秋日胜春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哪一首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我言秋日胜春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哪一首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飒飒秋风,清新怡人,走在清秋的石阶,一叠叠金黄的落叶咯吱作响,古人云“一叶落而知秋”,那醉人的秋,又带着它独有的韵味,漫步来到了人间。秋满人间,不像春日那般温润,也不像夏日那般躁动,它退却生命的繁华,给人留下沉寂的思索。没有哪个季节能如秋般,处处惹人怜爱,也处处予人启迪。
秋叶,是秋日风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泰戈尔在《飞鸟集》中,也因有感秋叶而阐出经典人生语录:“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它凭借着自己凋零而不惆怅的品格跻身于物候美景之中。若到中国赶上秋,你定要去山南水北、大街小巷赏赏那清秋的叶。但凡有树木的地方,随处可见它散落一地的倩影。它色泽不一,红的黄的褐的黑的,仿佛多姿多彩的少女。然而,当你俯下身,随意拾掇起任意一片,又会被眼前的景象怔住。它清晰的脉络虽还在,却早已干枯不已,完全没了昔日的水润和光泽。斑驳之状,如耄耋老人之手。秋风拂过,它肆意飘零,即便前路渺渺,或者浮萍无依,都未曾回眸凝望它同气相连的树枝,它是那么洒脱,那般自在。视若无情?只是无依罢了!
如果说秋天是金黄色的,那一抹怡人的淡黄则是黄色中的织锦。在中国,有一种香最能代表中国的香,那就是桂花香。每逢中秋前后,在气候不反常的情况下,路驿桂花定会次第开放,它芳香四溢,无论行将何处,都能感受那沁人香。也正是那记忆中淡淡的芳香,慰藉了多少漂泊游子的浓浓乡愁。此外,秋日桂花,还以其淡淡的品格,深受人们青睐。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如是评价桂花;“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词作中,作者高度赞美桂花。看似写花,这花却像极了词人的人生品格。桂花大多长在深山,长相也极其普通,它不绚目,不华丽,只用淡淡的芬芳默默诠释自己的价值。李清照的一生又何不如此呢!她不施重彩,不饰雕琢,不势权贵,却无形间将自己的学识、才华、与品格凝聚成一篇篇传世佳作,这在某种意义上与桂花的特征极为相似。桂花,何其不是古今社会中许多贤良志士的人格写照。
秋日印象,最熟悉处莫过于人们常用“悲”或“愁”字一以概之。这也许是季节的秋天可以往复循环,而人生的秋天却只经历一次的缘故,秋天,无言之间隐喻那慢慢走向暮年的人生。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情节,自然也成了寻常人感时伤世、感怀岁月迟暮的代名词。这个笼罩上萧瑟、凄清氛围的季节,若非人有极其乐观的心态,很难不生发出落寞之感。而历史上的诗豪刘禹锡,一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反文坛悲秋常态,使得秋意变得别有一番风味。刘禹锡的一生,是栉风沐雨、坎坷不平的一生,蓦然回首,他的被贬生涯长达二十多年,且无论境遇如何,他依然风骨凛然,不改其志。他站在人生秋天的分叉路口,毅然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革新之说;他面对挚友白居易古稀之年的伤老之说,年迈花甲却依然精神豪迈,挥笔写就世代相传的励志名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种不屈老、不颓丧、不消极的旷达胸襟,读罢可谓振奋人心,垂垂老矣又如何,暮年也可以壮志凌云。
一年一度秋,人生短短又有几个秋?秋之韵,远不止我所提及的这些风物精神。它在形,更在神,我喜爱它的平静,它的淡然,更喜爱它繁华落尽后依然安之若素的乐观豁达。
生命的秋天如果到来,我一定会如同迎接这季节的秋天般,欢欣鼓舞!
更多我言秋日胜春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哪一首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