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放为何力主司马懿辅政的原因(刘放孙资 司马懿)
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刘放为何力主司马懿辅政的原因(刘放孙资 司马懿),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刘放为何力主司马懿辅政的原因(刘放孙资 司马懿)。
曹魏大臣刘放是西乡侯刘容后裔,从血缘来看,刘放算是汉武帝后人。刘放在魏国身兼重职,特别是在曹睿时期,他可以说是权倾一时。曹睿临终前,对辅政大臣的人选还没有下定决心,而刘放极力推荐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刘放最后是“执帝手强作之”,但他为何要力推司马懿呢?有人说刘放是想替汉室报仇,这个说法究竟有无道理?下面就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刘放与汉武帝关系220年11月,汉献帝刘协下达最后一道圣旨,将皇位让给大舅哥曹丕,至此汉朝(包括西汉、东汉)四百零七年的统治画上句号。此时的魏文帝曹丕志得意满、踌躇满志,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统一天下,成为一代明君。可是曹丕做梦也想不到,十九年后,汉武帝的后裔会以一种另类的方式来“复仇”,最终倾覆曹魏的江山,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众多周知,最终夺取曹魏江山的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似乎与汉室宗亲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司马炎能逼迫曹魏皇帝退位,归根结底还是司马懿打下的基础。而在司马懿成为曹魏权臣的过程中,有一位汉室宗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不是此人,司马懿的机会非常渺茫,这个人就是刘放!
汉武帝有六个儿子,其中第三子名叫刘旦,被封为燕王,后来刘旦的长子刘建改封为广阳王。在刘建的儿子中,有个名叫刘宏(一说刘容),他被封为西乡侯,而刘放就是刘宏的后裔。刘放字子弃,是涿郡人,与蜀汉的皇帝刘备是同乡、同族。不过,刘放并没有追随刘备,他先在郡里面做官,后来投奔了占据渔阳的王松。
后来曹操平定冀州,消息传来,在刘放的建议下,王松决定归附于曹操。同时,刘放还以王松的名义,给曹操回了一封信,辞藻华丽,曹操非常喜欢。之后,曹操征召刘放,担任自己的参军,“历主簿记室,出为郃阳、诩、赞令”。213年,曹操进爵魏公,刘放与孙资担任秘书郎,负责文书工作。
间接促成高平陵之变曹丕称帝后,刘放、孙资依然在皇帝身边工作,刘放升任中书监,孙资担任中书令,两人还被授予爵位,“遂掌机密”。226年,魏明帝曹叡即位,刘放、孙资“尤见宠任,同加散骑常侍;进放爵西乡侯,资乐阳亭侯”。自曹操任用刘放开始,到曹叡统治时期,祖孙三代起草的文书,几乎全部是刘放所写。
既然刘放深得曹操、曹丕、曹叡的信任,他怎么会倾覆曹魏江山呢?这事说起来其实是刘放的无意之举,他并没有推翻曹魏的想法,只想维持自己的权势,却无意之中,帮了司马懿的大忙。事情是这样的,238年年底,魏明帝病重,打算让燕王曹宇做大将军,与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等辅政,来辅佐幼主曹芳。
如果由这些人来辅政,司马懿根本没有机会成为权臣,因为他不是辅政大臣。可是,刘放、孙资这时候跳了出来,他们主张任用曹爽、司马懿辅政,将曹宇等人排斥在外。没过多久,曹叡又改变了主意,打算不安排司马懿辅政。不过在刘放、孙资的怂恿下,曹叡还是下定决心,“独召爽与放、资惧受诏命,遂免宇、献、肇、朗官”。
其实刘放根本没想为汉朝复仇,他只想保住自己的权势,因为他与夏侯献、曹肇不和。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司马懿成为辅政大臣后,发动高平陵之变,除掉曹爽,成为了曹魏政权的主宰。直到250年,刘放才病死,他目睹了高平陵之变,没有他的“帮助”,司马家族篡位谈何容易?
更多刘放为何力主司马懿辅政的原因(刘放孙资 司马懿)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