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龙骨坡遗址,新营销网红网品牌排行榜栏目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巫山县龙骨坡遗址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工作人员正在玉米洞化石点发掘 通讯员 裴健 摄

黄万波教授正在清理从玉米洞发掘出的大量动物骨骼化石通讯员 朱丹摄

 前天,中科院教授黄万波一行,在巫山县一个玉米洞里,发掘出大批13万年前的动物化石,意外发现“巫山人”存在的链条痕迹。今年10月下旬以来,由黄万波教授领衔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专家学者一行数人,在巫山县庙宇镇展开科考调研,为204万年前“巫山人”龙骨坡遗址第四次发掘作最后准备。据悉,这次发掘工作拟于11月11日进行,“巫山人”存在之谜有待揭开。

  玉米洞里要点蜡烛前行

  玉米洞位于庙宇镇龙骨坡遗址西南方,洞口位于半山腰上,距龙骨坡遗址大约10公里。它是一个天然溶洞,洞门原本被淤泥掩埋,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人为采集一种叫“龙石”的石料卖钱,将洞门打开。

  昨天,当地小营村村主任丁进春介绍说,2003年盛夏,他曾与镇上几位村民点着蜡烛钻进玉米洞歇凉,并看稀奇。“洞往东北方,正朝龙骨坡遗址方向延伸,里面有很多钟乳石、石笋,洞底一小股清水往外流,听老人说,以前天干时,当地老百姓还钻进洞里挑过水吃。洞里也看到不少亮晶晶的糯米石(龙石)。”丁主任说,洞很深,他们进洞出洞一趟,一支蜡烛刚好燃完。

洞中掘出大量动物化石

  科考队一行数人,在玉米洞挖掘出大量远古动物化石,经过骨骼测试,发现这批化石距今大约有13万年历史,其中不仅有羚羊、猎狗、大额牛、水牛、豪猪等常见物种化石,还有大熊猫、黑熊、水鹿、野猪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化石,连早已灭绝的中国犀、华南巨貘、剑齿象等物种化石也有发现。

  据陪同发掘的巫山县文管所副所长裴健介绍,这次玉米洞试验性发掘,在总量至少几百件的动物化石中,牙齿化石基本都是完整的,骨骼化石较为零碎,少有大件,所以“牙齿”也就成了这次区分动物物种的主要依据。

  黄万波教授介绍称,从形成这批化石的动物种类多样性中,可以窥见“巫山人”存在的链条痕迹,特别是长臂猿、猕猴等灵长类动物化石的发现,更是为三峡地区远古时候曾是森林的论断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巫山人”存在的生态基础。

  11月11日将大规模发掘

  近段时间以来,200多万年前“巫山人”遗址第四次发掘的中心发掘地龙骨坡遗址正在搭棚,以避免日晒雨淋可能对第四次发掘的地层剖面造成破坏。于10月下旬先期来到巫山的黄万波一行数人,便利用这段时间在龙骨坡周边展开科考调研。

  龙骨坡遗址的保护棚搭建和路桥整修等准备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中科院另几位专家和重庆市一位考古专家,已于11月4日抵达巫山,他们和巫山县政府共同敲定,拟于11月11日,正式对龙骨坡遗址进行第四次大规模发掘。

  小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骨坡遗址

  龙骨坡遗址位于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距巫山县城约57公里,又称“巫山猿人遗址”,是一处更新世时期遗址。

  该遗址面积约1300平方米,1984年被发现。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该地点的早更新世早期地层中,发掘出一段带有2颗臼齿的残破直立人左侧下颌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迹的骨片。1986年又发掘出3枚门齿和一段带有2个牙齿的下牙床化石。此外,遗址中还出土了包括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双角犀、小种大熊猫等116种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

  经学者研究,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代表了一种直立人的新亚种,后被定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一般称之为“巫山人”,距今约201~204万年。“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三峡河谷的发育史,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1996年,龙骨坡遗址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更多巫山县龙骨坡遗址相关信息请关注新营销网红网品牌排行榜栏目,本文仅仅做为展示!详情咨询本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