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人是现在什么民族(粟特人是现在什么民族人)
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粟特人是现在什么民族(粟特人是现在什么民族人),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粟特人是现在什么民族(粟特人是现在什么民族人)。
印度就有粟特人
记得在一本印度历史书里看到的,粟特人现在作为一个民族,在印度还能找到,他们生活在印度的德里和亚格拉附近。印度就是个人种博物馆,几乎所有的人种在印度都能找到。
粟特人在印度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既不像高种姓的婆罗门,也不像低种姓的吠舍;他们长得高大粗壮、聪明勇敢、勤劳能干、会做生意,所以,粟特人在印度一般都比较富有。
但是印度把他们划为低种姓,这种小心思缘于“贵霜王朝”以后,因为印度人一直认为“贵霜王朝”是个外来政权,他们一直不好意思提。粟特人在印度也抗议过,因为他们很高傲,也能干,婆罗门在他们眼里就跟乞丐一样,居然种姓那么高。
虽然印度有这么一句俗语:哪里有粟特人,哪里就有威风。但印度对粟特人是不公平的,因为现在印度有很多照顾低种姓的政策,但遇到粟特人就说:你们都有钱,不是贱民。而社会上,粟特人又受到歧视,因为他们种姓不高。
说“粟特人”是“东方犹太人”,这是一句戏言,其实,“粟特人”比犹太人出名更早、历史更精彩。历史上,粟特人在“丝绸之路”的贸易集中地带定居生活,他们长于经商,精于贸易。这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商业民族,承载了中世纪东西方的贸易交流。从“善于经商”这一点来说,“犹太人”像“粟特人”。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呢?
一、粟特人就是“月氏人”的一支汉唐时期,我们的西北的少数民族很多,非常复杂。月氏人是生活在伊犁河一带的民族,匈奴只是生活在河西走廊、祁连山脉一带的游牧民族。这在《史记》、《资治通鉴》里都有记载。
一开始,匈奴人打不过月氏人,公元2世纪左右,匈奴的单于都要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月氏当人质;在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前202年,打败月氏的冒顿单于就是在月氏当人质的,他跑了回来,再反过来把月氏人打得四处逃亡。说明从那时起,月氏就打不过匈奴了。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28年,张骞访问月氏。那时候是汉武帝时期,汉朝深受匈奴侵扰之苦,想联合月氏打击匈奴。但是月氏人被匈奴打怕了,不但没和汉朝联合,反而往西南迁徙,躲避匈奴人的进攻。
张骞在月氏停留了一年多的时间,据说有个月氏公主想嫁给他,他没有答应。联合攻击匈奴的目的没有达到,张骞只能郁闷地回到汉朝。而月氏在不断地迁徙、分裂、融合中,发展出很多分支部落,他们遍布河西、中亚、南亚各地,其中,“休密、双靡、贵霜、驸顿、都密”五个部落最大。
大约在公元1世纪中叶,月氏人的贵霜部落建立一个巨大的帝国,领土包括中亚和现在印度的大部分,印度史称“贵霜王朝”。后来,“贵霜王朝”被北匈奴所灭,“白匈奴”实际是“嚈哒人”。“贵霜王朝”被灭掉以后,其王室后代、部落氏族流落定居于现在印度北部德里、亚格拉一带,他们就是现在的印度“粟特人”。
二、中国历史记载的“粟特人”就是“昭武九姓”所谓“昭武九姓”,也有人说“昭武九姓国”,是指“贵霜帝国”灭亡后,到唐朝,在现在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的“康居”地区,出现的九个姓氏;之所以叫“昭武九姓”,因为原来月氏人的都城是河西走廊一带的“昭武城”,月氏人被匈奴打得不断西迁,都城也不断西迁所致。由此可见,隋唐时期,我们的西部领土之广阔。
《新唐书·西域下》是这样记载的:“康者……君姓温,本月氏人。始居祁连北昭武城,为突厥所破,稍南依葱岭,即有其地。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寻、曰戊地、曰史,世谓「九姓」,皆氏昭武。”
把“昭武九姓”叫做“昭武九姓国”,是因为这九个姓在中亚的粟特地区沙漠的九个绿洲里,建立的九个小王国,分别是康国、安国、曹国、石国、史国、米国等。这地方的人,当时就被叫着“九姓胡”、“粟特人”等。
比较有名的有:安禄山、史思明。唐朝的大将哥舒翰也算是“粟特人”,他父亲是匈奴人,母亲则是“昭武九姓”国的人。实际上,随着民族融合,那种绝对的某个种族,已经很难找了。
打个比方:欧洲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犹太人结婚的后代,你说是那个种族的?美国的凯尔特人和黑人的后代,又是哪个种族的?
奥巴马算黑人还是白人?之所以印度现在是个人种博物馆,因为印度有一个变态的“种姓制度”,人为制造了种族间的生殖隔离。
唐朝是个非常开放的朝代,那时的各民族都很好的生活,据说李世民就有鲜卑血统,不知真伪。但安禄山、史思明都是唐朝权倾一方的大官,这没错吧。文化上也是一样,在长安,各民族歌、舞都能无缝衔接、互相交流。
李白的诗:“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白居易的诗: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就是例子。
三、粟特人的特点如果非要往上追溯,很多事是说不清楚的。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不管“粟特人”是不是发源于更远的地方,但他们的确是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古老民族,这是没问题的。
如果说现在的“粟特人”在哪里?印度确切是有的,但在我国,一定有“粟特人”血统、基因的人存在。我初中就有个姓“安”的同学,面相就不一样,高大英俊,十四五岁就能看出有连鬓的络腮“汗毛”,关键是他的眼睛有点偏蓝绿。现在想来,他可能就有“粟特人”的血统。这是真的,我没有杜撰。
粟特人的特点有以下三个:
1、长于经商
粟特人会经商,这是有名的。史载:康国栗特人“善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就是说:粟特人会做买卖、喜欢钱,男人年纪轻轻就知道哪儿有钱赚就往哪跑。实际上这是由他们居住的环境决定的,因为那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东西方贸易的中转咽喉。
那时候的粟特人不但做货物生意,还进行“放高利贷”、“拐卖人口”的事。其实,他们从东边购进货物,买到西方,第一个交易的就是波斯人、土耳其人。那里的帝国也是把“放贷”、“奴隶买卖”当作寻常交易进行的。古代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简直就把欧洲的白人当牲口一样卖来卖去,还经常到欧洲沿海一带去抢人、抓人。
2、善于搞政治投机
实际上,商人想做大,都会政治投机,粟特人也不例外。比如安绿山跳舞给杨贵妃看、认做杨贵妃的干儿子,不就是一种“政治投机”吗。史思明的儿子后来为了表明和唐朝一条心,杀了史思明以后,坚决下达“杀胡令”,实际也是政治投机,因为严格来说,他自己也是“胡人”。
粟特人不但在东方进行政治投机,在西方也搞得风生水起。不管是波斯帝国还是罗马帝国,都有粟特人活动的记载,他们深度介入当地政治生活,为自己的商业活动打开局面。
正是因为会政治投机,粟特人生意做大了,有的富可敌国。比如在敦煌出土文书《唐人判集》中就记载了一个叫“史婆陀”的粟特人商人,家里已经富得不像话了,还有官府身份:长安县人史婆陀,家兴贩,资财巨富。身有勋官骑尉,其园池屋宇,衣服器玩,家僮侍妾比王侯。
3、实用主义的婚姻制度和浓厚的父系传统
因为男人要常年在外经商,粟特人的婚姻既有传统的影子,也有实用的部分。他们实行一夫多妻制,但“正妻”地位最高;而其它的妾就五花八门,有的是在外经商是的性伙伴,有的是买回来的奴隶。粟特人的“正妻”是可以弃夫的,跟男人休妻一样。实际上唐朝也是这个样子,不知道是谁影响着谁。
因为有家产,所以粟特人父亲、儿子的名份非常重要,这关系到财产继承的问题。粟特人总是把家庭内部的财产分割得清清楚楚,即使家庭成员之间有财产纠纷,也不会告到官府。
“父子计利”的小家庭制度是粟特人的特点,他们家庭的男孩从小就学做生意,这有点像安徽民谣里唱的:“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七八岁,往外一丢。”自己出去闯吧。
但做生意赚钱了,他们要回家炫耀,赚的钱越多,越能得到大家的赞赏。这也有点像安徽商人,他们赚了钱就会回家造大房子、修族谱。现在很多徽州民居,就是在外做生意成功的人建的。
就写这么多,写西北的粟特人,居然写到东南的安徽去了。总之,粟特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民族,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
11
更多粟特人是现在什么民族(粟特人是现在什么民族人)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