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考事业编制的学历要求(山西省考事业编)、本站经过数据分析整理出山西考事业编制的学历要求(山西省考事业编)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题目本来在山西,这个专业是免费的。毕业后直接拥有职业编辑。

“考古和文物保护确实是需要情怀的工作。只有奉献,才能取得成果。我们也希望给广大文物从业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招生之初,我们就答应编,让学生好好学习,没有后顾之忧,毕业后还能回老家定居。”

新京报记者李编辑校对

7月22日凌晨,18岁的文佳瑜得知了自己的录取结果。她以524分的成绩被山西大学考古学院考古(文物全科)专业录取,比山西省一本批次理科分数线高出26分。4年后,她将回到陆良县老家,成为一名一线文物保护工作者。

今年5月,由山西省文物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发布。未来5年,山西省将通过高考免费为全省117个县(市、区)培养600名文物全科医师,委托山西大学培养。文佳瑜和她的同学们成为第一批文物全科专业的学生。

山西省文物局人事教育处处长刘刚说,“过去,老一辈的文物工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退出了历史舞台,没有多少年轻的专业人士选择到基层工作。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面临人员数量少、专业知识缺乏的问题。”

据了解,山西省免费培养文物全科医生的举措在全国尚属首例,在全省也属首例。定向培养计划可以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输送一批文物保护人才,但如何留住这些人才,是从省到县每一级都在思考的问题。

第一批文物全科医生

7月22日凌晨,文佳瑜得知了自己的录取结果,她第一时间将结果通知了老师和同学。

在报考文物通用专业之前,温家玉对家乡吕梁市的文物“几乎一无所知”。对于考古,她想象的画面是“用铲子在地下挖”,她期待自己能挖出文物,让更多人看到“山西除了煤还有别的”。

对于最终选择未来回到家乡的基层文保单位,文佳瑜表示可以接受。“如果我没有被这个专业录取,我只能读一本普通的书。为了更长远的打算,我会在大二开始准备考研。现在,没有这样的压力,我可以更轻松地迎接大学生活。”

18岁的杨(化名)表示,她的第一志愿是山西大学考古专业。在一批可供本科学习的八所院校中,她把考古学列为几乎每个学院的首选。

杨说,高二时,一篇与考古有关的文章引起了她的注意,文章中对考古工作的描述深深打动了她。“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像文章中的专家一样,探索文物,体验一下手里拿着几百年或者几千年前的东西的感觉。”

让杨高兴的是,山西大学今年新设立的文物通用专业,免费培养了四年。毕业后回到所在县级文物单位,直接拥有事业编制。

同样收到录取结果的李静怡,从高中起就对考古充满热情。一位有考古背景的历史老师在课堂上给他们讲了考古的难点和趣事,还给他们看了考古的照片。李静怡觉得它们很有趣。之后,她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山西古建筑的视频,买了一些关于山西传统民居的书。当电视上有考古纪录片时,她也会停下来看看

文物通识课是山西大学今年新增的本科专业。它脱胎于今年5月山西省文物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实施办法》,其中提出,未来五年,山西省将通过高考为全省117个县(市、区)培养600名文物通用学科人才,委托山西大学培养。今年招生计划120人,分为考古和文物建筑两个方向,每个方向60人。大学四年,学生要系统掌握考古学、文物与建筑、博物馆三大领域的专业知识。毕业后能胜任相关基层文化机构的工作。

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程就文物全科医师培养工作做了具体说明:“山西省文物局与山西大学联合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学生单独编班。加强实践教学,考古专业学生通过实践和练习,进行遗址、墓葬发掘,编写发掘简报;文物方向的学生要掌握建筑测绘,制定修缮方案;博物馆的学生可以写展览大纲,安排简单的展览。”

程说,为了让学员今后更适合基层文化艺术机构的工作,“我们专门准备了针对性很强的培训方案,加强实践性和实用性。在四年的培训中,两年半的时间用于理论学习,一年半的时间用于实践教学。定向就业后,毕业生可承担考古、文物、博物馆等工作任务,基本满足基层工作需要。”

刘刚表示,基层文物单位人才短缺一直是省文物局高度关注的问题。“2020年,受山西省免费农业生培养计划的启发,省文物局正在与各相关单位积极沟通协商,希望推动基层文物人才培养相关政策的出台。2021年中央编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编制保障的指导意见》,12月山西省编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机构编制保障的实施方案》。

“在制定《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之前,我们也在小范围内与相关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2021年底,我们召集了一批考古学家,听取了多方意见。今年年初,我们召开了最终方案敲定的座谈会,邀请了文博的专家,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的老师,对课程进行论证,如何培养,放在什么专业,毕业后授予什么学位。我做了一些讨论,希望最终尽可能实际、专业地解决当地的问题。”之所以选择山西大学,刘刚说,“山西大学从1978年开始招收考古专业学生,是全国最早开展考古本科教育的13所高校之一。山西大学的考古专业也在业内广受好评,可以承担培养文物全科医生的任务。我们把文物人才全部放在山西大学的一个批次招生,希望尽可能吸引更好的学生,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规划统计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张永清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根据省文物行政部门确定并经同级组织部门批准的文物全科医师免费定向培训信息,编制当年专项就业计划,文物全科医师取得毕业资格后,由省人社厅根据人才个人信息和“对口”安置单位,下达专项入园计划。一般文物从业人员可采取《实施办法》到县(市、区)及以下文物保护机构定向就业,并由县-乐

之所以5年招聘600名文物全科医生,刘刚解释说,“我们粗略估算了一下,如果一个县平均有5名左右的文物全科医生,再加上原有的力量,基本可以支撑当地的文物工作。人员稳定的话,就能支撑未来30年基层的文物保护工作。”

基层文化保护力量薄弱的现实

2016年至2018年,山西大学考古系副教授王晓娟带领考古专业本科生进行田野考古实践。她理解山西零散的文物资源给文保工作带来的困难。“我们在与基层文化旅游局打交道时,也需要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但遗憾的是,基层的文保力量确实薄弱。如果我们愿意带基层员工一起培训,有时很难找到人。”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山西省文物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7月,山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古建筑28027处,约占52%;3405处遗址已被列为四级文保单位,其余4万处遗址尚未定级。相比之下,是基层文物保护的软肋。

据相关媒体报道,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程表示,山西是文物资源大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居全国首位。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有500多座,占全国80%以上。

程指出,山西文物的基本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质量高、保护任务重、安全压力大。

泽州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李志强说,泽州县有1600多处文物,已经进行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分类,还有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没有分类的。但如此庞大数量的文物保护,只能靠县文化旅游局的8名正式工作人员。阳城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宋晓军说,整个中心有5个人,负责全县1000多处文物的文化保护。

今年清明节前后,山西省文物局率先开展了低级不可移动文物和石刻文物两项资源调查。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泽州县文旅局文物股的赵英杰和他的7个同事,以2到3人一组,每组一天15处左右的速度,走遍了泽州县城的每一处文物遗址。“我已经两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了。”赵英杰感到有点被体力和脑力压倒了。“真的没有办法。我们景点太多,人又少。”

多位受访的山西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表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方面缺人,“太少的人承担了太多的工作”,另一方面也缺乏真正专业的人才。宋晓军说,羊城文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中,只有一个人有历史教育背景。“我们县最近正在着手建设博物馆,但是没有博物馆和文物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这个博物馆建成后如何运营是个问题。最近省里的专家到县里调研。我请了中心的两个人陪同专家介绍当地的情况。同时,我想让他们多向专家学习和交流,然后补上一些文物知识。”

李志强也期待为县级文保单位输送更多人才。“配合省里或其他专家团队的考古,或者土地利用的前期考古工作,会更有利。”

具有历史教育背景的赵英杰在他的专业中经常遇到困难。“我对古建筑真的不够了解。过了这一年,我可以大致了解一些建筑的基本构造,什么是斜山顶,什么是斗拱。”

培训项目往往更实用。

王X

起初,考古学(文物通科)的培养计划包括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文物保护与文化遗产四个方向的课程。2022年春,山西省文物局召开培训项目座谈会。座谈会上,山西省高校和省级文保单位的专家建议,文物建筑也应作为专业培养的重点。

王晓娟深知文物建筑的重要性。“山西是古建筑大省,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一直是地方和基层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文物建筑方向的培养计划让王晓娟感到有些尴尬。“以前,我们文物建筑方向的教学只是基础的中国古代建筑课程。我国只有北京大学考古学院设置了文物建筑专业方向,其他文物建筑课程多设置在建筑类院校作为其分支。”为了补上文物与建筑方向的短版,王晓娟研究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文物与建筑专业的课程设置,并参考了北京建筑大学等其他建筑专业的课程安排。最后,学院同意在开设该专业的第一年,邀请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来讲课。以后会尽量引进相关专业人士来教。

据王晓娟介绍,在最终的培养计划中,有25门必修课,66个学分。这些必修课既有《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协议书》、《考古学通论》等考古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有《文物建筑学概论》 《艺术史概论》等文史哲通识课。王晓娟说:“考古学最终必须综合多学科的知识。我们希望这些人文基础课程能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了必修课,学生还可以在更细分的领域选择五到六门选修课,包括体现山西特色的《哲学概论》 《美学概论》,以及其他在某一领域更为精深的课程如《山西考古概论》 《山西区域史》 《中国青铜器》。

王晓娟倾向于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安排更多的专业课程。进入大三,学生要上一整年的实践课。“大三上学期是田野考古实习,下学期是文物测绘。”王晓娟说,她也迫切希望更长的实践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尽快承担基层的考古工作。“基层有什么发展,有什么问题,他们都能马上切入正题,至少知道问题是什么,能及时准确地提出建议。

留人。

在一批录取结果出来之前,刘刚和同事们也经历了几天焦虑的日子。自6月高考结束以来,他们接到了很多高考考生和家长的电话。刘刚算了一下咨询和申请的比例。“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不知道有多少能达到线的考生选择山西大学考古(文物全科)专业。根据往年招生经验,山西大学一本分数线高于国家线。说实话,”

现在,刘刚和他的同事们终于对录取结果放心了。山西省第一批本科A类院校志愿招生计划显示,除少数县外,所有县均完成了文物普通专业招生指标。

定向培养计划可以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输送一批文物保护人才,但如何留住这些人才,是从省到县每一级都在思考的问题。宋晓军提到,2019年,阳城县在引进人才时,在临县招聘了一名考古专业的研究生。虽然中心做了很多工作,但对方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这个岗位。李志强还担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山西大学毕业生没有吸引力。“县里的工资不高,上升通道是nar

如何留住来之不易的人才?刘刚说,“首先,我们希望逐步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其次,未来五年,我们将协调市、县(市、区)文物行政部门,在业务培训、科研经费等方面,对文物全科从业人员和更多的基层文保工作者给予一定的支持。五年期满后,如果这些文物专业人才能够取得好成绩,也将有机会按照国家和省的人员流动、选拔等人才政策获得更好的晋升空间。”

“考古和文物保护确实是需要情怀的工作。只有奉献,才能取得成果。我们也希望给广大文物从业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招生之初,我们就答应编,让学生好好学习,没有后顾之忧,毕业后还能回老家定居。”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文物建筑教研室主任许认为,山西能主动培养一批留在基层的考古人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基层没有专业的研究人员。“5年培养600名文物全科医生的规模非常大。基本上没有一个文化机构能在一年内招到这么多学生。采用定向培养的方式,也可以解决文物作为弱势行业缺人的现状。”

许先后完成了十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他认为,文化和文化系统缺人是普遍现象,不只是山西。“如果这在山西行之有效,将成为全国的典范。”

许还指出,文物全科医师的培养可能存在一些困难。比如文物建筑这个专业,融合了建筑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所以要有机融合并不容易。他建议,学校还是要注重教学体系的培养和教师队伍的纪律意识的统一,避免学生在学习上的迷茫。

今年7月,山西省政府发布《陶瓷考古》,其中提到,“壮大省级考古机构力量,加强市县文物考古机构建设和职能配置,优化考古资源丰富、任务繁重的县(市、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省人才计划加强对考古行业人才的支持,哲学社会课题计划加强对考古相关科研的支持。”

宋晓军急切地等待着文物全科医生政策的最终实施。他一得到消息,就向上级要了五个名额。“如果能扩大,我愿意有20个名额”。今年招生季,宋晓军在电话里催促相熟的考生和家长报考山大的文物通用专业。“毕业后,他们肯定会分配给我。”宋晓军已经开始计划他那些还没有入学的“小同事”的未来。“今年9月,我们还会去太原见见报名的同学,互相认识一下。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每年寒暑假都能来我们单位实习,早点上手,这样我们可以多努力。

值班编辑康熙李熙加减

更多关于山西考事业编制的学历要求(山西省考事业编)的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