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行书为什么写不好(行书为什么有大有小),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行书为什么写不好(行书为什么有大有小)。

网友提问:

为什么有些人硬笔不错,但是长篇小字行书就很难看?(行书字帖)

优质回答:

问题体现在章法布局上,内因还是行书的行气没把握好。孤立地写硬笔字,一字或数字,写得比较认真比较慢,有些背临的意思,写出来的字看起来不错,而一旦通篇行起文来,真正付诸书写“实践”,写出来的就逊色很多,这是不少初学书法者经常遇到的问题。

关键在于内因,也就是行气的问题。行气本身就是书法的内涵之一,而不是仅仅在于处理好与其他点画与邻字之间的关系问题。字贵于势,书贵乎气。行气不仅决定字的态势,也攒联着行书的气脉,行气到位了,才能把一个一个的单字串联成一个气势雄浑的整体。技巧体现指腕之间,而发端于书学修养,是书法积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问题的主要根源,可能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临摹的不够深入细致,只重视点画结构,忽视了神态气韵,仅得形貌,未及神采。二是通篇的临摹或书写量度不够,尚未掌握行气的技巧。由此,解决的办法其实也比较简单,一是深入临摹,二是勤于书写。

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其他网友观点

整体不好,主要是字与字关系没处理好,以及稳定性不够。

其实,单字只是一个元素,而整体好需要每个元素都完善。

其他网友观点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富有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魅力,正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艺术。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方式,通过字体线条的表现,气韵生动、流畅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通过艺术加工成为独创性去表现文字艺术中的美感,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一、书法艺术与人格塑造,字如其人,书法是带情感流露。

书法家作品的风格高下,最终是书法家个人情性、品格和个人综合素养的自然流露。宋代黄庭坚说过:“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在被大众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优秀书法作品中,记述的是颜真卿为就义于安史之乱中的侄子颜季明,颜真卿奋笔疾书,挥泪写下的留芳千古的祭文,可以从那跌宕跳跃的线条和文字内容当中,感受到颜真卿在听闻侄子被叛军杀害时那种悲愤难抑的心情。

二、书法艺术的学习是要从继承传统开始,集各家所长,融汇贯通,成就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

古人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要注意观察每个字的点画结构、用笔方法和特征,从而心摹手追,训练既久,要学会观察事物的能力就会得到帮助和提高。古人云:“夫书肇于自然。”书法中关于笔画形态的描述,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现象,草书大家张旭是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得笔法之理。在临摹古代书法当中,学会辩证统一的思想,要贯穿其中,如字形的向背、行笔中的提按、线条粗细对比、墨色的浓淡、行笔速度的疾涩、起笔时的顺锋与逆锋、笔画形态的方圆等等的对比,构成了书法当中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在矛盾中求得统一的过程。书法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首先是书者的人文修养、道德追求和精神气度,其次才表现出技巧。书法特别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把字书写得美,让人产生喜悦感。除了书写的内容之外,字迹笔法、整体及行距之间的布局章法,本身就能够体现如一幅好的艺术作品令人怡神,让人欣赏,甚至珍藏。

三、要善于运用好“疏可跑马,密不透风”

中国画家及书法家,常借用我国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邓石如曾引述并发展前人的名言字画“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这句话来强调疏密、虚实之对比,并以此反对平均对待和现象罗列。“疏”,是空的地方可以跑开奔马;“密”,指密集的地方,连风都透不过去。要善于借虚以见实,前人曾提出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是很有道理的。密处在整体布局中要更集中、有实有虚,使墨、色、线充分发挥效果,对比下感到白的更白,密处更密、更突出、更加强烈地给观者留下印象,从而发挥造型艺术的特长。疏与密不可分割,孤立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恰当的,要从整体出法,密中有疏、疏中有密的辩证关系。

更多行书为什么写不好(行书为什么有大有小)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