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含义(米芾无字)
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米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含义(米芾无字),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米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含义(米芾无字)。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和鉴赏家。书史称“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蔡胜在度”,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为宋四大书法家,其书体潇洒奔放,又严于法度。
他从小聪慧,七八岁时开始学书法,十多岁时就能书碑刻,长大后更是强闻博记,古文诗词,无所不涉,艺道大进。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多是临摹许多名家的作品,融会贯通而自成一家。
邢春如主编的《中国书法艺术透析》中介绍说,关于米芾的书法,宋高宗赵构认为:“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然喜效其法者,不过得外貌,高视阔步,气韵轩昂,殊未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也。昔人谓支遁道人爱马不韵,支曰:贫道特爱其神骏耳。余于芾字亦然。”米芾的字妙就妙在“超逸”、“ 神骏”,正像他自已所说的那样“振迅天真”。据翁方纲的考证,米芾41岁以前的署名是“黻”,此后的是“芾”。根据传世作品,暂且将署名为“黻”的称为早年,41岁后至50岁为中年,此后为晚年。《寒光帖》、《盛别帖》书法体态修长,笔法遒媚,行中带草,笔势连绵,于圆转流美中显现出欹侧生资的姿态。《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等帖,笔精墨妙,沉着痛快,笔锋纵横使转,无不畅意。《张季明帖》丰腴流畅;《李太师帖》宽展肥美。《苕溪诗》和《蜀素帖》是米芾书法中的代表作品,当时他38岁。前者写在纸上,秀润劲利,欹侧生资,后者写在绢上,多有渴笔,笔锋转侧变换间之刷掠之妙,毫发毕见。元章中年以后,流传下来的墨迹更多。《非才当剧帖》、《河事帖》、《丞徒帖》书法瘦硬,牵连细筋入骨,书写笔画力纸背,欹侧纵放,转换生姿;而《伯充帖》、《拜中岳命诗》、《淡墨秋山诗》却是筋丰骨健,转折肥美,多面出锋;《逃暑帖》、《岁丰帖》、《穰候出关帖》等又用险得夷,似欹反正,姿态各不相同。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请删除)
米芾开始是写谁像谁,没有自己的面目,后来是八面出锋,显现自己的特色风格,这也是学书法的普遍规律。学习米芾很好,但是初学还是先学二王好。
更多米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含义(米芾无字)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