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明代卫所制有什么缺点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明朝一个卫所多少人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明初无敌于天下的卫所兵制是怎么衰败堕落的
  2. 明朝一个卫所多少人
  3. 明朝的卫所制度为何最终走向了失败
  4. 成也“卫所”,败也“卫所”,明朝卫所制是如何影响明朝命运的

明初无敌于天下的卫所兵制是怎么衰败堕落的

朱元璋驱逐元朝贵族后,天下渐渐安定,大规模的战事暂时没有,原本的军功爵制度不能满足常备军队的晋升和战备需要。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古老的方法,将百万军队解甲归田,但又建立世袭的军户,这样既能保障国家一旦需要,能迅速从各卫、所中集结职业军人,同时能减轻国家负担,军队平时屯田,自给自足,一举两得,太祖自诩: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卫所兵制在帝国前期对于稳定天下,巩固中央集权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最典型的是在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中,在京城三大营精锐被打残的情况下,帝国的地方部队能迅速集结勤王,避免了靖康之变再度上演,卫所制度功不可没。

然而再好的制度,也需要好的精神来维持。

首先,卫所制度建立在职业军户的基础上。你老子当兵,那你也得当兵还必须带着老婆一起当兵,为了传宗接代,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但是,这样对军户的后代是不公平的,尤其军队待遇变差,长官克扣军饷、将原本免除的杂役又加到军户身上,把手下的军户当家奴来用,使得军户不堪重负。早在洪武三年,卫所便有大量的逃亡者,有史可载的就有47986人。

土木堡之变中,国家紧急用兵,对全国军户有过一次普查,据吏部尚书王琼上奏:

天下都司卫所每岁差去勾军官旗不下一万六七千名,计所勾之军,百无一二到卫。有自洪武、永乐年间差出,到今三十余年,在外娶妻生子,住成家业,通同军户,窝藏不回。

这个数字到了嘉靖八年,全国仅有兵士九十七万,与建国初的百万雄兵相去甚远。同时,在军官的压榨下,各地兵变不断,仅嘉靖三年、十四年、三十九年,就相继爆发大同兵变、辽东兵变、振武营兵变,边军缺乏保障,九边防御体系空虚。

其次,明代军队的社会地位在极速下降。由于军户逃亡,政府开始将地痞、流氓、罪犯等社会不入流人员纳入军户,表面上补充了兵源,也防止这些人危害社会,然后对军队战斗力的损坏确是肉眼可见的。

以戚继光抗倭为例,手下的兵油子一触即溃,指望他们打胜仗简直把常遇春挖出来都不行,况且这帮军队到了地方,肯定扰民,偷一点、拿一点老百姓的东西,简直不要更随意,因此大家对军队的印象都很差,当时还没有义务兵制,不然“好男不当兵”的话绝对是流行童谣。

最后,军户赖以生存的军田倒是能留住人的最后底线。理论上,每名屯军都有官拨的一份屯地,工具、种子、牲畜等由政府统一供给,由此看来为国种田是有保障的,相当于国家公务员。

当然屯田也是要交税的,按照一分(50亩)纳“正粮”12石,“余粮”12石,但相应的是,军户免除杂役。在明代,农民的赋税是很低的,但杂役却繁重,很多情况下农民起义不是因为赋税过高,而是官府随意滥加杂役,今天修个堤坝,明天修个城墙,循环往复。

而军户则不用承担杂役,只是正如上文所说,连这项福利在后期也被军官取消,军户大量逃亡,有些卫所甚至缺额一半。

人逃了,军田却逃不了,于是军官将屯地据为己有,顺便吃空饷,明代的卫所制度逐渐衰王,军队战斗力日渐低下,在嘉靖南倭北虏之下,国家逐渐采用募兵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用兵之需,涌现了戚家军、白杆军、辽东军等精锐之师。

但长此以往,忠实于个人武将的私家武装力量,渐渐游离于中央的掌控下,导致南明各路军阀割据,使得清军长期直入,仅用时二十九年便平定天下。

明朝一个卫所多少人

明时,1个卫下辖5个千户所,共约5600人,1个千户所下辖10个百户所,共约1120人,1个百户所下辖2个总旗,共约112人,1个总旗下辖5个小旗,共约50人。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定全国都司、卫所数量,其中都司17个,行都司3个、留守司1个、内外卫329个、守御千户所65个。永乐时,明朝卫所兵力曾高达270余万人。

明朝的卫所制度为何最终走向了失败

朱元璋靠着自己的能力,从一个乞丐成为皇帝,他结束了元末的乱世,建立了新的明王朝,那么朱元璋他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天才,他从军队底层一点点打出来,而他在建国之后,也在军事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卫所制度的创立,这是明朝军事制度的一个特点。

朱元璋为何以“卫所制度”为荣?

卫所制度与隋唐的府兵制是有着很相似的地方,他们最大的特点都是军民合一,朱元璋虽然对待官员是非常严厉,可他对待百姓还是非常宽松的。

朱元璋时常称:“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卫所里面的士兵平时是自力更生,之前唐朝府兵制终结之后,玄宗等人制定的募兵制,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元朝,募兵制度让军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手下的这些将领也有足够大的权力,但皇帝对于募兵还是有些忌惮,毕竟这些武将在朝中权力太大,在宋代募兵就已经发挥不出什么威力,况且实行募兵的政权,国家的财政负担也是非常大的,像宋朝养了这么多军队,他们每年的军费开支就非常大,国家财政一直吃紧。

明朝刚建立,国内局势不稳,国家的财力也不够,朱元璋要想稳定政权,还需要有强大的军队,可他还要让国内经济平稳恢复,这就不能用大笔开支去养军队,因此朱元璋借鉴之前的府兵制,开始使用卫所制。

什么是卫所制度?

卫所的官兵被称为军户,军户是世代沿袭下来,意思就是祖上要是士兵的话,代代都是卫所里面的官兵,元朝之前就设置了一些军户,这些军户也被明朝给接受,随后朱元璋又下令用黄册正式确定国内军户。

他还专门设置五军都督府来管理各地的卫所,那么在地方的军户主要是有两个责任,其中一个是屯田,另外一个责任是守备,卫所士兵需要自给自足,卫所在各个地方都有,全国上下有众多的卫所,这些卫所就负责防御国内的各个地区。

这些军户是有自己的土地,每月也有固定的月粮,负责屯田的军户,要每月按时上交军粮提供给守备军以及地方的官吏。利用这个法子,明朝在地方上也维持了强大的军力,并且还顺利开垦不少的荒地。

朱元璋采用这个制度还有一个用意,就是分散民间的抵抗力量,元末时期,各个宗教引发的武装起义非常频繁,还有一点,元朝在地方上还有不少的残余势力,因此政府要想安定国内,还面临着不少的挑战,朱元璋采用的方法,就是大量的移民,把那些民众换到其他的地方,他们就失去了闹事的资本,他再用卫所来进一步分散民间的力量,元朝的不少军户,还有一些元朝以及其他势力的降兵,都被他给分配到其他的地区,很多卫所的官兵他们所在的地方,离卫所非常遥远。

但根据制度,他们必须要放弃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到卫所去生活,这途中不少人都选择逃走,早期的卫所制度出现了不少的逃兵,在卫所内部当兵的人就是正军,一般正军到自己服役的当地,都是带着自己的家眷一起过来的,之后他们也就在这些地方扎根下来。

卫所制度的优缺点?明朝的卫所制度为何最终走向了失败?

朱元璋所创立的这个制度,对于维护国家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首先国内军队可以自给自足,不会给政府带来很大的负担,此外,全国上下众多的卫所,当地的军队实力都还非常强,这就保障地方的守备力量,外部的敌人也很难威胁到明朝。

卫所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军人的负担实在太大,很多南方人要到北方去当兵,或者北方人去南方,古代是最讲究乡土情节的,没有人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外地去,而且一去就很难回来了。卫所内部有着严格的法令约束这些军人,他们不仅很难离开自己驻扎的卫所,在卫所里面的生活也不是非常好。

卫所内部的军户们常常受到长官的欺压,这些军户家里人要多了起来,他们就很难利用这点固定的土地去养家。因此明朝的很多卫所官兵,常常会出现逃役的情况,在边境的很多士兵,常常会偷偷到关外去和一些外族人去交易物品来补贴家用。

在洪武年间,国内卫所就已经开始出现大量的逃兵,到洪武三年十一月,逃兵数量已经达到了47986人。朝廷也想要采用一些法令约束逃兵,可效果并不是非常好,卫所官兵的战斗力下滑也非常快,在朱元璋去世之后,朱棣靠着几百人起兵,而朱允炆拥有百万官兵,却依旧输给了朱棣的军队。

朱棣夺取皇位之后,也看到卫所官兵的实力下滑太快,于是他特意在京城设置三大营,利用这个加强京城地区的军事力量,不过他没有对卫所制度进行什么改变,而到了明英宗时期,卫所制度已经处在崩溃的阶段。

土木堡一战明朝的军事力量受到严重的削弱,朝廷也开始放弃原有的卫所制度,开始采用募兵来召集新的军队。原本卫所军队表面名额还在,可实际上大部分的官兵都已经潜逃很久,一直都没有回来服役。

在《西园闻见录》中记载:正德十四年吏部尚书王琼上疏:“天下都司卫所每岁差去勾军官旗不下一万六七千名,计所勾之军,百无一二到卫。有自洪武、永乐年间差出,到今三十余年,在外娶妻生子,住成家业,通同军户,窝藏不回。”

等到嘉靖年间,卫所制度彻底瓦解,嘉靖朝国内卫所的逃兵已经达到全国卫所总兵力的7成,各地卫所实际的军队人数已经没有多少,后来倭寇入侵,几十个人居然横扫东南三省没有遇到阻拦,地方的卫所官兵遇到倭寇就逃,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北部的边军实力算是非常强的,可边军逃役同样严重,到后来地方的边防军已经不足一半。这就让朝廷不得不彻底放弃卫所,开始全面采用募兵,像后来的戚家军,俞家军,以及明末的关宁军队,这些都是地方募集的私家军。

但这种制度也使得武将的势力开始抬头,卫所制度的一个好处就是兵将分离,将领手下没有足够的军力,也就没有办法威胁到皇帝,可私家军将领手中权力太大,文臣势力又不愿意武将压过自己,于是也不断去打击新兴的武将势力,像戚继光,毛文龙这些将领都由于文臣的打击,最终没有得到善终。

参考文献:

《明太祖实录》

《明史》

《西园闻见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抄袭必究,欢迎大家关注、评论,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共同进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成也“卫所”,败也“卫所”,明朝卫所制是如何影响明朝命运的

1.卫所制度的由来

卫所制度,元朝便有,是朱元璋吸取元朝经验创立的军事制度,主要思想是“世袭军户”、“屯田”,上世纪的建设兵团就是有名的屯田制度。朱元璋自诩: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屯田制为大明王朝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兵源,又减少了对民众的干预和国家财政负担,不失为一项基本军事制度。

2.卫所的建制

明代卫所制度自上而下划分为:兵部—五军都护府—卫—千户所—百户所,一个卫大约为5600人,均设立在全国各军事战略要地。不得不说,这个制度是因为元代入主中原,以行省统御全国、设总督统治地方有关。这原本是少数民族为管辖占领地的军事策略,却被朱元璋继承了下来,不得不说这套制度有点不伦不类。但兵权直属中央,还是很好地继承了宋代的中央集权思想,因此有明一朝,农民起义不断,而地方叛乱则少之又少(不包括土司和羁糜)

3.卫所的特点和弊端

与卫所制度相结合,朱元璋还恢复了军户制度,即军籍世袭,你老子当兵,那你也得当兵还必须带着老婆一起当兵,为了传宗接代,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平时耕地、战时上阵,的确为国家省了许多麻烦。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种束缚人生自由的军事制度,一旦承平日久,必定会焕然。果不其然,到明朝中期以后,全国在册军籍竟只有一半,而剩下的那一半也已成了农民,早已没了战斗力。

4.卫所的优势

卫所制度发挥的巨大作用便是,在通讯极其不畅的古代帝国,能在短时间内组织一支军队投入战斗。最典型的是北京保卫战中,明军损失二十万精锐,于谦下令“两京、河南备操军、南京、山东备倭军”勤王,迅速聚集二十万大军,才保住了明朝的半壁江山,否则靖康之耻将会再一次上演,天子守国门也就成了一个笑话。还有就是抗倭名将戚继光,他世袭的正是登州卫指挥佥事,世代兵家,也能产生名将,为大明平定东南沿海的倭乱。

5.卫所与明朝灭亡

军户最大的利益便是有一份田,还可以免除杂役,然而明代军官克扣和吃空饷问题极其严重,甚至一些豪强士绅强占、赎买官田,加剧土地兼并,还不用纳税,导致军户仅有在册之名,而无兵员之实。明朝还将各种罪名,比如充军,就将一些地痞流氓罪犯加入军籍,降低了军人的社会地位,导致愿意世袭军籍的人越来越少。

嘉靖时期,南倭北虏,卫所兵员不足、战斗力低下的问题日益严重,朝廷不得不改为募兵制,允许武将自行征兵,以解决日趋严重的边患,戚家军、辽东军便是代表。然而和清朝的湘军、淮军一样,中央对军队掌控力越来越弱,尽管可以缓解一时的统治危机,然而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导致了王朝的灭亡。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