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寒食节的由来详细(寒食节的由来和风俗 简介),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寒食节的由来详细(寒食节的由来和风俗 简介)。

寒食节的由来是什么?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春秋时期,晋国献帝因宠妃骊姬,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迎流亡他乡,可谓饥寒交迫,传说介子推看到晋公子重耳饥肠辘辘,实为可怜,用快刀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親自煮汤,供重耳食用,这就是传说中的“割股奉君”。至于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无从考证,传说而已。

不久重耳返回晋国,成为晋文公。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重赏文武大臣,凡有恩公子重耳者,皆能弄个一官半职的。也不知晋文公是记忆不好,还是流亡期问脑袋让驴踢了,偏偏忘记了对己有大恩的介子推。介子推为人讲究忠孝,不仅“功不言祿”反而“功成身退”,悄悄地背着其母,隐居于山西绵山。

忽一日晋文公,想起自己的大恩人介子推,派人寻觅,得知隐居于绵山。若大绵山,当時也没有通讯用的手机,看来晋文公脑子是有问题,竟下令火焼绵山,逼迫介子推出来,然后再重赏其名利和地位。良好的愿望,恶劣的行为,结果一把火把介子堆母子,活活烧死在绵山。普文公“好”心,办了个大坏事。

晋文公原本想介子推被火逼出后重赏,结果事于愿违,得到的是介子推亡故。噩耗传来,晋文公哭得如丧考妣,因此下令每年三月五日(可能是当時农历)为“火禁日”,凡每年到了这一天,晋国无论朝野一律禁烟火。久而久之,流传至今就成“寒食节”。

请注意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并非“寒食节”,两节不要混为一谈,因农历“寒食节”日子接近公历“清明”。有些地方把“清明节”的前一天做为“寒食节”纪念介子推,并不是不可以。这就这“寒食节”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是什么?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惯来命名的节日。为每年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代寒食节这天要禁烟火,并且只能吃冷食。寒食节的来历,是为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

相传在晋文公重耳被逼逃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下腿上的肉,为晋文公充饥。后来,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于是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不愿出山的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在绵山的一颗柳树下。晋文公感念他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并修祠立庙。还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要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寒食节终于推而广之,扩展到全国各地,在岁时节日的演变过程中,寒食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中。

更多寒食节的由来详细(寒食节的由来和风俗 简介)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