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本无归出处(血本无归怎么读)
血本无归出处(血本无归怎么读),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血本无归出处(血本无归怎么读)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血本无归什么意思(下落不明的意思)“风险”这个词,没有没听说过的。但好像很难准确给“风险”下一个定义。比如我们一说“收益”,大家都能达成共识,就是投资之后挣到的利润,
“风险”这个词,没有没听说过的。但好像很难准确给“风险”下一个定义。比如我们一说“收益”,大家都能达成共识,就是投资之后挣到的利润,没有什么歧义。但是一说“风险”,每个人的想法可能都有所不同,有的人觉得,风险是亏损概率的高低;有的人觉得是资产价格波动范围的大小;有些人指的是“黑天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这些说法好像都有道理,但又都有点不一样。
这种概念上的模糊性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就是风险很难被度量。
还是同样的例子:对于“收益”这个东西,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量化。比如一年收益是3%,还是10%,还是50%,可以算得清清楚楚;但你说,风险是10%、30%,好像没有这个说法。
甚至你再往前想一步,会觉得更加困惑。如果你说:这个投资产品风险有点高啊,估计80%得亏钱。这个“80%”是什么意思呢?是说这个产品如果投资10次会有8次失败?还是说这个产品卖出10份得有8个人亏损?还是历史上类似的项目10个里面有8个都倒闭了?好像都不是。
另外,这个“亏钱”是亏多少?是20%,还是一半,还是都亏没?好像这些都很难说清楚。
最好的例子,就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的故事。这家公司成立于1994年,创始人是华尔街一代枭雄约翰·梅利韦瑟(John Meriwether),曾经是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的领军人物。
他在成立这个基金的时候,作了一个野心非常大的决定,就是要把“风险”这个难以捉摸的东西测量出来,然后在最合理和安全的范围内投资,这样一定稳赚不亏。
梅利韦瑟知道想要做到这件事,一定要网罗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所以他找来了两位金融学泰斗级的人物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和梅隆·肖尔斯(Myron Scholes)。这两个人不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更是现代金融学的奠基人。
除了这两位,团队里还有美联储前副主席,无数顶级学府的教授、博士,等等。当时《财富》杂志评论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拥有全世界最高的智商密度,简直不是在做基金,而是搞智力军备竞赛。
有这样的天才阵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一上来募资,就达到了12.5亿美元的规模,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对冲基金。
当时,基金核心的策略就是用数学的方法来预测和度量风险。比如长期资本就是最先引入了如今在业界主流的风险测量指标VaR,还进行各种所谓的“压力测试”来测试极端情况下基金的表现,比如东京十级地震,或者美国股市一天暴跌30%等等。
当时他们的算法之严谨和先进,让《经济学人》杂志称赞说:长期资本终于将风险控制从拍脑袋发展成了一门科学。
那么这种靠量化风险进行套利的投资策略表现怎么样呢?一开始相当不错。这么说吧,长期资本前10个月里就赚了20%;1995年赚了43%;1996年的回报是41%。而且更关键的是,他们不但业绩好,基金波动也很小,当时他们亏损最高的一个月也只亏了2.9%。可见他们的数学公式真的挺管用的。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总理公开宣布卢布贬值。与此同时,他还宣布了另外一件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事情:暂停国债市场交易,并且不再支付国债利息。换句话说就是欠的钱不打算还了。
当时的长期资本有大量卢布和美元互换的产品,而且为了放大回报,还有几十倍的杠杆。消息一出基金立刻暴跌,仅仅一个礼拜之后,长期资本从最成功的对冲基金走到了破产边缘。
据他们自己的测算,这种事情的发生,在统计学上叫做“六到七个西格玛之外的事件”——也就是这种事想要发生,整个宇宙的寿命都不够用。但它就是这么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所以后来著名的投资者巴菲特和霍华德·马克斯都说过:
用数学的方式计算风险是很荒谬的,学者们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可计算的、客观的、能够查明来龙去脉的数字。否则研究就没法做了。
通过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失败,我们能学到什么呢?其实你看,我们人类面对任何一个自己看不见摸不着,又对自己生活有很大影响的东西的时候,都会试图使用各种方法来接近它、理解它、测量它。这是我们的天性。
比如对于顶级的金融专家和数学家来说,他们就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来感知和衡量风险,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会干什么呢?我们会用各种周边和侧面的信息来评估它。
比如我们会看,谁在给这个东西背书。就像某个P2P 平台是不是国企运营的,是不是拿了著名机构的投资,甚至是不是有明星代言?
还比如这个东西的声势有多大,就像有没有街边广告,是不是有知名媒体的报道,老板是不是上过杂志封面?等等等等。
但事实证明,所有这些方法,不管是完美的数学公式,还是我们获取的这些周边信息,都不能作为我们评估风险的依据。一旦你仅仅靠这些信息去作投资决策的话,离血本无归就不远了。
答案也很简单: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不要去想象风险的概念,而是直接去衡量风险的结果。说白了就是,我们少去想到底会不会亏钱,多去想,如果亏损就是真实地发生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换个角度说,我们在买入任何金融产品之前都可以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接下来它的价格跌了一半,我能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么?我有应对的方法么?如果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那这笔投资最好就不要做了。
只有我们能搞清楚这两个问题,才算是真正衡量了风险的结果。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抱侥幸心理,认为风险不会发生,而是在事前就做好最坏结果的打算。
更多血本无归出处(血本无归怎么读)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