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毒素痛苦吗(神经痛有什么影响)
神经毒素痛苦吗(神经痛有什么影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神经毒素痛苦吗(神经痛有什么影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导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定义为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
导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定义为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除长期持续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外,还包括皮损部位的各种异常感觉、伴随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损害。
一、带状疱疹较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加,患后遗神经痛的人数不断增加
1、概述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带状疱疹年发病率3~5‰,其中约有9~34%的患者会继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随着年龄的增加,带状疱疹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人数也会不断增加,调查发现60~70岁带状疱疹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继发率达65%,7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继发率甚至能达到75%。
根据近些年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及人口基数大的情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及其发病人数可能会逐年上升。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其中药物治疗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镇痛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以及神经营养类药物;非药物治疗包括神经介入技术、神经调控技术和物理疗法等。
但药物具有依赖性以及长期服用产生的副作用,而微创介入等方式普及率较低且患者不易接受,因此需要寻求更加简捷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案。中医针灸治疗疼痛性疾病具有明显优势,且已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这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提供新的契机以及新的治疗方案和途径。
2、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表现以皮损局部剧烈疼痛为主,疼痛性质呈现多样化以及复杂化,主要有刀劈样疼痛、针刺样疼痛、电击样疼痛、烧灼样疼痛以及搏动样疼痛;本病疼痛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病程较短者疼痛可持续数月,病程较长者疼痛可持续数年甚至十多年。
长期持续疼痛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对疾病预后的担忧以及影响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仅会增加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放大患者对疼痛的感受,还能影响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3、病因病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于疱疹消退后,其主要临床症状以疼痛为主,依据本病的发展趋势和整个疾病的转归,大致上可将本病病因病机归纳三类。一是疱疹消退初期,湿热未尽,邪毒稽留,留滞经络,壅滞气血,气血瘀滞,不通则痛;二是素体正虚之人,感受邪毒侵袭,阻滞经脉,致使正虚瘀结。
三是疾病后期,患病日久,邪气虽去,正气已虚,气血不能濡养经脉肌肤,出现不荣则痛。病的病位主要位于肝、脾二脏,其病因病机系情志抑郁、肝气不舒、郁而化火,火毒之邪蕴结,循经而发,瘀滞于肌表经络;或素体脾胃虚弱之人,健运功能失职,湿邪从内化生,日久郁而化热,湿热邪气熏蒸瘀滞肌表经络。
从“络”的角度探讨本病的证治及其病因病机,认为本病主要由于余毒留滞于络脉,正气与邪毒相搏结,致使气血运行受阻,络脉受损,此证多见于本病初期,治疗原则以清除余毒,活血通络为主。本病多因肝胆火热邪气夹杂湿热邪毒熏蒸皮肤,湿热邪毒蓄积机体,素体虚弱或年老患者无力抗邪,日久致使气虚血瘀。
本病发生多为湿热邪毒蕴结,日久损伤气血,气血不通不荣,加之余毒壅滞,致使疼痛,治疗当益气活血止痛。本病后期,即病程大于三个月的患者,气血耗损,阳气阴精无可化生,阳不生则阴不长,则阴精无法滋养经络,因此而采用扶阳理论治疗本病。
二、西医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的认识,患者对其还需深入了解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病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相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由呼吸道传播侵袭机体,此时免疫力低下者会发为水痘,而免疫力较强者出现隐性感染,病毒并未被完全杀灭或清除体外,而是藏匿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内。
当人体免疫低下时,如年老免疫力下降、淋雨受凉后、疲劳、手术以及某些疾病破坏免疫系统均能导致潜藏于脊髓神经后根的病毒再次被激活,被激活的病毒不断进行复制,并沿神经分布扩散至相应节段支配皮肤区域,从而引发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病变、精神心理因素以及自身免疫状况等因素。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后大量复制,致使相应区域的外周神经出现炎症坏死,而受损的外周神经易引起脊髓背角深层长芽,从而增强痛敏神经元的活动并降低疼痛阈值。
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周围神经敏化作用也会引起机体伤害感受器对机械、冷热等刺激的更加敏感。此外,周围神经传导异常影响神经纤维和脊髓疼痛信号的正常传递,表现为相互之间新的连接和周围神经伤害感受器阈值的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枢病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包括中枢神经形态改变和电生理改变,形态改变和电生理改变存在着特定的递进关系和互相影响的关系。形态学改变主要是指脊髓后角萎缩和突触形成,后者则是引起电生理改变的主要原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相关神经元兴奋形成突触,突触造成正常神经纤维和神经元的异常传递,导致神经元自主性放电,引起疼痛信号放大。
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方案,科学服用药物,积极配合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理机制复杂,因此难以采用比较有效的对因治疗方案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临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目的是尽可能地控制患者疼痛发作和改善伴随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临床治疗方案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采用药物治疗,另一类是采用非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最为常用药物之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为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控制钙离子通道电门压,减少钙离子内流,从而有效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达到调节中枢敏化和疼痛敏化的作用。
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明显,但考虑可能涉及到药物误用、滥用、耐药性和药物成瘾等问题,本类药物只作为二线治疗药物和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用药。阿片类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而产生中枢性镇痛作用,吗啡、芬太尼、曲马多等药物作为本病常用的阿片类药物。
长时间服用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临床上常用于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环类抗抑郁药是目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线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以阻断NA和5-HT等神经递质的传递和再摄取,以上两种递质的再摄取可以阻断电压门通道和肾上腺素受体,从而有效调节疼痛向下传导通路,达到缓解疼痛目的。
也有学者认为阻断钠离子通道后,其动作电位的停止也能影响痛觉感受器的过度放电,达到止痛效果。神经营养类药物有改善神经元传导以及缓解周围神经的炎性症状,能对受损的周围神经进行修复。
此外,神经营养类药物能够治疗神经代谢功能紊乱和自主神经病变。局部外用药物主要是指局部外用贴剂,外用贴剂直接贴敷于皮损疼痛局部,使药物能直接到达患处,便于吸收,耐受性好;此外,局部用药操作简单便捷,全身性的不良反应较少。
2、非药物治疗
神经阻滞疗法是一种微创疗法,具有简单快捷、创伤小、适应症广以及易于接受等特点,已经开始逐渐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治疗当中。神经阻滞主要是通过向支配疼痛区域的神经周围注射药物,可以暂时阻断神经传导达到阻滞疼痛的效果。神经阻滞所注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利多卡因、肉毒素A等。
神经调控主要是通过电脉冲所发出电流刺激支配疼痛区域的相应目标神经,促使神经物质传导和电流恢复正常;或者是电脉冲的电刺激目标神经后,神经反馈表达异常产生麻木等感觉,从而掩盖疼痛感受。
物理疗法是指红光照射、微波照射以及半导体激光照射等,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局部照射能促进病变部位末梢神经修复和恢复局部血供,恢复受损部位细胞组织的代谢和再生。物理疗法适用人群广泛,操作相对简便快捷,经济适用。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长期持续疼痛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对疾病预后的担忧以及影响患者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心理疗法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常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或者作为一种个性化护理干预。
结语: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认知不尽相同,亦分别提出各自的治疗方案。中医学提出运用中药内治、中药外治等相关治疗方案;现代医学提出运用钙离子通道调节剂、阿片类药物等药物治疗以及神经阻滞、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治疗。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个各自的优势,亦有自身相对的局限。
更多神经毒素痛苦吗(神经痛有什么影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