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遗址特点(良渚文化的发现和文化特征),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良渚文化遗址特点(良渚文化的发现和文化特征)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经过南京博物院四年多的考古发掘,兴化与东台交界处的姜庄遗址现已露出庐山真面目。是良渚时期的文物。从大约5000年前开始,先民们就这样生活了大约1000年。2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专家经过实地考察论证,认定这次考古调查意义重大,不仅突破了良渚文化不可能北渡长江的传统学术观点,而且首次出土了大量良渚时期先民遗骨。通过现代科学检测,那些藏在骨头里的中国文化基因有望被破解。

目前考古现场仍有一处良渚文化晚期的墓地。墓只有一人多一点大。墓葬中的大部分人骨保存完好,而有些墓葬中只有堆积的白色碎片。考古领队、南博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说,白色碎片是燃烧后的骨头,考古学上称之为“骨焚葬”。目前已清理墓地280处,贯穿整个良渚文化时期。出土文物包括玉器、玉琮、石拍子、陶鼎、骨鱼钩等文物近1200件。值得一提的是,男性使用的石头和铥与女性使用的陶纺车没有出现在同一个墓葬中,反映了性别和社会分工的关系。

出土文物同样令人惊讶。直径20厘米左右的翡翠玉面光亮如新。石刀、刀、箭都是打磨过的,光滑如玉。况且这里出土的陶器,除了鼎脚之外,基本与300公里外的杭州良渚文化核心区同步,良渚文明的辐射力可见一斑。

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张忠培告诉记者,现在学术界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良渚古城,有城墙,有水利工程,有农业区,有贵族墓地,已经是早期的国家了。与夏商周文明以青铜器为代表不同,良渚文化以玉器为代表。传统观点认为,良渚文化主要在太湖周边,向北不超过长江。而这一次,却填补了长江以北地区良渚文化考古发现的空白。

这次考古共出土了234具骨架。这些骨骼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伟称为“最重要的发现”。“在之前的良渚文化考古中,基本上没有发现可以科学检测的骨骼。其实骨头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通过DNA检测,可以判断同一墓地的死者是否有血缘关系,以及这些人是否与之前的崧泽文化和后来的吴越文化属于同一种群。通过检测骨骼中碳13与氮15的比例,可以估算出祖先饮食中的肉菜比例。锶同位素检测可以预测土著人和“外地人”的比例,看当时的人流情况;通过尖端的碳14检测,死者的生命时间也可以精确到几十年的范围;结合多块骨头,或许可以还原人像,看看当时的人是什么样子。王维说:“这些骨头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基因库。科学考察会让我们更详细地了解5000年前良渚人的生活。”

在一个黑陶罐子上,先民们用锋利的工具画了一幅狩猎图:一头挣扎的野猪被绳子拴在一根树枝上,一头鹿在另一头飞奔。

四五千年前,先民们就有丰富的食谱。负责动物考古的剑桥大学董宁宁博士告诉记者,目前发掘整理的动物骨骼有2700多块,其中麋鹿、梅花鹿等鹿类动物占70%以上。鹿有舔盐的习惯,这就为先民们埋伏捕猎提供了机会。出土的鹿角有切割打磨的痕迹,祖先用它们来生产劳动。猪占总数的15%左右。从骨头分析来看,它们是

肉是奢侈品,不能当主食。那么姜庄良渚人主要用什么食物呢?负责植物考古的吴博士告诉记者,可辨认的植物遗骸至少有27种,分属18科21属。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当时水稻种植技术比较成熟,所以大米是主食之一。除此之外,芡实和菱角是被吃得最多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残羹剩饭和贝壳,说明先民生活过的地方水网密布。此外,瓜类等水果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吴猜测,先民们不仅有农田,还有菜园,而杏、桃、枣的果仁则表明周围有林地。

骨伤,暴力从何而来?

有一个现象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注意,那就是墓葬尸骨有大量暴力伤害的迹象。

据考古现场负责人甘慧媛介绍,243号墓中埋葬着一名40多岁的女性,骨骼保存完好但右手缺失。56号墓的主人是一名40-50岁的男性。他的其他骨头还在,但是头不见了。50号墓的主人是一位40-50岁的女性,其顶骨被统一切掉;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158号墓,墓主人是一名四五十岁的男性。当他被埋葬时,他被放在一个用一段厚木头挖空的船形棺材里。骨头散落一地,大致排列成人形。棺内还有一具无头女尸,棺外还有六个头骨,其中一个只有顶骨和部分额骨,也被切掉了。

由于地处良渚文化圈北部边陲,又有如此多的暴力伤害痕迹,有专家怀疑是不是带有军事性质的聚落。早期的古代国家虽然不一定能像后世那样直接控制广大领土,进行边防、远征、北伐等军事行动,但地处文明交界,与其他文明接触,容易造成频繁的战斗和人员伤亡。

考古共出土骨骼234具。负责人骨鉴定和研究的考古学家朱晓婷博士将姜庄遗址的先民遗骸与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徐州梁王城遗址进行了对比。统计显示,姜庄遗址墓葬中,15-35岁死亡的占67%,比梁王城遗址高出20%,而36-55岁死亡的仅占20%左右,而梁王城遗址这一数字达到40%左右。这说明姜庄遗址的先民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这不是自然环境造成的。

然而,姜庄遗址先民的起源和走向仍是一个谜。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方向明问,大约5000年前良渚的祖先来自哪里。根据已知的考古发现,能否勾勒出良渚的“玉道”——玉文明迁徙?大约4000年前,这里的文明突然消失,直到汉代,这里才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为什么老祖宗放弃了这里?是气候变化还是部落战争?这些都是有待探索的。

更多良渚文化遗址特点(良渚文化的发现和文化特征)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