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梁启超被打耳光(梁启超争议),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梁启超被打耳光(梁启超争议)。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各方面均有建树,然而这样一个名人却两遭掌掴,这是为什么呢?

两遭掌掴

擅长笔墨的章太炎曾在梁启超主持的维新派报纸《时务报》中担任编辑。

但是不久因章太炎发表了多篇反清朝的文章,梁启超秉承师意拒不发表,章对此不悦,后因对孔教存有不同看法而发冲突,因康有为自视甚高,将孔子比做素王,而自名长素,也就是长于孔子,他门下的弟子多自名超回、秩赐、胜参等,自称水平超过颜回、曾参。

章太炎看不过去,一日饮酒数杯对众人称,“所谓长素奈何以衣冠拜索虏”,此言一出梁启超率数人至章处问罪,梁启超学生先动手欲打章太炎的朋友,并非梁启超被章太炎掌掴。

维新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追随康有为逃日本避难,恰孙中山也在日,中山以康梁亦为清朝压迫,经此惨祸当能自省,乃请人约见。

但康有为等人却坚持以“大清子民”为念,要死保光绪帝,将孙中山看作是乱党,拒绝合作,但随着孙中山的反满主张在日本华人中影响日益壮大。康为拉拢孙中山的部下派梁启超等人前去协商合作。

但梁等人竟要求孙中山放弃原来主张加入他们所谓的勤王运动,梁将孙中山、陈少白等人诓骗到他们的活动之处,忽然摆出香案祭出所谓光绪的衣带诏要孙中山等人叩拜。

孙当然拒绝,梁却指使众人不让他们走,陈少白大怒,一把抓住梁启超的衣领轮起左臂就是一记耳光,打得梁踉跄几步几乎摔倒,接着一脚踢翻香案扯碎衣带,曰“我乃堂堂炎黄子孙,岂做奴才拜此小丑,尔辈甘为满洲奴者,可鄙!”吓得康党众人皆退。

第一次掌掴,让他明白不能以下犯上

梁启超作为康有为的大弟子,自然也加入了康有为所创办的强学会。当时的强学会其实并不是康又有一家独大,还有另一位元老能够与康有为平起平坐,甚至高他一头,那就是章太炎。

最初章太炎还没有加入强学会的时候,便常常会写一些文章寄给时任《时务报》编辑的梁启超,只不过章太炎的文章大多比较激进,常常在其中批判清政府。

要知道无论是康有为还是梁启超当时所主张的都是变法,意在拯救大清朝廷。但章太炎的想法却截然相反,他认为清朝已经腐朽不堪,没有拯救的必要,想要强大唯有推翻清廷。

两人最初的理念便是相反的,不过因为当时章太炎还没有真正的表现出推翻清朝的想法,所以也还算是相安无事。只是强学会出现了两个派系,一个以康有为为首,另一以章太炎为首。

后来康有为本性暴露,自诩比孔子更为杰出,因为孔子是素王,所以他便自号长素。他的学生也有许多自号超回、胜参之类的。

而章太炎本就对康有为有些微词,再加上此次康有为公开抹黑孔子,于是章太炎发怒了,文人的怒火往往用言语来表达,于是便说了一句"所谓长素奈何以衣冠拜索虏"。就是你既然都自认胜过孔子了,怎么还以汉礼去拜北方的蛮族?

梁启超作为康有为的大弟子,自然是不能忍受,于是便带着人去找章太炎理论。就在冲突之中,章太炎抓住梁启超便是一个耳光。梁启超又能如何?只能将这口气咽下去。

第二次掌掴,让他认清自己不是清朝的狗

后来戊戌变法失败,作为变法的主要人员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了活命就只能逃到日本,此时两人虽说依旧有救国的想法,但不免有些迷茫,如今自己被自己所效忠的人追杀,前路究竟在哪?

后来两人终于想通了,或者说是给自己一个答案,那就是追杀自己的人并不是自己效忠的人,皇帝只不过是被奸人强迫的而已。

当时孙中山也在日本,只不过与两人与孙中山在根本上就不同。两人从始便以大清子民自居,而孙中山最大的目标便是推翻清朝,可以说孙中山和章太炎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一定的共识的。

不过虽说两者的方法不同,但是最终目的确实一样的,那就是振兴中华。所以当时在日本有一定势力的孙中山还是同意了面见梁启超。

其实这次会面是康有为一力促成的,为的就是拉拢孙中山以此来达到借孙中山之手拯救光绪的目的。

不过这件事却让梁启超做的变了味道,当时两方会面,最初还算是和谐,怎料梁启超突然拿出了光绪的衣带诏,让孙中山等人下跪听诏。

这件事在一向以大清子民自居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心中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过他们却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孙中山是民族主义,自然不会下跪。

所以此时的孙中山怒而欲走,但是梁启超却不依不饶的仍旧让孙中山下跪听诏。在冲突之中孙中山的下属揪住梁启超的领子便是一耳光,不过这对梁启超的冲击还不大,真正大的是接下来听到的一番话。

"我乃堂堂炎黄子孙,岂做奴才拜此小丑,尔辈甘为满洲奴者,可鄙!"

梁启超听闻此话不禁摸了摸自己为了逃亡而剪掉的鞭子,此时梁启超头上的鞭子已经被剪掉了,心中的鞭子也开始脱落了。

更多梁启超被打耳光(梁启超争议)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