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开水白菜百度百科(开水白菜到底好不好吃),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开水白菜百度百科(开水白菜到底好不好吃)。

网友提问:

开水白菜这道菜真的存在吗?

优质回答:

有人说,开水白菜代表川菜的最高境界,我持不同意见,加上“之一”就没有异议了。

真正代表川菜最高境界的,应该是整个清汤菜系列,包括肝膏汤、清汤腰方、鸡豆花、鸡蒙葵菜,当然也包括开水白菜。单讲烹饪难度的话,肝膏汤尤在开水白菜之上。

但开水白菜声名远胜亦是事实。是托了邓小平的福吧,据说老人家招待外宾,最喜此菜。

相当推崇川菜的日本人,对开水白菜的评价极高。他们在八十年代拍摄了一套《中国名菜集锦》,照片质量一流,书中说,“虽然用了开水这样的菜名,但实际用的却是特别上等的清汤。四川厨师代代相传的规矩,‘味要浓厚,不要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

我介绍清汤时引用的那句“厨师的汤,唱戏的腔”,也记录在册,可见当年一定是请动了真正的大师做顾问,泛泛之辈岂懂这些?

道理确实讲得透彻,可惜书中的开水白菜当今已无,即使请川菜正统传人邓师傅出马,也没办法。

不是汤的问题。扫清汤的技术,邓师傅早已出神入化,他嫌现在的食材味道不够,特地调整了鸡鸭的用量,那碗汤,看似淡如清水,入口浓厚无比,粘性十足,真是人间罕有。

毛病出在白菜身上。从前的开水白菜,要用四川东北部及重庆地区最优质的瓢儿白菜。这个品种,叶柄阔且厚,色绿白,根部内侧卷曲呈瓢状,故名。

农业一发达,反而会造成优良菜种的退化。真正的瓢儿白菜,即使在四川,也可遇不可求,出川更找不到了。

邓师傅只能用最好的娃娃菜代替,甜度倒还可以匹配,无可奈何的是娃娃菜色黄,不是那种绿白如碧玉的模样。

把整棵娃娃菜剥出菜心,接着抽筋。吃时要确保真正入口即化,这个过程不可忽略。

我听过另一种做法,说是用缝衣针一口,在菜叶和菜帮上反复扎洞。向邓师傅请教,他表示闻所未闻。

“听起来有点道理罢了。无非是打散纤维,同时让汤味进入。不过抽筋时已把白菜的毛孔打开,效果相同,何必多此一举呢?”邓师傅想了一想,“而且白菜很忌讳铁锈味,扎了几百下,那还了得?”

将抽过筋的白菜心洗净,放在沸水中焯至刚断生。瓢儿白菜可用目测法,以保持鲜绿色为度,娃娃菜煮来煮去颜色不变,就要靠厨师经验了。

一断生,立即捞入凉开水中漂凉,再捞出顺条放在砧板上,用刀修整齐。

今人见识浅薄,对开水白菜只知其名,不知其实,把一些以讹传讹的传闻当成神话一样崇拜。

最流行的一条,号称要用滚烫的清汤反复淋在生菜心上,直至烫熟为止。

我也差点信以为真,幸亏有邓师傅指教。这道菜,最难做到的要点是去除白菜的菜青气,那股难闻的气味,相信大家没少喝过学校食堂里煮的白菜汤,应该都有不愉快的经验。

“只有用水煮,淋汤没办法控制。”邓师傅说,“单单水煮还是不行,要浸在清汤之中,其间换一次汤,作用是让菜心入味,再把剩余的一点菜青气去掉。”

把处理好的菜心装在碗内,另取清汤加一丁丁的胡椒粉烧沸,轻轻冲入即成。

清汤虽叫开水,实际带一点茶色,跟娃娃菜的黄色接近,邓师傅求美观,有时撒几丝火腿,或用火腿丝将菜心扎一扎,红与黄搭配,颜色就好看了。

邓师傅手下的服务员都与我相熟,时时向我抱怨,“今天邓师傅又做开水白菜给你吃,可苦了我们。”

是何缘故?原来整棵菜只取菜心,一桌十人,就是十棵菜,剩下那么多边角料,拿去做员工餐,什么炒白菜、熘白菜、汤白菜,大家吃个不亦乐乎,名副其实地面有菜色。

其他网友观点

在传统川菜系统中有很多神奇的菜品,开水白菜只是其中之一而己。只要对吊汤有丰富经验的师傅都能做到。只是现在难找到能吊汤的老母鸡、老鸭了。并且,白菜要用四川特有的“黄秧白”,也消失了......

传统川菜的“冬瓜燕”“鸡蒙葵菜”“竹荪肝膏”“酿鸽蛋”“玻璃肚头”“攒丝杂烩”等都与“开水白菜”一样,重用汤,刀工精细、强调以汤换味。

以冬瓜燕为例。

取冬瓜一方,修成整齐的四方型,再片成极薄的片,然后切成银针丝,用干净纱布包裹瓜丝,挤干部分水分,撒开后扑上豌豆淀粉,入水锅由氽熟后捞出,修理整齐排列备用。

十枚鸽蛋去壳后上笼蒸熟,用上汤浸泡备用。火腿切丝备用。

取一汤盅,将瓜燕先整齐入内,再入鸽蛋、火腿丝,然后从边上淋入扫干净、调好味的清汤,上蒸锅十余分钟后取出即可。

粤、鲁、淮扬菜均有海鲜之便,取料广泛、鲜物多样,自然有先天之力。四系中唯川菜得海鲜不易,取料先天不力,这是地之不利。但川厨却在有艰的鸡鸭鱼肉中自成一派,开以味致胜的新路,实则是殊为坚辛。

川菜自古就有“小菜大作”的美食观,从艺术的观点来看“以艰绝为道、不失平正之法”是川菜美食审美的重要内容。而以汤换味则是川菜平正法的最明显的例证。

更多开水白菜百度百科(开水白菜到底好不好吃)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