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各个部分均占优而整体不占优的原因(占优均衡例题),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为什么有时各个部分均占优而整体不占优的原因(占优均衡例题)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有时候,统计数据中会出现一些极不正常的现象。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有趣的例子。假设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治疗某种疾病的新药。但是,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药的效果并不比原药好,如表所示:

有效药品数,无效药品总数,80 120 200新药,100 100 200原药。简单计算一下,新药只对40%的人有效,而原药对50%的人有效。有什么问题?是因为这种新药对某一类人有副作用吗?还是有其他原因?因此,研究人员将性别考虑在内,将男性和女性分开统计,如下表所示:

药物男性有效数,男性无效数,女性有效数,女性无效数,新药总数35 15 45 105 200,原药90 60 10 40 200,我们不妨实际算一下:对男性来说,新药对高达70%的人有效,而原药只对60%的人有效;但是对于女性来说,新药对30%的人有效,而原药只对20%的人有效。矛盾的结果出现了:新药不仅对男性更有效,对女性也更有效,但对全体人群无效!1951年,英国统计学家辛普森首次发现了这一奇怪现象,因此这一现象被称为“辛普森悖论”。

辛普森悖论,也叫辛普森效应,其实不是悖论。数学原理是,当abcd,ABCD时,不一定是ABCD。如果a ' b ' b ' c ' d ',辛普森效应就会产生。当分组样本的数据大小和频率不同时,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比如上面的例子,参与新药试验的女性人数远远大于男性,而原研药则相反。而且药物对男性的功效远大于女性。

饼图是显示统计结果的常用方式。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统计数据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比如流行病学中的“混杂效应”,其实就是辛普森效应。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人类社会的其他领域。美国劳工部曾发表报告显示,在2009年爆发并在多年后受到影响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整体失业率低于上世纪80年代经济衰退时期。然而,统计了大学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和高中辍学者的失业率数据后可以发现,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这些群体的失业率高于上世纪80年代经济衰退期间的失业率。原因在于,2009年后,美国大学毕业生占总人口的比例远高于上世纪80年代,而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远低于高中生或高中辍学者。

197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因性别歧视被起诉,因为统计数据显示,男生的录取率远高于女生。但是学校仔细查了学校各个系的男女生录取率,发现情况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几乎所有系的女生录取率都更高。最终,伯克利打赢了这场官司。

更多为什么有时各个部分均占优而整体不占优的原因(占优均衡例题)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